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收入分配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重恩 《中国市场》2012,(50):13-18
文章论及的收入分配是指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这三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基于数据调研,认为投资与储蓄率双高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高投资率已导致了低效率的改善,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效率重于增加投资率。降低投资率前提是储蓄率不再增加。造成储蓄率高的原因,是政府与企业部门对储蓄整体增加的贡献较大,居民不消费的原因来自其收入占GDP的比重减少,结构转型、产业内变化与垄断力量致使居民收入占比下降。建议通过要素重新分配、合理分配国有企业利润、社会保障的综合方案、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办法来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低就业的增长"?许多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释。我们认为,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在地方政府竞争下,为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各地方政府会选择和扶持具有更强GDP增长效应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导致资本挤出劳动,使我国出现"低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中国经济会失衡?已有文献分别从收入分配失衡、储蓄过度、资源要要素价格扭曲、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扭曲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解释。然而,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失衡的本质在于收入分配的失衡,而决定收入分配失衡的原因在于国内的权力配置失衡和全球的权力配置失衡。国内的权力失衡会导致资源和收入向政府、国有垄断企业、资本所有者、企业主等经济主体的超额分配,使国内收入分配失衡。收入的失衡就会引致中国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出口。而美元霸权又导致全球资源向美国配置,并使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得以维持,从而加剧了中国的贸易和资本顺差。  相似文献   

4.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产生了两个重要现象:工资增速远低于GDP增速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究其原因在于:政府掌权了大多数资源和绝对的权力,导致分配偏向于政府和垄断企业;并且在以GDP为导向的地方政府竞争下,各地在产业选择时都偏向于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提高了资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谈判能力,导致企业的收入占比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高储蓄的成因分析和中期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财贸经济》2007,(10):10-16
中国高储蓄的特征事实是居民、政府、企业三部门储蓄率都位于较高水平。传统文献集中于对居民储蓄的分析,而相对忽视了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本文集中对中国政府储蓄进行分析,认为导致政府高储蓄的原因包括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上升以及消费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下降等。导致政府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支出不足的根源在于1994年税制改革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中期展望显示,中国政府储蓄率将在未来5—10年内显著下降,并对财政平衡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丁姣 《价格月刊》2016,(8):91-94
目前,地方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当地方政府收入占地区GDP比重扩大时,就会加重纳税人的税负,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使居民消费率降低,从而降低最终消费率.通过回归分析表明:政府收入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率就下降0.46个百分点.2000年~2013年我国政府收入占比的不断上升导致消费需求下降3.9个百分点,说明地方政府收入占地区GDP比重提高,是我国消费需求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制约中国扩大内需的因素之一——高储蓄率的成因分析已经众多,试从中国不断失衡的人口性别比例为切入点,来分析中国家庭竞争储蓄的动机。不断失衡的人口性别比例问题(尤其是独子家庭)失衡,会导致中国婚姻市场竞争加剧,从而使得中国家庭为积累财富而延迟消费,而且会因不断增加的购房成本导致其他家庭储蓄具有趋同特征的"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小,高储蓄率只是一个次要原因,工资、投资性收入以及政府转移对国民收入比率下降才是主要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2016,(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伴随着高的经济增长率,高储蓄率的现象也必须被重视起来。除了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以外,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的不断上升也促使国民储蓄率的不断上升。较高的储蓄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过高的储蓄率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长期存在失衡、失序等问题,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在微观层面则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收入不平衡,垄断性企业与竞争性企业收入差距大,居民收入结构不合理等。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现行的财税制度、户籍制度等存在局限,行政垄断对市场竞争干预严重,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11.
朱文杰 《消费导刊》2012,(12):63-65
本文基于中国1993~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支出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政府支出占GDP比例越高,该地区居民劳动收入份额越低。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在现有GDP挂帅的政绩考核下,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必然倾向于有助于企业和政府收入提高的经济建设,在科教文卫和农业等有助于城乡居民增收方面的投入则相对不足。随着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劳动收入份额将降低,以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将进一步降低,国民收入分配状况将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2.
继"税收超经济增长"之后,地方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的超常增长已成为新的财税研究热点。本文以此为分析对象,在中国式分权模式下构建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决策模型,探讨地方税收竞争、公共支出压力与非税收入增加之间的内在关系,继而利用2000—2011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验证相关推论。结论表明,政府间税收竞争强度、以及地方财政支出压力的增加,均会导致非税收入规模的扩大;而通过提高财政收入分权水平,提升地方收入自给率,则能够抑制地方对非税收入的依赖。最后,本文就合理管控地方非税收入规模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统计局资金流量表提供了一个研究政府储蓄问题的基本框架.但是,基于国民经济核算的政府储蓄和财政统计中的财政盈余(赤字)并不是一个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按照资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财政分析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政府储蓄计算过程的分类、整合,构造了一个政府储蓄的财政视角分解框架,将政府储蓄问题与财税问题关联起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我国政府储蓄的各构成项与英国、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作国际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8年,中国的政府储蓄率已经从4.83%上升至11.98%;国际比较的结果表明,中国的高政府储蓄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扣除社保缴款后的宏观税负过高,政府消费占GDP比重偏低.除此之外,经常转移中的社会保险福利和社会补助支出不足也是导致我国政府储蓄率高于其他国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储蓄率的上升,主要是企业和政府增加储蓄的结果。居民消费相对不足,并不是因为居民储蓄得更多了,而是其收入相对下降了。我国住户的储蓄倾向增加,但住户储蓄率的变化不大。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偏向企业和政府,住户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物流企业起步晚却发展迅猛,长期以来,存在重资产轻市场、重业务轻营销、重技术轻品牌等现象,导致了我国物流企业自身发展失衡,企业发展规模受限,在与成熟优秀的国外物流巨头竞争中屡屡受挫。本文以信息碎片化时代为背景,抓紧品牌这个无形但却是物流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源,探讨物流企业如何重塑品牌、传播品牌以提升物流企业竞争优势,达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政府财政行为波动对外贸失衡的影响,并选取199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分税制下信息外溢性的标尺效应和政治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是导致政府财政行为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政府财政行为的波动通过影响储蓄投资缺口导致中国贸易失衡;另一方面,通过对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影响,破坏了以财税为核心的政府和企业之间双边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阻碍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影响贸易结构,进一步强化了加工贸易竞争优势,从而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保持巨额顺差。  相似文献   

17.
熊苍玮 《商场现代化》2012,(27):242-243
本文利用1987年到2009年中国科教文卫教科文卫支出的数据对教科文卫支出的演进规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教科文卫支出存在正U型规律,随着经济的增长,教科文卫支出先下降后上升,呈现抛物线形状。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主要是因为在地方竞争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为了GDP会增加生产性的公共支出,造成公共支出的偏差,但是为了持续增加GDP,地方政府也会被动或主动的改善环境、增加教科文卫支出,以适应产业升级等需要。  相似文献   

18.
贺铿 《中国市场》2013,(31):3-6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是长期实行凯恩斯政策产生的GDP初次分配格局扭曲、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升和长期过度投资的结果。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是摒弃投资、保GDP增长发展模式,切实关注民生,改革半管制、半市场的政府公司化管理模式,适时放弃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同时也要扩大外需,切实做到城乡统筹,着重发展县域经济以及做好收入分配的改革等。强调政府应该主动将GDP增长率再降低一些,给各级政府、地方官员一个导向,不要盲目追求GDP增长率,而应该关注民生与注重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我国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分配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初次分配格局还是再分配格局,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都是逐年下降的,而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则是上升的。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的格局在向企业和政府倾斜。企业利润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增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居民财产收入占比下降是导致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基础,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居民收入逆周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同比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GDP的比例与名义GDP同比增长率、住户可支配收入占名义GDP的比例和名义GDP增长率、储蓄存款通胀损失调整后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与GDP实际增长率的比较分析,认为持续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