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经界(学术)》2007,(7):110-113
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增长。工商总局近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出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06年,全国私营企业总产值31,8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全国个体工商业总产值10,731.6亿元,比上年增长9.4%。个体私营经济就业人数达1.2亿人,比上年增加1021.4万人,增长9.5%,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5.4%。个体私营经济共缴纳工商税收4690亿元,比上年增加588.4亿元,增长14.3%,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2.5%。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发端的。18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是令世人瞩目的,它为中国农村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当我们回味改革成果时,不得不思考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现实问题: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阶段有哪些?怎样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已经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农业体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大力推进乡镇配套改革,为农民减负;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市场农业;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为深化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以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5.
6.
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因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的重大意义,逐步成为当前各个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农业管理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只能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式与方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就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增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农业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民问题和合作经济组织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对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性回顾和对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变革的环境下的嬗变历程,指出农村已有的合作经济组织的了战略选择方面的失误,进而导致农民合作经济主体缺位。  相似文献   

8.
9.
浅论农村物价管理●高月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育和发展,就必须对市场物价适当调控,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物价管理工作。一、加强农村物价管理是实现经济宏观调控目标、稳定农村的当务之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仍在继续发展,但与80年代的辉煌相比,今天的情形已经不容乐现。农户的纯收入增长速度连续下降乃至出现负增长,不仅表现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遇到困难,更影响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增长。为扭转这种局面,近几年“政策变量”的作用似乎得到加强,但是,政策变量中的“改革内涵”缺乏力度,或者说政策未包涵“政治”,而过多地集中于对发展的“指导”。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必须调整政策,而调整政策的前提是认识的转变。 但是,目前,农村市场发育遇到严重障碍,资本市场、劳动市场和土地市场这三大要素市场停止发育,农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改革开放,需要适合国情的理论指导,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路明灯.其中,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为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指出了方向和方法.放眼国内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我们需要对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应用在中国私营经济发展上作一番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改革开放,需要适合国情的理论指导,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路明灯。其中,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为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指出了方向和方法。放眼国内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我们需要对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应用在中国私营经济发展上作一番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罗洛 《商》2001,(7):4-7
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中国涌现的四代老板大致可分为:第一代:练摊的倒爷(个体私营经济)。第二代:下海的儒商(民营经济)。第三代:“公司热”中的暴发户(泡沫经济)。第四代:他们有一个颇为时髦的头衔一GEO。他们成长于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是与国际接轨的“3W”型老板,即:Web(互联网)、World(全球化)、Wealth(财富)。他们最突出的特征在于:看上去不像老板。他们同公司里的职员一样的穿着打扮,互相之间直呼其名。注重团队精神,注重平等气质,注重速度。  相似文献   

14.
《计划与市场》2002,(10):1-1
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业比较收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为突出的瓶颈。随着入世日深的挑战、农村资金的严重外流,“三农”问题似乎雪上加霜,困扰着农民,困扰着政府,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进程。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望高 《价格月刊》2001,(11):13-15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已接近2亿人,而人均耕地只有1.59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已成为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亚文 《农机市场》2002,(1):10-12
2001年,我国农业面对严重的干旱,面对市场相对过剩的冲击,面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形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谱写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致富天地》2008,(4):14-14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这已经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强调农村信息化建设。意见在“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一章中,专门强调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提出要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杜若洋 《创业家》2010,(8):60-60
我们看好的是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也是我们看好中国的根本原因《创业家》:你认为吉峰农机创造的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王新明:吉峰把服务和终端下沉,增加了农民的总价值。吉峰的口号叫做更近、更好、更省,我们离农民更近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