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它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倡导可再生资源和低碳能源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益、高效率等显著特点。在阐述价格机制与低碳经济关系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价格改革尝试,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区别性价格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是工业化后期出现萌茅的新的经济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包含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低碳经济是适合我们当今社会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经济以应对化石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转变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的排放,建设低碳社会,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涉及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开发利用低碳能源对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疆现有低碳能源资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通过分析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总结了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利用中在资金投入、政策体系、市场运行机制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双碳”目标,低碳能源大数据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时有效地掌控高能耗重点企业碳排放和新能源消纳情况,精准量化企业碳排放和绿色能源使用情况,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合理规划减少碳排放量。本文从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权,通过topsis模型对企业2017年安装光伏至2021年使用低碳能源大数据管理系统前后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碳能源大数据管理系统在“绿能码”应用场景中能够为绿能提升、节能减排、管控规划提供辅助决策,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低碳能源大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扩大用户覆盖率、深化应用场景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等举措,能够帮助低碳能源大数据管理系统扩宽其市场、创造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加强环境治理的必由之路,而欧盟作为较早践行低碳发展并成功实现绿色转型的经济体,其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文章通过对欧盟低碳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深度剖析发现:欧盟整体于1990年已实现碳达峰,之后其单位GDP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不断降低,能源生产率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均不断提升,充分表明欧盟低碳经济发展较为成功;欧盟低碳经济的成功主要源于其在制度、技术、资金、民众参与和国际协作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相比较而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且存在高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低碳政策体系不完善、低碳技术相对落后、资金缺口较大以及公众低碳意识不够等问题。未来,我国应积极借鉴欧盟经验,在顶层制度设计、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财政金融资金支持、引导全民参与低碳经济转型及参与全球低碳发展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以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的兴起给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了新的挑战,碳减排和能源约束双重压力下我国产业承接空间日渐萎缩、步伐放缓和门槛提高,必须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完善碳交易市场、促进低碳外国投资、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研发合作等方式,推动我国走上国际产业承接的低碳之路.  相似文献   

7.
以减排量为切入点分析了适用能源税的经济技术条件,这些条件由传统能源的边际需求、需求量、价格、排放属性、获得新能源的难易程度(用新能源价格表示)及新能源的排放属性等要素组成。只有在条件满足时,能源税的征收才会促进减排量增加,因此为使能源税发挥作用并且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最小,政府要以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倡导低碳消费作为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需要从低碳能源、低碳技术等硬的层面入手,更需要从价值观、行为规范等软的层面人手,文化引导机制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手段.通过宣传、普及低碳文化内涵,完善低碳奖惩制度、构建低碳社会网络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低碳文化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史立山 《中国市场》2010,(29):82-85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形态。构筑低碳经济体系,应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做好能源运行管理等方面着手,从法律、政策、技术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10.
欧盟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与低碳立法、财政税收、低碳技术研发、新能源等方面探讨了欧盟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政策措施。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面临着产业结构重型化、能耗高与技术水平低下等困难,需要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特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战略规划,通过构建法律框架、建立财政税收体系、开发低碳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共同推动我国碳排放的降低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是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河北省作为钢铁、化工强省,对发展低碳经济拥有最大的潜力市场,空间极其巨大。  相似文献   

12.
史海英 《商业科技》2013,(26):46-47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能源供给短缺、生产效率低下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促进消费者从高碳的消费行为向低碳转变是必然选择。本文在探讨低碳消费涵义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阐述了我国消费者当前践行低碳消费行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障碍,包括收入约束与市场价格经济障碍、面子消费的社会文化障碍和法律法规与政策等方面的障碍,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位于中部地区,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要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的目标,低消耗、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在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较低、能源消耗高、产业结构不均衡、能源结构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效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低碳化、发展低碳产业、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对策,以期可以对河南省之后的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王飞 《商》2013,(15):251-251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对于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陕西而言,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实现低碳经济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结合陕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深入分析陕西产业结构低碳化水平现状,提出陕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等,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根本上从经济形态的高度为“低碳经济”的推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出现,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省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目前,河南省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产业结构层次低、能源结构不合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应该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清洁能源以及发展低碳技术等策略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低碳经济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现有能源消费结构已严重影响了低碳经济的推广.本文通过介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结合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面临的挑战,并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角度提出了在不影响经济发展前提下的应对策略.即建立基于技术预见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利用低碳技术实现产品低碳化,树立企业低碳环保形象;倡导新生活方式,引导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19.
实现低碳经济转型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开发新型能源以替代化石能源;另一方面是通过降低能耗提高现有能源使用效率。为此,关键的变革是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不仅反映其稀缺性,还要反映资源耗减、碳排放和环境损耗的代价。因此,本文建议通过资源价格及资源产权改革诱导产业升级和新能源产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一、发展低碳经济对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低碳经济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