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泛滥,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14年3月15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实施,该法对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法律规制。在阐述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概念、构成要件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消法》对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制,并就进一步完善《消法》网络购物价格欺诈行为规制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电子商务市场中的欺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交易中的欺诈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网络交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认为,从根本上讲,网络欺诈行为的出现是由于网络市场中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不同于传统市场。本文对网络欺诈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一个产品质量博弈模型,分析了管理网络欺诈的内在机理,力图为减少和消除网络欺诈提供一个策略思路。  相似文献   

3.
价格欺诈行为探究●何青木易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以不正当价格手段欺骗消费者,并使其经济利益受损害的行为。它是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活动中较为普遍、危害极大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不少经营者通过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手段,获取非法利润和暴利。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  相似文献   

4.
价格欺诈行为是有违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然而,一直以来,我国价格法律法规对于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存在概念不准确、构成要件不确定、法律规定不一致、多处竞合的问题,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多头管理,价格欺诈行为被扩大化适用。本文通过对现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案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愈来愈迅速。网络交易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购买到需要的商品。然而,在网络环境下,一些销售欺诈行为也屡见不鲜,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尚未对网络交易构成完善的保护,因此导致网络销售欺诈行为愈发猖獗。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商业欺诈是当前经济领域频发的一种违法犯罪现象,笔者基于经济学理论框架,运用成本收益模型对商业欺诈的成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商业欺诈实质是理性人在约束条件下得失算计后的最优选择,只要商业欺诈的净收益大于不欺诈的净收益,商业欺诈就不会消失;从经济角度治理商业欺诈的路径是增加欺诈实施人的行为代价和概率,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等。  相似文献   

7.
梁静 《商业时代》2006,(31):65-66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诈骗愈加猖獗。网络诈骗不但沿用了传统的诈骗手段,而且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实施各种比过去更快捷的欺诈手段。因此,调查欺诈行为的传统方法将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为了打击网络欺诈犯罪,美国司法部采取了刑事诉讼和国家的配合与合作等司法举措,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商品交易的实在性与网络交互的虚拟性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这一领域诚信、欺诈问题凸现的决定因素.本文以电子商务过程不同阶段特征为线索,探讨相应的诚信、欺诈问题.在已有的研究中,大都侧重于就某一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没有对所得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本次研究将结合电子商务信任及信息不时称条件下消费者相关行为进行分析,系统阐述电子商务欺诈的整个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防范电子商务欺诈的方法,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利用swarm程序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执法卡片     
以部分履行骗取对方全部履行的合同欺诈行为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区别合同欺诈行为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合同违约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区别:1.主观目的不同。合同欺诈是利用合同形式进行欺骗活动,目的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合同违约则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合同的履行来获得实际经济利益,其违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合同欺诈与合同违约的本质区别。2.未履行合同的原…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商品交易的实在性与网络交互的虚拟性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这一领域诚信、欺诈问题凸现的决定因素.本文以电子商务过程不同阶段特征为线索,探讨相应的诚信、欺诈问题.在已有的研究中,大都侧重于就某一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没有对所得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本次研究将结合电子商务信任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消费者相关行为进行分析,系统阐述电子商务欺诈的整个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防范电子商务欺诈的方法,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利用swarm程序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存在相对人的破产欺诈行为,即从普遍意义上考察欺诈性交易和优惠性清偿行为,从特殊意义上考察无偿交易行为;及不存在相对人的破产欺诈行为,即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阐述了几种破产欺诈行为的典型类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近期发生的外资零售业“价签门”事件为背景,深度分析零售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逆向选择”引起的外资零售商价格欺诈行为的理论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政府、零售商、消费者三方互动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分析零售商价格欺诈行为的发生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首先,竞争市场中的零售商不可能对消费者采取严重欺诈行为;其次,严格的政府市场监管确实能有效杜绝零售商欺诈行为;最后依据零售商价格欺诈决策条件,政府可以制定全方位的价格监管体系并有针对性的实施价格欺诈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价格欺诈行为的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价格欺诈概念的界定出发,分析了价格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从反价格欺诈的工作中找出其所存在的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执法不力等问题,提出应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工作勇于创新等一系列治理价格欺诈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欺诈消费者应承担双重责任》一文的观点很重要,经营者欺诈行为的实施与消费者是否发生了因经营者的欺诈行为而实施购买商品的民事行为无关。不管消费者在事实上是否发生了消费行为,只要经营者有主观故意和实施了欺诈行为,就不影响对经营者欺诈消费者违法行为的定性和承担行政责任的确定,这对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史萌  万姣 《商》2014,(40):143-143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网络交易中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欺诈行为也屡见不鲜。消费者为预防商家的欺诈通常选择货到付款、第三方支付等付款形式进行交易,待确认权益未被侵害后向卖家支付货款。  相似文献   

16.
国家计委日前发布了《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首次将模棱两可的“买一送一”定为价格欺诈行为。将于2002年1月1日施行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规定: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的,属于价格欺诈行为。此次颁布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将价格欺诈行为分为标价欺诈行为和价格欺诈手段,并列举了当前市场上存在的价格欺诈的典型表现形式,如:虚假标价、模糊标价、虚假降价、虚假折价、虚夸标价、低价标价高价结算、质价量价不符、假冒政府价格等。经营…  相似文献   

17.
价格欺诈产生的原因杨海生价格欺诈行为是我国现阶段市场活动中存在普遍、数量繁多、危害极大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它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造成了经济生活的混乱。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以不正当的价格手段欺骗消费者,其主要表现方式有:不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欺诈、商品质量低劣、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也屡见不鲜,电子商务的不诚信经营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日益猖獗的网络欺诈现象背后,身份难以识别是其问题的重要根源.因此,如何确认网上交易者的身份,规范和完善电子商务的市场准入制度成为电子商务发展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现有的电子商务市场准入的法律制度、各地工商部门实际管理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准入资格的做法以及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对交易主体身份确认的现状进行了一一阐述.深入研究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准入现状,以期为建立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准入制度,促进工商部门有效规范和监管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它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国家计委颁布的<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价格欺诈行为分为标价欺诈行为和价格欺诈手段,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价格欺诈,关键是看商家是否采用了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证券欺诈”指的是在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过程中,行为人通过欺诈的手段,破坏市场正常秩序,损害他人利益而使自己获利的行为。证券欺诈的行为主要有内幕交易、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等。证券欺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1993年发布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方法》采用了广义列举式规定,称证券欺诈行为包括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虚假陈述等行为。狭义的证券欺诈是指在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以及相关活动中违背证券市场的公开性原则,通过隐匿重要事实,或者故意做出不实的、严重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