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财政有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经界》2001,(9)
局外人很难看透中国人的经济生活。对于海外的"中国问题专家"来说,中国经济就像是雾中花:看上去很美,却不明就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语曾云:"中国是个谜,但很管用。"诺大的谜团其一是中国的财政。它会是否是巨龙身上的一条软肋?中国会不会真的陷于财政危机?中国能否避免一场恶性的财政危机吗?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是将中国拖进财政危机深渊的催化剂?几乎所有的人都感觉中国财政的问题不少,却少有人能说明其中究竟;几乎所有的人都担心中国会爆发财政危机,却少有人能预测它究竟会不会真的来临。本文将和你一起透过漫天迷雾去看清中国财政的真相。  相似文献   

2.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的积极财政政策,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政协会以及2001"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上成为一大热点,受到普遍关注.许多人都在对这种政策的作用予以肯定的同时,也表示出了极大担心:如果再连续几年增发国债,财政风险会不会加大?国家有否能力归还到期国债?会不会引发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据此,本文从理论上就以下四个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郭迅达 《中国市场》2010,(52):87-87
财政活动会导致政府或有负债的发生,这可能会导致财政风险的发生,从而有可能引发财政危机。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财政风险是在未来某一时点发生的并且它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财政风险无时不在,它是发生未来财政危机的诱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发生了财政风险就一定会发生财政危机。财政危机并不是无时不在的,它需要一定条件才可以转化而成。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金融危机下一波是否是财政危机,正考验美国政府的应对危机能力。美国财政责任峰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本文研究了财政峰会的具体内容,并着重介绍了美国的财政责任及未来的政策趋势。本文研究美国的财政问题,同时也是为我国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防止财政危机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汤敏 《中国市场》2009,(50):15-15
<正>上万亿的财政、近十万亿的新增贷款的投入,使今年"保8"已成定局。现在是考虑明年经济发展态势的时候了。明年经济增长会不会放缓?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不加大财政及货币投入的条件下,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毋容置疑,今年中国  相似文献   

6.
王玮 《财贸研究》2010,21(2):63-69
德国财政平衡体制的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实行分级财政体制的国家都适合建立横向财政平衡机制,它的有效实施需要具备特定的前提条件,而中国现阶段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对口支援"具有显著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特征,尽管它在加快中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毕竟只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方法,而且其横向财政平衡效应也并不显著。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需要对"对口支援"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革方向是将其定位为临时性的应急措施,不宜继续扩大规模和使其常态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的引进外资高潮曾送给中国好几年的经济繁荣,从此,中国从上到下都认准了一条发展经济的"金光大道"——只有引来大量外资才能振兴经济。特别是经历了过去持续5年之久的经济萧条,试尽了几乎所有想得出的"对策"之后,面对起色仍然不大的经济局势,就形成一个"共识",只有再创引进外资的新高潮,才能摆脱经济发展上的困境。真有那么多资本在瞄准中国市场吗?可是,中国引进外资的高潮真的会一浪高过一浪吗?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所吸引的主要是港台中小资本,能够移到大陆去的港台中小资本在这一阶段多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2001,(3)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的引进外资高潮曾送给中国好几年的经济繁荣,从此,中国从上到下都认准了一条发展经济的"金光大道"——只有引来大量外资才能振兴经济。特别是经历了过去持续5年之久的经济萧条,试尽了几乎所有想得出的"对策"之后,面对起色仍然不大的经济局势,就形成一个"共识",只有再创引进外资的新高潮,才能摆脱经济发展上的困境。真有那么多资本在瞄准中国市场吗?可是,中国引进外资的高潮真的会一浪高过一浪吗?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所吸引的主要是港台中小资本,能够移到大陆去的港台中小资本在这一阶段多  相似文献   

9.
5月24日-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召开。会后,中美双方公布了3份成果文件,两国签署了8个合作协议,成果清单则多达26项。此次对话的最大成果究竟是什么?美国究竟会不会像其承诺的那样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是否会真的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此次对话中没有提及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否还会成为中美关系的热点?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又一轮债务危机加剧,国际资本市场动荡不安的时候,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将如何协调彼此的经贸关系,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挑战?就这些问题,本刊特别编辑推出这组报道。  相似文献   

10.
张立球 《财贸经济》2002,(10):56-60
近日偶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李茂生研究员撰写的<科学认识财政基本问题,逐步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与邓子基教授商榷>一文(载<财贸经济>2002年第3期,以下简称"李文")①,颇有几点感想.20年来,我一直受"国家分配论"的熏陶,并把它看作我国财政理论的大宗.而"李文"却认为,"国家分配论"是由于与实际工作部门直接联系,人数众多,才在中国一直居"主流"地位;"国家分配论"连财政基本问题都没有解决好,怎么能说它已经基本定型并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呢?邓子基教授的整个理论体系应予基本否定.这也可以说是"李文"的三大论断吧.事不关已眼睛胀,虽然我远离学界,还是忍不住提起笔来,斗胆向李研究员讨教.说是讨教,中间不免有些不同的意见,有冒犯与得罪之处,还请李研究员海涵.  相似文献   

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不少人都在研判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走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不少人都在研判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货币政策上,强调"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贷款的适度增加,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在"宽财政"的主基调下,2013年的货币政策很可能会稳中偏松。或在"宽财政、紧货币"政策组合下,  相似文献   

12.
马恩涛 《财贸研究》2008,19(2):69-75
转型国家在面对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危机时一般都通过财政调整来摆脱困境,走向经济稳定增长。然而,财政调整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财政成本的积累。从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人"的角度来考察财政调整,会发现政府在财政调整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即尽可能将财政调整向后延迟、用长期财政调整成本来代替短期财政调整成本是其理性选择。我国财政调整的渐进性恰恰就是通过积累长期财政成本来减少短期财政成本以降低财政调整的难度和改革的阻力的。  相似文献   

13.
从日本的财政危机看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晨萍 《北方经贸》2002,(4):102-104
从 6 0年代中期以来 ,日本一直奉行凯恩斯式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曾拯救了 30年代的美国经济 ,然而在 90年代却使日本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中。在介绍日本经济背景基础上 ,对日本财政政策在 90年代失效的原因进行剖析 ,指出了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制约性 ,阐述了笔者对我国财政走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秦海林 《财贸研究》2011,22(2):65-72
中央政府以金融手段化解财政风险的行为,即为财政风险金融化。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抑制财政风险,但是,它不仅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大纳税人的税负,还会导致财政风险的持续上升,因此,从长期来看,财政风险金融化会向上推动经济风险,并最终抑制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中国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财政风险金融化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模型的抑制效应,若不有效限制这种政府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5.
两会期间,据一份网上调查显示,中国股市是群众最为关切、点击率最高的一个问题--在4万多位参与调查者中,75%的人认为,解决中国股票市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中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中国的股票市场,那么就可以发现,这里存在很多疑问。有人认为应当"推倒重来",有人认为"股市再跌几百点也没有问题",有人认为"中国股市很像是一个赌场",总之所有的观点均认为,中国股市"一出娘胎就是个残疾儿"。但是,如果让我们换一个角度,问题可能非常简单:如果中国股市是一个国家,它的问题究竟在何处?它的振兴之路究竟在何方?  相似文献   

16.
王静 《消费导刊》2009,(24):77-78
"省管县"不管是在财政还是行政领域都是一个热点的话题。由于市管县财政体制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所适应中国的国情,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管县体制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许多研究学者认为市管县财政体制为国家财政做出了贡献,如果进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变革将会给人权、财权、事权配置产生变化。本文以石家庄地区为例对为何要进行进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变革以及变革的方案等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促进石家庄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财政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现在大家都习惯声称即将来临的世纪将属于亚洲。我不愿向任何人泼冷水,可是我对此却表示怀疑。也许把下世纪看作是"全球世纪"会更好些,因为那样可使所有主要参与者都起到互相影响的作用。即将来临的世纪真的是亚洲世纪吗?那么特别是中国在此过程中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根据统计来进行预测是容易的。但是投资者懂得世上的事情是循环往复的,任何事有起必有伏,上升之后便会下降。要是一厢情愿的投资者只按经济数字去预测,那么下个世纪当然会是亚洲世纪,然而我们也要问问自己,在过去几十年间使亚洲如此兴旺发达的一些关键因素今天是  相似文献   

18.
提起邮政,很多人就会说:邮政行业国家给予补贴,那是旱涝保收的行业。只要国家政策不变,邮政永远都不会跨掉。但是真的如世人所说吗?  相似文献   

19.
《财经界》1997,(10)
现在大家都习惯声称即将来临的世纪将属于亚洲。我不愿向任何人泼冷水,可是我对此却表示怀疑。也许把下世纪看作是"全球世纪"会更好些,因为那样可使所有主要参与者都起到互相影响的作用。即将来临的世纪真的是亚洲世纪吗?那么特别是中国在此过程中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根据统计来进行预测是容易的。但是投资者懂得世上的事情是循环往复的,任何事有起必有伏,上升之后便会下降。要是一厢情愿的投资者只按经济数字去预测,那么下个世纪当然会是亚洲世纪,然而我们也要问问自己,在过去几十年间使亚洲如此兴旺发达的一些关键因素今天是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且已经步入新常态,过往地方财政那种收入高增长、支出宽松、管理松弛的"舒服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新常态下地方财政收入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保持中低速增长,基层民生刚性支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地方财政支出的压力会与日俱增。如何科学分析新常态下地方财政领域的新趋势和新变化,把握好新常态下地方财政运行的新特点,从基础和根本上谋篇布局,释放地方财政新红利,寻求在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