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立足于我国立法现状,采用实证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将证明妨碍作为一种法律上特有的现象或行为,对其法理界定、构成要件、排除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以及排除效果做出较为全面的阐释。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解决目前我国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存在的缺陷,对当事人申请提出证据、法院审查决定、例外事由等相关制度做出设计,不仅丰富了我国有关研究,更在现行法律架构内,提出完善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建议,具有较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研究结论能为我国构建系统的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证明妨碍行为不仅是对公法秩序的违反,同时也是对私法权利的侵犯。若要充分发挥证明妨碍制度的机能,规范民事司法证明行为,抑制证明妨碍行为的发生,保障当事人的证明权,我国需尽快加强立法完善该制度。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强化了当事人举证责任,弱化和规范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职能,体现了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当事人主义;其设立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的规定则深化了民事审判制度改革,并促进了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以其证据能力与证据的证明力为核心,建立了较完备的证据证明规则。  相似文献   

4.
郭璀萃 《商》2014,(4):199-199
证明妨碍制度在我国研究时限较短,而根据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于证明妨碍都有相对完善的规定.证明妨碍行为早已存在且有继续蔓延的趋势,而我国也未对其有着足够重视,使受妨碍人不能得到妥善合理的救济,严重影响了诉讼的公平与正义,学界关于证明妨碍的法理基础有许多学说,正所谓是众说纷纭,正是这各类学说的不同理解,才使我们对证明妨碍有深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的趋势为协同主义,证据契约的研究应于此前提下展开。协同主义要求诉讼各方协同发现事实,合理分配诉讼权限。因此,证据契约应囊括三方主体,除却当事人外,还应列裁判法官为监督、审查及阐明主体;证据契约的效力应以权限划分合理与否为标准,排除牵涉证明标准、证明力、证明责任等因素的合意之效力。惟有如此,证据契约制度方与法制体系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张宁云 《现代商业》2007,(17):239-240
民事案件事实的查明责任与证明责任是从不同的诉讼主体的角度对案件的法律事实查明的认识。文章针对我国目前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提出分析意见,以及区分不同民事诉讼活动角色在民事诉讼案件法律事实的证明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重新架构民事诉讼案件事实查明和证明程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权利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之一,但是在有的案件中当事人滥用这种权利,给案件中的其他当事人、第三人在造成了重大损失。虽然法律上对这种案件作出过公正的判决,但是由于这种滥诉行为对其他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和弥补的。为了防止和杜绝这种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滥诉行为的发生,笔者根据自己实务经历提出了一些规范民事诉讼权利使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谷亚林 《消费导刊》2009,(11):137-138
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是调整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其含义包括意思自治和权力制约。处分权作为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的体现,意味着当事人对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有管理和处置的自由,并通过处分权的行使约束法院审判行为。因此合理扩大当事人处分权的范围,加强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障,合理处理民事诉讼中法院审判权和当事人处分权的关系,是完善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胡云飞 《消费导刊》2009,(18):147-148
清末民国时期的证据制度是中国传统证据制度近代化的初始阶段。这种初始性在证明标准方面表现为立法没有就证明标准进行正式的规范,甚至没有出现证明标准这一概念。但相对于传统的证据制度,近代的证据制度对于司法官在认定事实方面毕竟出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主要是要求当事人用证据证明主张的主要事实必须要达到能够使法官产生强固心证的程度。不足之处是,这一时期的证据标准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领域几乎没有差别,这可以说是当时法律关于证明标准规定不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白璐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5):112-113
我国在诉讼上长期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即刑事、行政和民事诉讼均采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不具科学合理性。我国应根据民事诉讼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国外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形成以高度盖然性标准为基本原则,并辅以其他标准的多元化证明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6)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确立科学、公平、合理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及法律制度对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制度极为重要,对民事诉讼也意义重大。本文从民事证据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现状和不足,最后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优秀理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民事证据证明标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9)
<正>近年来,各种扰乱和破坏诉讼秩序,妨碍和危害民事审判工作正常进行的行为时有发生,并且在手段和程度上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还对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力与法官尊严造成极大的冲击。当下,改革和完善严重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司法应对措施,既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法院正常的审判执行工作,同时通过惩罚违法者来发挥法律的威慑效应,起到教育警示、价值宣示、指引评价等作用,对于提高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3.
民事案件事实的查明责任与证明责任是从不同的诉讼主体的角度对案件的法律事实查明的认识.文章针对我国目前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提出分析意见,以及区分不同民事诉讼活动角色在民事诉讼案件法律事实的证明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重新架构民事诉讼案件事实查明和证明程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商》2016,(13)
当事人民事诉讼证据收集权指在民事诉讼中为查清事实,了解情况对有关人或物,进行相关的调查、收集所需要用来证明所主张的事实的证据的权利。立法规定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也规定了当事人维护自己的收集证据的权利,但也只是笼统的规定了当事人的证据收集权,却未从规定具体的措施去维护这个权利,当事人面临收集民事诉讼证据十分困难的局面,而且法律上当事人能求助法院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较少且要求严格。为了有效改变这种局面,要从法院角度、证人角度以及从提高当事人自身能力角度去逐步完善当事人民事诉讼证据收集权。  相似文献   

15.
王鹏祥 《商场现代化》2006,(20):230-231
在举证责任的两个方面中,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本质,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的投影,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为败诉风险负担;消费者购假索赔的举证责任应根据当事人的证明能力等因素加以具体确定;在证明标准上,应以较高程度的盖然性作为其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6.
叶惟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228-229
由于内地、香港和澳门有着不同的法律文化传统,在证据制度上存在着一些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得在区际民事诉讼中形成某种法律障碍,尤其是诉讼证明标准。主要体现在盖然性证明标准、证据的关联性和合法性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司法鉴定作为司法证明的-种重要手段和证据方法,在发现和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上与当事人的权益有着重大的关联,越来越为诉讼案件所广泛运用,而对于诉讼中的社会弱势群体来讲,在作为某些行为的受害者,已经苦不堪言的情况下,还必须面临司法鉴定时,多会为负担不起费用而陷入窘境.本文所要研究的建立司法鉴定救助制度,将对保障诉讼当事人中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以证明责任来调整与规范诉讼行为的意识浓厚,在既有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上,对于所谓现代型证明责任分配的探讨占有较大比例,而得出的结论几乎可以概括为某种意义上的特殊分配规则。面对网购纠纷这一交易方式,交易内容日益多样化的问题,停留在形式公正上的客观证明责任分配理论,定难以适应新时代实质公正判决的呼唤。既然学理上建构的证明责任分配理论无法担起解释实践中的普遍性证明难题的重任,线上购物证明难的问题有增无减,寻求另一条致力于通过诉讼证明过程发现真相的程序之路实为必要。本文拟通过探究具体举证责任(具体举证责任是诉讼中加之于当事人双方的责任,其在诉讼过程中是不断发生转移的,是由当事人之间交替承担的)的理论构建中"摸索证明""事案阐明义务"等技术规则在实证角度上如何尽可能促进诉讼事实的认定,弥补网购纠纷证明难问题的程序固有阙漏,并为学界进一步探究如何通过具体举证责任视角解决证明难问题提供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工商行政管理》2013,(2):54-57
在证据体系中,证明标准与举证责任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证明标准越低,当事人承担的证明责任就越轻,证明标准越高,当事人承担的证明责任就越重。我们通常所说的“完成举证责任”中,判断是否“完成”的标准,就是证明标准。因此,在行政案件中,采用什么样的证明标准,对于行政执法和司法审查的取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诚实信用原则指诉讼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及法官在诉讼进行中,其诉讼行为应该符合诚实信用的要求。我国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缺失,导致法院自由裁量权及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滥用,影响了诉讼公正及司法权威。通过研究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论述诚实信用原则确立的必要性,阐述诚实信用原则适用的主体及具体规制,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及运用诚实信用原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