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分别利用1995年—2014年广西R&D活动的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时间序列数据与GDP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R&D经费和人员投入对广西经济产出均有积极促进作用,且两者与GDP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相比而言,R&D人员投入的产出弹性要高于R&D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因此,广西在R&D要素投入中要优化资源配置,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各种激励机制以培养和引进R&D研发的高水平人才,以此促进广西创新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明明 《中国市场》2013,(26):112-114
R&D投入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对R&D投入也有影响,本文选用福建省1987—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和R&D经费投入的数据,利用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滞后一期的R&D投入与GDP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中的20%可由技术来解释,80%由经济增长自身解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同。并据此提出对于R&D投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洪琳琳  黄良文 《商业研究》2011,(12):109-116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途径下不同地区企业R&D投入和政府财税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从间接途径看,相邻地区的企业R&D活动对本地企业R&D投入有十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直接途径看,其他地区的政府直接资助和金融机构贷款对本地区企业R&D投入有激励作用,而其他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本地区企业R&D投入有挤出效应。不管哪种途径,一个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对于本地区的企业R&D投入存在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企业的R&D投入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4.
赵楠  马星星 《中国市场》2015,(12):173-174
科技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R&D活动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各区域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并得出R&D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R&D经费投入[1]。  相似文献   

5.
北京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中国市场》2010,(36):32-34
本文主要根据2001—2008年北京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科研人员投入和地区生产总值等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测算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并针对部分省市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还对北京高技术五个行业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测算结果表明:北京研发经费与科研人员投入均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且科研人员对经济增长有着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北京高技术五个行业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也呈现显著相关,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赵奕楠 《华商》2008,(18):59-60
科学技术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R&D的经费投入是保证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源泉,但是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基于河南省1990~2006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C-D生产函数,采用两步分解的方法定量分析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一步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二步测算R&D投入对TFP的贡献率,从而进一步定量揭示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整理1997-2016年间的经济发展数据、科技创新经费与人力资源投入数据以及科技产出数据,以C-D生产函数为理论依据,探索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探讨短期波动。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的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在长期均衡状态下驱动着某省GDP的增长。同时注意到R&D经费支出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应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降低短期内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以求在最优的投入与最大驱动力度的状态下,提升河北经济增长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1990~2005年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均衡关系。在注重R&D投入技术进步效应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有效促进R&D投入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实施适应新形势的R&D政策。政府还要加大对企业科研开发的后置式支持。  相似文献   

9.
R&D投入(简称研发投入)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并确定了我国R&D投入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和作用途径,结合近几年来的经济研究数据,对模型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最后得出研发投入对GDP增长具有平稳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1—2014年公布了R&D投资数据的信息技术上市企业进行研究检验,探索董事会特征与R&D投入的关系。检验结果:董事会规模与R&D投资呈现正比例关系,规模越大,R&D投资决策效果越好;董事会年龄变量和R&D投入显著反向相关;董事会持股,两职兼任与R&D投入反比例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俄罗斯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应加快改变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创新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R&D(研究与开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基本动力。R&D投入的数量和使用效果会直接影响一国或地区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企业规模、市场及竞争环境因素、企业财务资源、企业产权制度、行业特征等方面对企业R&D投入进行理论分析,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制造业60万个观测样本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分析法,对企业R&D投入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企业财务资源实力、企业集聚度和产业市场集中度等因素与R&D投入选择和R&D投入程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杠杆与R&D投入选择和R&D投入程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0年-2014年披露的R&D投入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分析研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情况与R&D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情况与研发密度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一定范围内的资金占用,会迫使大股东以个人利益为目的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R&D投入加强;而当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超过一定值,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使得R&D投入减少。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1):252-253
本文将2005—2011年黑吉辽三省的R&D经费支出作为科技投入指标、将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黑吉辽三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间存在密切关系,吉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高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关联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目前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R&D投入及对R&D投入绩效的影响,并指出完善促进R&D活动的财税激励政策的建议。实证结果表明,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政府资助强度、所得税税负的减轻和金融机构贷款的支持对企业R&D投入绩效的提高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黑龙江省1990~2005年的有关统计数据,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方法,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对黑龙江省 R&D 财力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通过建立模型得出 R&D 财力资源投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具有很强推动作用的实证性结论.  相似文献   

17.
徐晴雅 《商》2016,(4):83
基于协整理论,借助R语言分析软件,对中美两国1990-2013年的国防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方程,并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对我国国防R&D投入问题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中国1997-2008年的数据,对技术引进、R&D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技术知识存量转化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能力较低,R&D投入与技术引进投入比例不协调,中国技术知识存量呈现规模不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政府补助、研发投入和企业价值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补助能有效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同时政府补助显著提高了创业板上市公司R&D投入强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通过R&D投入间接发挥的,R&D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传导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徐莹敏 《商业时代》2015,(10):144-14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中国区域R&D投入却存在着较大差异,传统解释变量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种差异。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31个省份1998年到2010年的宏观面板数据,以基督教堂数作为各区域现代商业文化的代理变量,对文化因素影响区域R&D投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的条件下,现代商业文化程度对于区域R&D强度的差异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同样证明了文化因素对于区域R&D投入有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