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汽车检测行业在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技术和检测技术的进步,也不断发展壮大,在汽车运行管理部门动态监督汽车技术状况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和道路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已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进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是从国外开始的,随着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进步,促使我国进口汽车检测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目前,人们已经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达到安全、迅速、准确地诊断故障、评价性能、确定维修方案等目的。为了借鉴国外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进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对国外汽车检测状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3.
在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人、车、路及环境因素中,尤其是参与运输的车辆,只要能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就能很大程度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现代汽车状况检测诊断技术广泛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汽车安全提供了保障,尤其是我国检测诊断技术的研发,设备的规格、品种较为齐全,性能优良可靠,它促进了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其发展远景是自动寻找故障和实现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程度和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实现高的可靠性.目前,车辆检测机构纵横交错,各地至少有三种名称,即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站(简称安检站)、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站,它们的职能监督管理部门分别隶属于公安、交通和环保.  相似文献   

4.
汽车捡测诊断技术是指在整车不解体情况下,通过对汽车进行检查、测试、分析,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的汽车应用技术,包括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和检测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业和交通运输业迅猛不断地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运载工具.现代汽车状况检测诊断技术广泛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汽车安全提供了保障.尤其是我国检测诊断技术的研发,设备的规格,品种较为齐全,性能优良可靠,它促进了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本文简单论述了汽车一般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仅供汽车使用和维修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以及汽车、摩托车的日益普及,人们对行车安全越来越关注,因为车祸已成为当代社会一种重要的公害,在人们对汽车行车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的时候,摩托车的行车安全也同时得到了关注,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摩托车的安全问题比汽车更加突出,因为开摩托车的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往往好胜逞能,更容易在车流中穿梭往来,不仅车速快,而且连个外壳也没有,这就使得驾驶者的安全更加没有保障。  相似文献   

6.
根据目前为止我国所能够总结出来的汽车发展状况,可以得知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而不断的转变。作为一种普遍的消费品,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也正是由于这样,对于汽车的相关产业也随着而变化发展,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汽车的美容装饰方面。本篇文章便是针对于汽车的这一美容行业来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7.
原野 《商业科技》2014,(1):74-74
车里也要有"氧吧" 随着最近两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飞跃增长,汽车内部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重视。因此一种专为改善车辆内部空气质量的新型电器——车载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汽车在我国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的生活交通工具,人们对于汽车性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由于汽车总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总线型汽车仪表取代传统汽车仪表已经是汽车仪表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我们就对CAN总线汽车仪表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
吴伟建 《商》2014,(37):294-294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的使用量也快速增加,相关的交通安全事故越来越多,给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安全驾驶也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做好汽车安全驾驶工作,提高司机的应急处置水平,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安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安全驾驶的提升途径以及汽车驾驶的应急处置,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汽车的安全驾驶及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我国汽车制造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这就对汽车的维修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保证汽车维修质量,以确保车辆运行不造成或少造成社会公害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针对汽车维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交通事故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有效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们幸福具有重要意义。汽车行驶记录仪,俗称"黑盒"是实现装在汽车运行数据记录的车,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控制车辆的车辆。本课题是基于车辆行驶数据记录仪的设计,实现了车辆信息处理,传输和存储。汽车设计状态记录仪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防止司机非法驾驶,准确,易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5,(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突飞猛进。人类的出行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因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汽车如今已经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如今科技和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方面应用的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了。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发展和生产中的应用,不仅能使汽车功能更加丰富和全面,也可以极大得促进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人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制造技术的成熟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汽车的售价也得到降低,因而家庭用车越来越普及,因此人们对汽车安全性的问题越来越关心。更重要的是,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安全系统中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汽车安全性能,而且提高了汽车安全,减少的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业和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客观上对汽车检测诊断和维修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要针对存在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首先要运用现代手段进行维修;其次要积极培养维修人才;第三要注重维修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汽车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世纪,当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随着行驶距离的增加和使用寿命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断恶化。因此,一方面要不断研发性能优越的汽车;另一方面要借助检测和修理,恢复其技术状况。汽车安全检测就是在汽车使用和维修中,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检验和测试的技术。随着社会发展,汽车安全系统,已经在逐渐的成长起来,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行业也获得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汽车数量越来越多,对于油品质量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劣质的油品对于汽车的发动燃油系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柴油是目前汽车油品中一种重要的燃料,电控柴油汽车已经成为了当前汽车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对于柴油油质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就主要针对油质问题引起的柴油车辆故障以及排除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的汽车工业与高速路网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基本上成为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这一变革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它带来了安全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交通安全已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之一.对此,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加大了交通管理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借助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道路交通事故作出预测研究,是可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方法.而要做好交通事故的预测工作,就必须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交通事故预测系统.本文阐述了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事故黑点与鉴别方法,介绍了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并设计了基于GIS的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汽车文化伴随汽车而来。汽车文化在汽车的各个环节得以体现。安全是汽车文化的核心。普及汽车文化,提倡安全、环保、节能新理念,构建人、车、路和谐的社会氛围,对交通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社会都要重视汽车文化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机动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可全面和准确的评价车辆的使用性能和技术状况。本文首先对机动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意义和作用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机动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标准化问题、管理体机制问题和技术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5,(3)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这也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在衡量汽车技术先进水平的方面,电子技术化的应用已经成了重要评定指标。本文从介绍汽车电子技术的内容、发展阶段,从不同的角度着重总结了其目前的应用现状,并对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未来的发展做出分析总结。以便满足人们对汽车舒适度、安全性、以及操作便利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与新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汽车车型被推出,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必备的交通工具,私家车的数量逐年增长,这就对汽车生产商提出了挑战。为了促进高效率的生产水平,实现多种车型共线生产,汽车生产线的柔性发展应运而生。汽车总装线柔和发展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不同的大众汽车需求,从而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但是,起初总装线柔和发展也要规划,要对未来的汽车发展趋势和制造要求做好预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