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1997—2015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各省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并控制了各省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的投入。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对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资本品的进口。国内研发资本只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人员越多越能带来技术效率的改善。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只对东部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西部区域的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中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本区域内的研发资本投入。各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严格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能使进口贸易研发外溢资本,尤其是资本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资本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平  钱利 《财贸研究》2005,16(6):40-45,50
进口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两条主要渠道。本文在对CH模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考察了进口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使用面板数据就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东、中、西部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进口和外资产生的技术溢出促进了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其对技术进步的贡献度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全要素生产率是反映经济增长来源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经典的Solow生产函数,以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代表资本和劳动投入,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生产函数进行了回归估计,测算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数值及其变动率。结果表明中国资本产出弹性远高于劳动产出弹性,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过度依赖于资本要素的投入,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水平在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中国1997-2008年的数据,对技术引进、R&D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技术知识存量转化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能力较低,R&D投入与技术引进投入比例不协调,中国技术知识存量呈现规模不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服务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对2004-2012年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发现服务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且资本、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贡献效应偏低。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FDI通过资本要素再配置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产生显著的正向生产率溢出;而劳动力要素在服务部门间配置的扭曲使得服务业FDI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并不显著。此外,研发创新并没有推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人力资本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强化吸收能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彭凯 《江苏商论》2014,(2):36-38,43
在研究跨国公司投资溢出效益方面.不少研究者较少考虑到R&D投资本身的特殊性。本文在对跨国公司在华R&D的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R&D投资的特征对溢出效应的影响。最后基于对实证结果和R&D投资特征的分析,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左菲菲 《现代商业》2014,(24):153-154
本文根据索洛余值理论,运用计量方法测算出安徽省198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且分析各种投入和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0%左右,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增长决定安徽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技术发展较为滞后。安徽省应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使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8.
曾淑婉 《财贸研究》2013,24(1):101-109
通过构建财政支出、空间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框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考察1998—2010年中国大陆财政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分项财政支出中,教育、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就业支出与技术进步均具有正相关性,而农业支出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显著;一个地区的财政支出,尤其是教育和公共服务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会产生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ML模型对全国30省2004—2016年的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通过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探讨其时空演进特征,并借助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动态演进规律,省域间物流发展协调度有待提高;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征,表现为生产率较高的省份趋于相邻,生产率较低的省份趋于相邻;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交通网络密度、物流能源强度、交通运输强度和人均GDP,各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市场化进程的正向溢出效应最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地区产业结构的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运用包络数据方法测度Malmquist指数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研究上海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上海主要集中体现了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纯技术效率的小幅、长时期提升,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还主要体现为负向影响效应。同时,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上海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素中来自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的信息逐渐增多,即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有利于科技企业技术进步,其中要以纯技术效率的提升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外贸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技术溢出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世界技术进步成果的重要路径,溢出的渠道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FDI)等。本文运用经拓展后的Coe&Helpman的贸易溢出计量模型,将我国从商品贸易以及FDI中所获得的技术溢出纳入同一模型中加以综合分析。经测度表明,我国外贸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都较显著,且相互间存在着共生互补关系,但相对说来,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略大于外贸的溢出效应;同时,国内R&D的资本存量对外贸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有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的最新经验研究都是在Coe和Helpman(1995)计量模型(简称CH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CH模型的扩展涉及到:R&D溢出变量的不同设定形式;其它溢出渠道的引入;人力资本的具体作用。本文对国外关于进口贸易与技术溢出的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揭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平  刘建 《国际贸易问题》2006,111(7):99-104
技术进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该国的国内研发和对国外研发溢出的吸收。因此对于研发资金有限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国外研发溢出对加快自身技术进步尤其重要。在CH模型基础上,我们采用LP法将国外研发溢出量化,并使用面板数据考察了输入型FDI和国外专利申请在中国各地区所带来的国外研发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了国外研发溢出效应的存在,但在各地区间存在差异;国内研发仍然是各地区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物化技术溢出渠道的两个因素——FDI和进口以及非物化技术溢出渠道的两个因素——专利和信息技术,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上述四要素的技术溢出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对中国TFP贡献度最大的是本国的研发存量,其次是FDI技术溢出,接着是专利技术溢出;进口溢出和信息技术溢出效应为负,且进口和专利技术溢出对我国TFP的作用不显著。该结论用脉冲响应函数也同样得到证实。因此,我国应注重自主研发的培养,从效率上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While economic theory predicts that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gain significantly from technology spillover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is issue remains relatively scarce.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a panel of 27 transition and 20 developed countries between 1990 and 2006 and use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panel unit root and cointegration techniques to disentangle 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spillovers via inflows of trade and FDI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The findings show that imports remain the main channel of diffusion for both sets of countries, while FDI, althoug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as a lower impact on productivity of the recipients. The domestic R&D capital stock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Western Europe while in the Eastern part it is less significant owing to lower levels, transitional disinvestment and relative obsolescence. Human capital affects TFP directly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 as well as indirectly by enhancing a country's absorptive capacity. In aggreg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nsition countries from Eastern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seem to enjoy bigger productivity gai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process than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spillovers through intra-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intermediate goods f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a panel of OECD industries during 1973–1994. In the model, four different sources of R&D are identified: R&D conducted in the particular industry itself, R&D conducted in the same industries in other countries, R&D conducted in other domestic industries, and R&D conducted in other foreign industries. I find that among R&D source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productivity growth come from the domestic R&D efforts. Here, own R&D is important for both domestic innovation and for the productivity catch-up process. Evidence that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also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roductivity growth is found to be less robust. My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human capital affects productivity directly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7.
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通过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技术溢出的效果与贸易结构、进口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关,并且与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相结合。基于福建省的经验研究发现:福建省的贸易增长效应体现在贸易结构上,而不是贸易量上;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贸易技术溢出的效果,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将提高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使得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技术品进口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8.
国内较多的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实证分析认为,跨国公司对本地企业存在正面的溢出效应。文章从行业增加值率的角度,研究跨国公司对我国浙江和江苏两省企业是否也存在积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江浙两地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并不能有效促进江浙内资企业工业增加值率的提升。当前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具有量的积极效果和质的负面影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要考虑外资对本地企业技术进步和效益的影响,从有利于本地企业价值链延伸和品牌建设等无形资产提升的角度,调整利用外资的政策和选择外资项目的引进。  相似文献   

19.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through import spillovers, as a sourc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growth,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literature. We investigate two additional direct channels through which R&D disseminates: the import of high-technology goods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usiness R&D. Building on an extensive data-set, covering both developing and industrial countries, we add foreign-owned patents as a proxy for R&D activities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s. While we confirm the significance of import spillovers for all countries included, we find additional spillover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rough the import of high-technology goods. Only developed economies seem to benefit from the diffusion of knowledge that originates through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in R&D by multinationals.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种外溢机制的国际贸易与我国技术进步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中国进出口技术外溢问题给出了多种解释,却少有文献关注到技术外溢时滞和成熟度差异对外溢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各种技术外溢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造了全要素创新效率指标(TFI),与TFP进行对照来检验不同外溢机制的这两方面影响,并结合特定时期的进出口特征事实进行了讨论。本文的分析结果显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都带来了积极的技术溢出,但由于不同外溢机制的时滞不同,且在分析期存在明显的模型结构转型,应结合现实给出不同阶段和不同外溢机制的特定解释。从本文的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到在验证多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中对照性研究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