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艳 《商业科技》2008,(27):386-387
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公司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阐述了公司社会责任的产生,分析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并对我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公司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阐述了公司社会责任的产生,分析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并对我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公司社会责任视角下公司法原理的重塑是不成功的。在如何实现公司社会责任的问题上,我们努力的重点不是放在非股东相关者的内部参与及修正公司的目的上,而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外部限制上,包括法律的强制和可能事实的强制,以避免其所遭遇的法律窘迫。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寒冬,那么,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中国公司,也因为华为辞工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事件的相继爆发和热炒而倍受社会的关注和责问。在铺天盖地的责问声中,公司社会责任一词被高频率地引用,成为了各类新闻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本文对公司社会责任法律构建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论题,公司社会责任最初源于社会公众对公司行为的道德考量,这种道德责任逐步发展并趋于统一,使公司社会责任逐渐有了立法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公司社会责任所涉及的社会利益需要运用道德和法律两种手段加以规范,各国在立法实践中也逐步确认了公司社会责任,充分体现出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公司的规模都越来越大,公司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带来的社会影响也随之加大。公司无视社会责任的案例数见不鲜,尤其是"三鹿毒奶粉"事件为代表,经济公司社会责任的这个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现在,我国在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实践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没有规范的标准制定也没有具体依据的法律法规,并且经济公司认证进展十分滞后,存在很多逃避社会责任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公司社会责任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实践和思考进行探讨,重点分析了我国经济公司社会责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我国经济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建设性的意见,希望本文对经济公司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的相关理论研究,能够为以后经济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以及实践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界定公司社会责任,是新公司法生效后亟需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为此,笔者在考察公司社会责任的历史渊源,梳理立法目的以及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作为唯一的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8.
企业社会责任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正在进行由消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到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转变.社会责任的理念也被众多企业管理者引入企业治理中。本文主要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下的公司治理相关问题。希望对于今后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公司越来越多,公司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随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作为一个经济后发国家,直到20世纪末期,我国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才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公司法》第5条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在现阶段研究公司的社会责任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司社会责任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并引起很大争论的一个课题.它构成了对传统公司治理模式,即公司存在之目的是为其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挑战,但同时,它也是现代民商法理论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以及私法公法化演变的必然体现.如何看待公司社会责任以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体现,这一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本文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基础以及其与公司盈利性本质问关系的分析,论证了我国公司法和公司治理模式中确立公司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王威 《北方经贸》2012,(3):40+43
虽然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问题,但法律是保障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的重要途径。所以应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进行法理学上的思考:正义与秩序的价值理念是公司社会责任的法理学基础,公司社会责任反映了立法价值取向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的变化,是法律对利益进行调整的结果,法律的平衡思想促使公司社会责任法治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槐波娟 《商》2014,(11):29-29
自20世纪以来,我国企业的发展更加迅猛,经济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公司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仅关注短期的既得利益,而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在取得利益的同时缺乏社会责任心甚至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基于此,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研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为改善公司治理,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公司社会责任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我国新《公司法》虽然也有规定,但是并不能满足实践需要。本文阐释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界定,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并且分析了我国公司社会责任存在的法律缺陷,就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规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熊琳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39-40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下的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新的趋势。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连接纽带,社会责任恰到好处的融入到公司治理机制之中,并由此建立起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一种利人利己的最优抉择。以社会责任为视角,探讨如何建立四大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新话题。本文以我国现行公司法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基本规定为出发点,进而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如何准确理解公司社会责任提出一些基本看法。同时,对完善公司社会责任制度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6.
17.
公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但随着公司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很多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以公司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市场上横行的假冒伪劣产品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故需要公司的内部道德自律到外部规制对公司进行重新定位,促进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紧迫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论企业的社会价值、义务及其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华  江燕 《市场论坛》2005,(12):104-106
企业价值包括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中个体价值是首要的,然而企业实现了社会价值,将更有利于个体价值的实现。企业价值内容的拓展引起了企业义务范围的扩大。企业义务包括企业个体叉务和社会义务。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经过相关制度设计,可以实现二者的均衡。现行法律中有关企业社会义务的内容简单粗糙,国家可以运用经济法的形式通过强制和提倡的方法引导企业承担社会义务。  相似文献   

19.
张博 《北方经贸》2006,(6):39-40
本文试图通过在现代公司运作观念改变的背景下,即在公司所需负社会责任的同时,来探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的决策战略及其结构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律纠纷通常发生在两方主体之间,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而言,这两方主体一般是企业法人和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问题会呈现不同的特征。依据利益相关者的属性,我们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涉及的法律问题分为内部法律问题和外部法律问题。内部法律问题发生在企业法人与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