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分析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显著提升企业内工资差距。企业进口投入品的行为使其内部普通员工的最高与最低工资之比提高约50%,总经理与中层经理的工资比提高约30%,中层经理与普通员工的工资比提高约12%-20%。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由贸易使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更大,更倾向于采用绩效工资、进行研发投资、提供员工培训和使用计算机,这些因素均导致工资差距的上升。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收入分配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而后计算得出中间品关税水平,以此度量贸易自由化.接下来,本文借鉴Freestra和Hanson的外包模型来构建计量实证模型,检验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我国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内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差距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8年外资或外资控股的服务业企业为样本,借鉴Feenstra和Hanson(1999)采用的估计高技能员工相对需求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行业和地区考察中国服务进口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论表明,无论对全国、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全行业、现代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服务进口的增加都会导致工资差距的扩大。此外,企业利润、员工受教育水平等企业特征与工资差距存在正向关系,而企业中高级职称员工占比的提高会缩小工资差距。因此,从缩小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出发,应注重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而非对高学历的一味追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绩效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外资参与度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出口企业与体制内企业存在明显的技能工资溢价。(2)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男性占比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技能型员工占比与技术型员工占比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人力资本异质性进一步扩大了性别技能工资差距。(3)劳动力异质性与企业异质性交互项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技能型员工占比扩大了狭义技能工资差距,技术型员工占比进一步扩大了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大于狭义技能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笔者运用2000-2005年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对外贸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行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将27个细分行业按照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分析了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等变量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论如下:在不考虑制造业行业特征的情形下,行业的对外贸易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行业的技术进步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在将对外贸易分解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情形下,进口贸易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技术进步引起相对工资差距的缩小;在考虑制造业行业特征的情形下,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会导致进、出口贸易和技术进步对相对工资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城镇家庭调查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贸易及其引致的技术创新效应对劳动力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从平均工资来看,进口贸易不仅直接有利于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收入,而且通过技能偏向的技术创新效应扩大了技能工资差距;出口贸易本身有助于缩小技能工资差距,但未通过技能偏向的技术创新效应显著影响技能工资差距。从工资分布的不同分位点来看,进口贸易及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对高技能劳动力工资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低技能劳动力,出口贸易及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对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没有显著影响;对于高技能劳动力而言,工资收入位于低端和中间位置的群体更容易从进口贸易中受益,同时也更容易从出口贸易中受损。  相似文献   

7.
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揽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对外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命题进行了系统梳理,鉴别出了对外开放促进制造业区域集聚的三个机制,分别为制度转型机制、技术溢出机制和基础设施机制,由此构建了一个机理系统。利用中国现实数据对上述机制进行的经验检验表明,对外开放主要通过制度转型机制和基础设施机制来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发生作用,技术溢出机制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的实验模拟显示,不同作用机制下,对外开放对不同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而且这种差异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呈现出发散态势。  相似文献   

8.
时梦茹 《现代商业》2022,(10):78-83
为了深入探究贸易开放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本文就外贸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对电子设备制造业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回归分析,还研究了不同企业所有制下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扩大了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性别工资差距.就不同的企业所有制而言,贸易开放显著扩大了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的性别工资差距,缩小了外资企业和集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制造业企业间人均工资的趋同速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估计中国制造业企业间人均工资的收敛速度,发现近年来企业间工资存在绝对收敛,且趋同的速度较快,这一结论在不同行业、地区和所有制下都成立;企业规模、所有制、垄断程度等企业和行业特征对企业间工资趋同速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9年最新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民工与城镇户籍劳动者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中,58.06%是由个体特征差异造成的,而户籍歧视造成的差距达到41.94%。并且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户籍制度带来的工资歧视因素在工资收入差距中所占成分就越大。  相似文献   

11.
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工资结构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市场开放度、劳动生产率与地区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国角度来看,市场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很显著,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虽然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为正,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分东、中、西地区来看,市场开放度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东部高于中部,更高于西部;人力资本的贡献效应则恰好与之相反;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FDI与制造业工资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广西两省2001至2004年制造业27个子行业的数据对FDI进入与当地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发现外资公司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的上升会提高该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这支持外资公司进入将通过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来提高平均工资的假说,而且影响的程度与当地的技术吸收、转化能力正相关.研究还发现资本数量对工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资本数量增加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和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效应的大小.此外,研究并没有发现外国资本数量和本国资本数量对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夏龙  冯涛 《财贸研究》2012,23(5):16-23,53
基于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总结相关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就经济开放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开放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体制转换动态特征。在1985年以前,经济开放对收入差距的效应为负;在1985年以后,经济开放对收入差距的效应为正。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地理效应和技术偏移效应逐渐替代了要素禀赋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94年1季度至2012年2季度产出和价格的季度数据,建立了基于长期约束的SVAR模型,用以分析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考察经济增长和价格对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的动态响应。实证研究表明,总供给冲击和总需求冲击标准差均较大,而且总需求冲击波动性要大于总供给冲击的波动性,说明我国经济在样本数据期内存在波动性。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总供给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长期趋势,而总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具有正向短期影响;对于价格而言,总供给冲击对价格产生负向长期影响,而总需求冲击对价格产生正向长期影响。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主要在于供求冲击为负,供给负冲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的方法,根据开放度与市场规模在对经济增长影响上的替代性理论,对我国各地区对外开放度的适宜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的贸易开放度已经偏高了,这些地区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不应继续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应维持或减小开放度;而其他地区的开放度离临界开放度尚远,可以继续通过提高对外开放度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本外逃与经济开放度的实证研究:1982-200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蔚  彭真善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8(12):108-114
本文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为基础,分别从实体经济层面的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层面的投资开放度来界定我国的经济开放度指标,运用两变量VAR系统分析方法对1982-2004年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与经济开放度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协整关系,相对投资开放度而言,贸易开放度对资本外逃规模有较大的影响。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劳动禀赋结构和技术效应结构视角建立模型,研究中国近20年贸易增长与工资差距的关系。回归、Granger检验和Chow突变点分析发现:工资差距主要受与人均GNI更高国家之间贸易占贸易总额比率的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值占GDP比重关系密切;同时也和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有显著的负的线性相关关系;事实表面上有悖于实际却佐证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和S-S定理,而被广为引用的中间产品贸易模型和贸易的科技进步效应理论在某个角度上却缺乏经验支持;全球化与"赶超"式发展必然导致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中国的地区间、城乡间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在吸引外资的众多行业中,制造业是其中率先开放的行业,也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活跃的领域。在制造业引进外资并获得快速扩张的同时,制造业收入差距会更直接更显著地受FDI影响。所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收入①水平的变化、对制造业的行业内部收入差距变化以及整个经济福利变化的影响,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本文使用威尔逊系数探讨制造业收入差距问题,发现FDI的持续投入会使制造业收入差距呈倒U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得出从长期来看FDI对制造业收入差距具有缩小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