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分析绵阳特色小镇建设内涵、现状,理解特色小镇实施中存在缺乏产业优势、缺失必要社会功能、同质化倾向、机制僵化等问题。因此在绵阳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坚持产业特色、功能完善、文化挖掘、政策创新的基本策略和路径,实现以绵阳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围绕小镇的"特"做文章,推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特色小镇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特色小镇的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特色小镇的建设,能够带动乡村文焕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从当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进程来看,我国各地区的特色小镇的修建热情高涨,不同地区还都有适合自己地区特色的小镇构建模式。这也充分彰显出特色小镇修建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色魅力。但是在特色小镇修建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诸多的问题,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盲目发展、急于求成、定位不准的问题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对特色小镇在乡镇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文章介绍了特色小镇对乡镇振兴战略实施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引进特色小镇发展,推动乡镇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特色小镇建设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淄博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有效抉择。通过调研浙江特色小镇,总结其有关经验和做法,结合淄博市实际,提出培育特色小镇的关键:规划引领;培育特色小镇的支柱: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小镇的支撑:传统文化等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9,(14)
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不仅给小镇带来经济效益,还挖掘了小镇所蕴含的文化特征。本文以荷叶特色小镇为例,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以当地主题特色文化为本,做活"特"落实"色"、适当加入现代元素,扩宽小镇的文化内涵来彰显特色小镇文化特征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特色小镇是一种全新的战略发展模式,能够对当前经济新常态进行引领,也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的平台和载体。特色小镇建设要借助新观念、新视角、新路径,积极进行建设方式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各种元素,进一步推进特色小镇实践探索。特色小镇内涵极具特色,其功能极为丰富,集合"产业、城市、人文"为一体,推进了我国乡镇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6.
特色小镇是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公共政策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土地、人才、金融、财政、环境等公共政策通过引导社会公众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准备,实现特色小镇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以安徽省源潭刷业小镇为例,分析其公共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参考其他发展较为成熟的特色小镇的宝贵经验,提出完善空间布局;引进高素质人才;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加强环境治理力度等优化路径,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是个新事物,对其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文章指出了特色小镇崛起的必然性、承载的使命以及样貌规划,以更全面的角度重新审视特色小镇,看清特色小镇在什么环境中,扮演什么角色,以便做更深层面的剖析。同时阐述了特色小镇积聚资源和人流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尝试用更系统的方法论为特色小镇设计塑形。  相似文献   

8.
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模式,在旅游需求多样化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下,许多小镇纷纷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优势产业结合打造旅游特色小镇。文章分析广西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及广西山葡萄酒产地的具体特点,提出都安瑶族自治县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路径:依托现有小城镇特色资源,彰显民族文化魅力;夯实山葡萄酒企业主体,促进品牌升级壮大;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吸引当地人力资源,参与旅游特色小镇发展。  相似文献   

9.
特色小镇是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科技支撑体系亦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将科技支撑体系和特色小镇的建设相结合,可以推动特色小镇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本文以常州市特色小镇为例,在常州市特色小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科技支撑体系与特色小镇发展的关系,研究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规划。  相似文献   

10.
特色小镇的建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振兴乡村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旅游特色小镇的构建机制,以苏州东山镇为例对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路径进行刻画,并提出以突出文化特色为根,以全域旅游规划为干,以服务模式创新为源的发展理念,避免同质竞争、背离初衷的盲目式开发,通过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制度顶层设计的创新提高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特色小镇这一概念起源于浙江,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成功探索和实践。它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已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目前特色小镇发展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定位不明确、缺乏产业支撑、发展规划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成为特色小镇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障碍。本文试图从产城融合角度入手,分析特色小镇与产城融合的关系,以河南省竹沟镇为例,针对其发展路径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建立一个产、城、人、文、景全面发展的美丽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2.
2016年,我国推出特色小镇政策。2019年,吉林省发布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名单,特色小镇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借“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的专项规划之东风,将吉林省特色概念小镇打造成国家级精品小镇,优化吉林省的产业布局,提高吉林省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经笔者初步研究,提出吉林省特色小镇本土化发展的路径,为吉林省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于不断变化的城市和区域环境,我国各个地区均在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其共同目的是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转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更好地服务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从发展情况看,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各种政策的有机结合体,充分展现了我国历史经典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活力,也彰显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旅游魅力。然而,受资源、环境、人口和市场等因素制约,不同地区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和效果差异较大。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效果和动因,借鉴相关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继续有效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文兴业:文旅融合时代下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今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特色小镇通过挖掘地方资源,将其激活、价值延伸、变现,在繁荣文化旅游市场的同时,实现了地方产业转型与升级。而"千镇一面"、文化内涵薄弱、区域联动不足也暴露出部分旅游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旅融合时代下旅游特色小镇差异化建设创新发展的路径应立足内容为王,进行差异化小镇I P打造,要"以文兴业",书写独特的产业故事和小镇故事,并通过深入探究游客文化心理,进行产品与服务的特色打造,推动消费者在旅游特色小镇获得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科学规划布局,系统化联动小镇开发,从而真正实现旅游特色小镇I P高质量的开发与打造。  相似文献   

15.
特色小镇是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及研究动态,从特色小镇的建设方向、瓶颈问题、建设模式路径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基于不断变化的城市和区域环境,我国各个地区均在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其共同目的是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转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更好地服务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从发展情况看,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各种政策的有机结合体,充分展现了我国历史经典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活力,也彰显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旅游魅力。然而,受资源、环境、人口和市场等因素制约,不同地区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和效果差异较大。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效果和动因,借鉴相关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继续有效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SWOT分析法对广西特色小镇的现状与创新发展进行了综合探讨,从乡村振兴背景下出发,对小镇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交叉分析,最终提出应多手段引导小镇发展、打造联动的特色小镇、重视小镇的人与生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各地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特色小镇的建设在全国风生水起。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特色小镇在整体规划、特色挖掘、产业培育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情况,本文以郴州市汝城县热水镇特色小镇为例,总结其经验,分析其问题,并依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特色小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以特色小镇的缘起和政策导向为背景,总结和梳理学者的相关观点,并结合广西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发展战略,深入广西贺州市贺街镇当地考察,了解贺街发展特色小镇的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从明确自身定位、完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产业融合五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有相互关联的契合点、发力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借助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助推安徽特色小镇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