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俞永江 《商业科技》2009,(27):36-36
“网上购物”,这个逐渐流行于二十世纪的购物方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不管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时尚的白领丽人抑或普通的工薪阶层,其中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这其中有的也许仅仅想拥有这种体验的感觉,有的可能将此作为一种“知识人士”的标志,有的则可能已将网上购物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取代了传统上街购物的方式。那幺网上购物有何优缺点呢?我们如何才能安全网上购物?笔者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正> 居民的消费观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是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日前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市民进行"新世纪消费观"调查后得出的结论。81.2%认为网上购物、直销业务、租赁业务、邮购业务将成为消费主流;39.6%的人表示会尝试网上购物;17.7%的人倾向直销方式;12.1%的人倾向租赁方式;11.8%的人倾向邮购方式;还有17.6%的人倾向固守传统柜台式购物方式。网上购物等新的无店铺销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的选择网上购物的比例为65%,大学程度的为77%,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的高达85%,分别比平均水平高出25至37个百分点。与  相似文献   

3.
现在,网上购物进行消费对很大一部分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其中影响消费者购物的影响因素也不同于传统购物模式。网上购物消费的消费者在浏览物品阶段、支付阶段、售后评价阶段、物流运输阶段都面临新的影响因素。而在这些因素中,物流运输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对消费者的购买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分析研究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结合是很有实际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机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人们对网络已经不再陌生。而网上购物这一方便、快捷的购物形式也被很多人所接受。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他们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未来购物市场上的潜在用户。商家对于大学生网上购物这块市场的争夺战早已打响。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网上购物热潮,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线下购物而言,网上消费者的行为又有着其独特之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的关注点与传统购物也有着不同点,那么那些因素会影响网上消费者行为?如何影响?对此学者们做出了深入研究,本文就是以这些文献为基础,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讲,年底是人们的购物高峰,今年与往年不同,网上购物成为新热卖。购物网站多种多样,人们的购物方式也千差万别,但这种差异究竟表现在哪里?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到底有多大?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为此,编者特别组织了一组文章,请不同文化背景的网友谈谈他们在网上购物的感受。酸甜苦辣,得失成败,您可以从中细细体会。  相似文献   

7.
张周平 《商界》2013,(1):69-70
Q:O2O我听过,就是网上购物,对吧?A:不完全是,O2O并不是单纯的网上购物,或者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网上购物。O2O的商家都是具有线下实体店的,而一般网购中的很多商家则不一定。Q:那既然有实体店,我为什么还要去网上买呢?看不见也摸不着。A:你当然不用在网上买一包自家楼下就有的薯片,但是你不能了解到那包薯片在周围哪家店里会卖得更便宜,也不能了解到哪家店里你喜欢的那一种口味正好缺货,可能会让你白走一趟。Q:除了能够帮我找东西,O2O还有其他好处吗?  相似文献   

8.
网上购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熊德勇 《商业研究》2001,(12):178-179
网上购物作为电子商务的一部分,正在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在过去几年间世界上的网上购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我国的网上购物在商业大环境、商家自身的缺陷以及消费者自身因素等方面还存在着制约网上购物发展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销售与管理》2006,(6):19-1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购物这一新型消费方式和购物观念也在逐步深入人心,艾瑞市场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数仅为208万人,到2005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数高达1855万人,复合增长率高达72.8%。艾端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中国的网上购物市场将会表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昨与今     
《中国市场》2009,(30):7-7
<正>网购大集的前身是卖方在网上单独的销售行为。2003年以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网上购物是陌生的,但预防"非典"让这大部分人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网上书店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本文阐述"网上书店——购物车的设计与实现",可以使更多的人对网上购物的实现过程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快钱,有 E—mail 就能在网上收钱付钱。"人们在地铁和网络上不难看到这样的广告。那么,快钱与其他支付企业究竟有什么不同?它又有什么显著的特点?针对很多人对网上购物的迟疑态度,快钱又是如何来提供服务的?快钱的前景又如何呢?近日,笔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上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 CEO 关国光先生。  相似文献   

13.
关于网上购物诚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购物",这个逐渐流行于20世纪的购物方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更多的人开始享受网络购物的便利,而网络交易的规模也越发扩张。但随着网络购物的日益常态化,一个越来越强的瓶颈制约因素——信用缺失的问题越发彰显,进而严重限制了网络交易的质量、效益和效率,这一要素如果不得以解决,网络购物以致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就会受到抑制甚或仅限于地摊式低廉劣质品。本文拟就此探讨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4.
网上购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网上购物将传统的购物方式电子化、数字化,数学素养高的消费者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这些消费者是网上购物的主要群体。本文从心理特点、风险分析、物流配送、IT平台保障等方面谈谈数学素养与网上购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万泉 《电子商务》2008,(10):67-69
近日,某互联网分析公司发布的《2008中国网上购物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网络购物人数占网民总数的比例增长迅速。调查结果显示,在京沪深穗四大城市,网上购物用户总数超过1000万人,网上购物金额超过250亿元人民币;在武汉、成都、沈阳和西安,网上购物用户总数253万人,网上购物金额50亿元。与2006年底相比,2007年年底京沪穗三地的网上购物渗透率增加13.3个百分点,达到44.2%;武汉、成都两地的网上购物渗透率增加6.1个百分点,达到30.8%。京沪穗三地网上购物人数超过了900万,比2006年底增加了122.6%,而武汉和成都两地的网上购物人数也达到180万,比上年增加46.1%。如何在如此庞大的网上购物大军中成为精明的买家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网购经验将一些提供优惠的购物网站分为4类,并总结了一些省钱妙招。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九州地区的大分县,常馨百货公司远近闻名,前往购物的顾客络绎不绝、熙熙攘。其中有一个穿着打扮像职员的人,从不去选购什么商品,而总是弯腰去拾人们丢弃在地板上的废纸条,顾客对此迷惑不解: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废纸条对他有什么用?有的还猜想,此人可能神经有毛病。  相似文献   

17.
网上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上购物是一种新兴并且迅速发展的购物方式。由于网上消费方便、快捷等特点,使得这种购物方式特别被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足不出户就能够带来的购物乐趣。但是,网络的虚拟性给网上购物带来了许多风险和不确定的因素。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网络消费者的保护还很薄弱。对于在网络消费当中出现的问题,消费者往往无所适从。本文试从网络消费的特点和其所凸显的问题入手,针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作为其中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普及.然而,这也带来了网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购物环境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及其建立虚拟网上商城的作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网上商城的基本思路。关键词: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网上商城、虚拟人物、顾客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接受网上购物这一新的消费方式。但是,大多数人仍然习惯于要卖东西到商场这一传统的消费方式。如果在网上商城的过程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一个虚拟现实的网上商城的购物环境,让顾客亲自参与购物的全过程,无疑将提高顾客在网上购物的激情。本文就如何建立虚拟网上商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总体上呈现普及化发展态势,支持认同网上购物行为,在购物工具及物品选择中呈现出生活化特点,购物频率及支付方式倾向于理性化,对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也存在非理性购物、交易客观化、法律维权意识、个人信息公开化等问题。通过政府、电子商务企业、高校以及"90后"大学生个体有意识的组织和规整,解决其网购过程中出现问题,实现"90后"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良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