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的国际投资协议都存在着一些弊端,不足以解决全部的投资问题。客观上,需要建立统一的国际投资协定,选择该协定的制定场所成为首要问题。本文将分析在WTO框架下建立国际投资协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WTO可以成为制定国际投资协定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
国际投资立法新模式--从多边投资框架现状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建立多边投资框架的可行性或出路正在议论纷纷,很多专家学者提出过有价值的建议和设想,但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分析多边投资协定的经验教训上,而缺乏对未来立法原则和立法模式的实质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平衡投资自由化和环境保护间冲突,早期的环境条约意图规范加入投资规则。晚近以来,在国际投资协定中纳入环境规则已经成为新式投资协定发展的重要特色。从国际投资协定纳入环境规则的立法模式看,经历了从投资协定到自由贸易协定的多元化发展;从立法内容看,已经形成从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日趋完善的发展;从规范对象看,意图直接规范跨国公司的倾向已经显露。我国的投资协定在国际背景下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但是无论是国际和国内两个层次上都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跨国投资的发展,国与国之间需要用某种法律形式保护投资的安全,于是双边投资协定应运而生。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缩写为BIT)包括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双边税收协定,目前人们提到的BIT如果不加以特别解释,一般指的都是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签署的旨在相互保护对方在本国直接投资财产与利益安全的协定。以往,  相似文献   

5.
<正> 一、当前资本流动的结构及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投资活动中的资本流动以间接投资为主。战后,资本流动的结构起了变化,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是直接投资占主要地位。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直接投资增长的势头开始减弱,贷款等间接投资的比重增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它固有的风险小、安全、资金来源多、数量大、利率比较合理等特点;另一方面,是由于八十年代以来,西方通货膨率下降,债券到期兑现的实际收益高;还由于国际信贷结构起了变化,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投资的迅速发展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与之匹配。现有的WTO、NAFTA、ICSID以及尚未实施的MAI等均提供了一些国际投资证券解决的途径,但是从世界范围看,仍缺乏一个全面的、多边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7.
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商务活动已由最古老的形式─—国际贸易,扩展为包括对外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传统的理论分析方法已不能完全解释国际商务的现实,需要有新的理论创新。本文在对以往国际商务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商务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中的实质公平原则的理论内涵,对实质公平原则适用于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依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实质公平原则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适用的整体设想和具体建议。中国应以实质公平为宗旨和根本原则,对固有的公平公正待遇进行完善;以实质公平原则为宗旨对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进行修正;强调发展中国家在公共利益方面的例外规定;强调对国有企业中涉及国计民生的经济实体和产业区划,要进行纵横交错拉网式的负面清单的条约保留并给予较长的过渡期;侧重加强对金融服务业的整体产业之核心利益的坚决维护;在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项下适时植入同等技术的产品质量条款和相同标准的售后服务条款;例外规定中突出共同但有差别责任的环境保护条款和劳工保护条款的细化;负面清单的列举一定要谨慎,充分考虑民族利益,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国民的根本人权;其他未尽事项,适用兜底性条款,并以明显违背实质公平原则为标准或门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逐步突破传统理论框架和假设前提的束缚,呈现出逐步融合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日渐明显.事实上,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只是同一行为主体对不同国际经营方式的选择,两者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决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