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历经7年35轮,如期完成谈判、达成共识,这对于中欧建交45周年的2020年而言更显非凡意义。中欧投资协定的完成源于中欧双方多年的共同努力,为今后深化中欧双方经贸往来合作打开了新的篇章。协定的完成不仅对中欧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将对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的复苏起到有力拉动作用,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欧盟作为江苏极其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分析和研究江苏与欧盟经贸往来的基础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预判,对于江苏高水平开放,抢抓中欧投资协定的历史机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蔚 《中国对外贸易》2013,(12):100-101
11月21日,第九届中欧工商峰会和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其间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提出2020年中欧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投资领域的开放程度,且未来7年内,中欧贸易预期保持9%的年均复合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贸易》2014,(2):13-13
1月21日,中欧投资协定酋轮谈判在北京举行,本轮谈判为期3天,中欧将就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安排、谈判可能涉及的议题等内容展开充分磋商。  相似文献   

4.
尚鸣 《大经贸》2009,(6):56-57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加深中欧经贸合作、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第一次中欧经贸对话不同的是,“务实”和“双赢”成为第二次中欧经贸对话的关键词。5月8日,中欧双方在“危机时期促进商业机会,通过贸易和投资开放刺激经济重振”的主题下,围绕贸易与投资等七项议题展开讨论,就加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对于中欧双方来说,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帮助各自经济尽早恢复。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  相似文献   

5.
《浙商》2021,(1)
历经7年35轮谈判,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最终在2020年底宣告完成。据新华社消息,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就如期完咸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回答相关问题。据该负责人介绍,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欧盟双边投资协定是目前中国参与谈判的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之一。随着近期双边领导人在会晤上的积极表态,已经历时五年的谈判在今年进入了新阶段。中欧达成双边投资协定既符合中国对外开放国策的要求,又能为全球经济环境带来良性影响和示范效应。当前双方在市场准入、竞争中立、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等议题上仍存有分歧。在审慎考虑国情的前提下,中国有能力在协议谈判中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7.
近期欧盟对华经贸政策日趋强硬,中欧经贸摩擦不断增多,未来的争端焦点将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资源性产品、产品安全、贸易救济等方面。对此,中国要站在和平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积极打造中欧经贸关系"合作范式",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以合适的方式施以援手,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加强合作,做好投资欧洲的战略和技术性准备,不断拓展与深化中欧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8.
欧债危机下政治因素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因素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欧债危机下,出于对全球化发展的忧虑,为了维系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主导未来的中欧投资关系,欧盟仍拒绝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尚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继续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并将国际投资问题政治化。中国需要在非政治敏感领域同欧盟加强合作:在资源问题上加强与欧盟的沟通协调,鼓励中国中小企业到欧盟投资、同欧盟中小企业开展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鼓励欧盟成员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城镇化进程、到中国投资兴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纠正欧方的对华不合理政策,并通过中欧经贸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维护中国利益,从而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实现中欧"双赢"。  相似文献   

9.
《商》2015,(33)
当前,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成为世界热门话题。制衡美元霸权和寻求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成为欧盟、中国和众多国家的目标。在这种状况下,本文认为中欧可以利用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增加双边投资、构建更加合理的金融话语权结构、建立完善的金融交流机制等为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但是,由于中欧之间的合作缺乏政治基础,受一些传统问题和"修昔底德陷阱"的影响,中欧在未来的合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冲突。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4年1月以来,中国与欧盟的投资协定谈判已经进行了三轮。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访问欧洲,以及欧盟国家领导人相继访华,有力地推动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进程。众所周知,欧盟是国际投资领域的先行者,研究其有关国际投资合作的政策诉求,对于进一步夯实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4年1月以来,中国与欧盟的投资协定谈判已经进行了三轮。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访问欧洲,以及欧盟国家领导人相继访华,有力地推动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进程。众所周知,欧盟是国际投资领域的先行者,研究其有关国际投资合作的政策诉求,对于进一步做好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相关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经济体的中国和欧盟,经贸关系是中欧关系发展的基石。自2009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中欧贸易失衡、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升温。本文通过分析中欧贸易的现状和问题,从加强中欧交流合作、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亚洲地区经济体的贸易投资合作有坚实的基础,中国与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的次区域性互补投资关系密切。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经启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将以优势互补、平等互惠为基础,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4.
梅新育 《浙商》2007,(14):23-23
第22届中欧经贸混委会会议和中欧贸易部长级会议最近在布鲁塞尔结束。就总体而言,双方就启动完善1985年《中欧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谈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纺织品协议、钢铁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达成了12项共识,更是对欧贸易的重大利好,尽管未必那么立竿见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欧之间的贸易额将在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化深入发展、欧盟继续扩张的背景下大幅上涨。对中欧贸易产品结构和贸易顺差的分析发现:中欧之间产业内贸易已占据主导地位;我国主要利用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动态比较优势的转移向欧盟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并因此获得对欧顺差;欧盟在技术、高科技产品、服务贸易领域具有很强的对华出口优势,但同时要为适应新的国际分工格局而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中欧贸易之间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需要中、美、欧从全球市场角度共同采取行动:各经济体要从内部寻找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并加以改善;我国以开放服务市场换得欧盟放宽对华技术出口并使得出口比较优势得以持续升级;扩大双方投资额以寻求更深入的经济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是我国缔结的第一个全面、综合性的高水平投资保护协定,苏州市吴江区作为我国开放型经济重要高地,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必将受到重要影响。文章在简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主要内容、特点基础上,结合吴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协定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协定将吸引更多外资流入、强化和巩固双边经贸关系、倒逼技术水平进步,也会引发行业洗牌、对营商环境造成挑战等,最后提出三方面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背景下,加强与欧盟国家的环境商品贸易合作,有利于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提高国家经济效益。近年来,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快速发展,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商品种类也随之增多。然而,当前的中欧环境商品贸易中仍存在结构不协调、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由此,文章对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合作的现状与障碍进行了分析,并从构建物流合作枢纽与集散中心、升级双边环境商品投资贸易与加速AEO互认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中欧投资协定为中欧企业合作创造新的发展格局。”日前,德恒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一带一路”服务机制主席王丽出席“中欧投资合作新机遇论坛”时指出。她认为:“协定签署后将为中国与欧盟26个国家(除爱尔兰以外)投资保护筑起强有力的法律基石。今后,中欧企业的投资活动不仅要遵循国内法、国别法和欧盟相关法律,更要以CAI为先行指引。”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世界贸易投资合作显著萎缩的大背景下,中国、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个经济体顺利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促进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尽快复苏和提升我国对外经贸合作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展望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呈现稳中有降态势,投资的领域和地域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全球经济和投资复苏前景不甚明朗之际,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构成进一步冲击。在当前全球增长放缓、主要经济体的低核心通胀长期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复苏前景黯淡等现状下,全球经济前景仍不甚乐观,大部分经济体的景气状况、消费和投资信心等指标的弱势表现难有明显起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