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收支两方面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包括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不显著和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并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进一步完善个税改革和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公共支出应向农村、偏远地区及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倾斜,特别是强化教育支出公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本文用固定效应估计了公共转移支付和私人转移支付对接受者收入、消费支出的影响,随后,探讨转移支付对贫困、不平等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没有影响;私人转移支付有效地减少了贫困,它使贫困发生率下降0.36%~5%;两种转移支付的绝大部分都流向了非贫困家庭,但两种转移支付在贫困者和非贫困者收入中占比有较大不同,私人转移支付增加了不平等,而公共转移支付影响不平等的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3.
我国收入差距调控出现了再分配失灵。再分配失灵是指政府用于收入差距方面的公共支出的覆盖率、结构及受益面现状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公共支出的利益归宿在我国不同群体中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再分配失灵与我国公共支出的决定机制有关。在我国,再分配给谁及如何再分配一般是由行政权力决定的。而我国行政权力受到的制约比较少,这就使再分配规则的确定、再分配方式的选择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库兹涅茨到u型假说的成立既取决于工业化、城市化、要素市场的完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也取决于民主化及法治化进程中再分配机制的完善。克服再分配失灵的根本举措是建立一种有利于全社会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受益的再分配机制。这种再分配机制的建立需要与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财政及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它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及国家政策相结合的产物.我国实施转移支付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收敛,近年来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在不断扩大,分配方式也逐步完善,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对缩小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却失效.主要是由于相关法律及监管体系不健全,事权划分不明确,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转移支付模式单一,结构不合理,提出加强转移支付制度的机制和法制建设,探索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转移支付模式,不断调整和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等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万全  凡雨 《财贸研究》2000,11(3):37-40
<正>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已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基于各级政府的收入能力与支出需求的不一致,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财政分配格局,构建规范化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客观要求。 一、构建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寇璇  张楠  刘蓉 《财贸经济》2021,42(8):37-52
测算个税-转移支付体系在减少不平等中的效应及效率,从而保证财政工具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缓解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造了一种基于年龄调整的基尼系数测度同龄收入不均等,采用"匿名"与"非匿名"评价指标测度了个税、社保缴费和转移支付在再分配中的垂直效应、再排序效应和收入变动轨迹,并通过模拟最优分配方式测算支出效率及配置效率.结果 显示,基于年龄调整的基尼系数测算的收入不平等比基于传统基尼系数测算的收入不平等下降了2%;个税-转移支付体系整体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达到4.9%左右,而2019年新个税的边际贡献率小于旧个税;转移支付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保证了相对贫困群体的向上流动;个税和转移支付的支出效率分别为71.27%和45.55%,配置效率分别为70.45%和46.84%.本文认为,政府应重视同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保障初次分配公平,在设计再分配政策时注重完善个税综合税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障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7.
刘琳  孙磊 《商业研究》2012,(3):166-170
政府转移支付是调整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手段。为提高行政和经济效率,我国政府不断调整转移支付的方式和比重,但地方政府事权与财力不匹配问题仍未解决。日本的行政体制与我国相似,且转移支付制度较为完善,转移支付体系包含了地方交付税、国库支出金、地方让与税和地方特例交付金四个模块,四种方式的资金来源、划拨方式、影响效果等各不相同。因此,充分了解日本转移支付制度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本文实证考察了分税制改革以来政府间纵向财政分配体制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总体上未起到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转移支付依赖度较低时,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有助于降低居民收入不平等;而转移支付依赖度超过某个阈值时,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反而加剧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在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门槛效应中,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在专项转移支付的门槛效应中,垂直财政不对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这意味着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应合理控制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沈鸽  姚利民 《商业时代》2012,(31):49-51
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所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寻求国内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也即在经济增长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发展尤为迫切。本文从边际生产率和边际效用角度,分析了合理的政府转移支付对实现国内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意义,具体从两方面论证:一是生产和需求方面,将消费视为劳动者的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论证政府转移支付增加低收入者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二是效用方面,论证政府转移支付增加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降低犯罪率对社会和谐发展和总体福利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振怀 《现代商业》2014,(20):107-108
改革开放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发展的同时,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城乡二元结构现象的加剧……国家为了防止只看效率不顾及公平的现象,中央实施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政策。现阶段国家主要实施的是纵向转移支付,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本文通过分析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弊端之后,着重从当前的形势下来分析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优点以及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1.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行为激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地区财力的巨大差异,客观上要求稳步提高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而现行财政预算体制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约束相对有限.本文在地方政府内生化财政选择背景下考察了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政行为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转移支付总体上对提高落后地区人均财力有积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地方的征税积极性,另外,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可能助长了地方财政支出更加偏向于行政性支出.本文认为政府间财政分配体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对地方征税行为和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优化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财政补助体制和结构下,中央建立的以纵向转移支付为核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仅没有解决政府间横向财力失衡问题,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在以纵向转移支付为核心的基础上,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念为基础,探索和规范横向转移支付手段,一方面,可以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减少新债的举借;另一方面,将横向转移资金配套于经营性领域,则可增加该地区未来收入,减轻还债压力并实现债务资金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近些年来对口援建机制进行梳理和评价发现,我国已初步具有类似横向转移支付模式的对口援建机制,为规范化的横向转移支付模式提供了借鉴,推进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是实行一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证,也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稳定的重要基础.本文提出一般性转移支付基金制度的安排构想.建立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一般税和一般公共商品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践基础是一般税的宏观税负和一般公共商品的支出需求相适应.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实行一般性转移支付基金制度的可行性.这一制度的建立更符合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也有利于公共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尽管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十几年来穷人的处境却开始恶化。如果没有公平的宪政秩序,就不可能创建符合穷人利益的制度与公共政策,进而就不可能使穷人从经济增长中获益。作为制度与公共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支出对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二元结构下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支出比例与穷人向现代部门的迁移能力与密切相关。当穷人向现代部门的迁移能力较强时,可以通过不断减少对农村的支出比例,增加对城市的支出比例来促进穷人的收入增长:当穷人向现代部门的迁移能力不足时,要使经济增长有利于穷人,必须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支出比例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2-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使用UL分解方法,对政府各项转移收支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净转移收支改善了城镇居民逐渐增加的市场收入不平等,改善程度随时间逐渐增大。其中转移支付和税收都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前者贡献相对更大,主要体现为对水平公平的改进;后者的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垂直公平上。财政净转移收支在各地区内部的作用微弱,东部起主要作用的是税收政策,西部则是转移支付政策。在居民向政府的支出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支出会扩大收入不平等,而缴纳所得税和住房公积金则会缩小不平等。在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中,养老保险、社会救济和失业保险会缩小不平等,但后两者作用微弱,而公积金则有扩大不平等的效果。这些结论对于我国细化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推动税收政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都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公共支出具有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利用VAR向量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对我国1978-2008年期间的城乡基尼系数、城乡泰尔指数以及城乡人均实际收入比分别与历年公共支出各项支出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经济性支出、维护性支出甚至社会性支出的增加都拉大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因此,政府要完善民生性支出调节机制的基础性工作,均衡城乡基础设施的供给以及提高财政透明化程度,真正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7.
加快推进现代财税体制构建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摆脱"为增长而竞争"的发展模式桎梏,更能从长期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实现国家良治.首先,本文立足于中国式分权这一典型事实,从理论层面系统诠释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治理之间的多重作用渠道与影响机制.其次,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全面测度,发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相对偏低与提升缓慢,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最后,分别选择转移支付结构与规模作为中介变量,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展开实证考察发现:一是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虽然都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但二者的作用方向截然相反;二是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规模的增加显著抑制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但转移支付结构的优化却能显著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三是财政纵向失衡不仅直接抑制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亦能够通过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间接阻滞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转移收入视角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G协整分析和G ranger因果检验方法,通过对收入和转移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转移收入不仅作为收入因素,而且作为非收入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正向影响。但基于税收返还制度的政府转移支付方式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还处于弱影响阶段。政府可改变转移支付方式,增加对农村居民的一般转移支付,增加转移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强度,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这是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基金筹集模式。它先测算出当年或近一二年内老年保险项目所需支付的费用,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预先不留储备金,完全靠当年的收入来满足当年的支出,并争取略有节余。在现实生活中,现收现付制主要在社会统筹运行模式中采用。维系这种模式运转的基本约束条件是长期稳定的人口结构,劳动代际间收入转移与再分配是其经济内涵。  相似文献   

20.
(接续上期) (五)国家对西部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取向 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是各国中央政府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说来,财政转移支付包括横向平衡和纵向平衡.前者是保证各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均衡而给予的补助;后者则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拨款.各个国家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其转移支付的结构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如美国联邦转移支付以纵向平衡为主,而加拿大、德国和澳大利亚则比较注重横向平衡.考虑到我国中央财力有限,而各地区财政能力又相差十分悬殊,特别是一些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因此,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宜侧重于横向平衡,以有利于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