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晨  原小能 《财贸经济》2019,40(5):127-142
立足中国经济新旧动能亟待转换的时代背景,本文选取2005—2016年省级服务业数据,使用随机前沿模型,设定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以考察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动力源泉,研究发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呈多阶段的变动特征,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正向源泉,行业增长属于“技术主导型”;以TFP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是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行业动能结构相对合理;细分行业动能结构差异较大,新旧动能的结构性调整必须兼顾行业特征;发达地区应对外部冲击及政策刺激的能力较强,创新驱动是主要的增长动能,其他地区新动能疲弱,旧动能又陷入粗放式增长,动能结构有可能向不合理状态演进。为此,需要紧抓时代机遇,提升行业创新驱动力,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新动能培育的“主战场”,并特别兼顾行业及区域的异质性特征,“量体裁衣”,制定针对性的新旧动能转换战略。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但从整体来看,发展趋势呈现出了区域性分布。本文通过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份1978~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做了区域性分析,最后通过收敛性检验,表明各省区的TFP正常呈现出长期的收敛趋势。借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史修松  黄驰  曾文  林晨 《江苏商论》2022,(9):128-133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2007—2019年浙江省56个县域单元投入产出数据,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浙江省的TFP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技术进步的提高是浙江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处于资本驱动型的投资依赖路径中,需要在科研投入等方面,对投入的方向和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第二,资源配置效率随着时间逐渐下降,资本产出弹性持续走低。第三,浙江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规模效率的持续下降。第四,技术效率在较低水平保持着较为稳定增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是当前全球发展的主旋律,在经济发展当中,区域经济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区域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中,具有很多不同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区域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明丽 《市场论坛》2011,(12):50-51
文章选取国内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999-2008年十年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经环境调整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平均效率水平从2002年开始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但从得分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仍然较低,商业银行的平均技术效率仅为0.6330,全行业有大量的资源因管理不善被浪费。同时,在整个样本期内,股份制银行的技术效...  相似文献   

6.
李孜 《中国市场》2007,(52):120-121
本文认为索洛提出的残差法在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在理论上虽然具有可行性,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科学性的问题。笔者对中国1952-2004年部分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索洛残差法计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平稳性检验并论证了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不具可信度,并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琦  刘耀阳  孙腾宇 《现代商业》2021,(34):127-130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方法(SFA)测算山东省17地市2004年~2018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取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进程对山东省TFP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每增长1%,会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1325%,说明山东省城镇化进程对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  相似文献   

8.
技术效率与前沿面理论评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琼 《财经论丛》2005,(2):29-34
技术效率作为一个经济学术语出现不过几十年的时间,由于其作为经济效率的重要部分,同时与全要素生产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外对于技术效率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层出不穷,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技术效率及与之相伴的前沿面概念入手,从投入和产出角度分析了技术效率的度量,并介绍了用以评价技术效率最常用的数据包络方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对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问题存在争论,其焦点之一就是FDI的技术外溢效应问题.本文以山东省1985-2007年的FDI与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方法,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效率特征。研究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效率较低,未能充分挖掘出现有资源和技术的潜力,而且区域之间效率差距明显并在不断扩大。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主要受起点因素、就业人员教育水平的变化、市场化推进幅度以及资本密集度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测算和分解中国2001—2007年间私营工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结果表明:新时期私营工业部门有着年均10.64%的快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其严重依赖于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升,且技术效率所代表的经营管理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私营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区域间存在巨大差异,整体上呈现一种"马太式"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实现国家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选择索洛模型对我国内蒙古、西藏、新疆、宁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测算分析,并估算出1978-2005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率。通过国内外对比,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特征和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促进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中介发展对中国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枫 《财贸研究》2003,14(6):48-52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技术实证分析了金融中介发展对我国技术效率的具体影响。分析结果指出,金融中介发展对于我国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性。在东部地区,金融中介发展有利于技术效率的增长;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种积极作用发生了逆向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调查数据对上海市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现状进行分析。老年妇女倾向于更多参与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等社会活动形式,而较少参与志愿组织、老年协会和妇女组织等社会活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肯定了年龄、城乡、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自理能力以及是否知晓参与项目和是否知晓服务项目7个变量对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具有显著影响。老年妇女是否知晓参与项目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强度最大,知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因素贡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庆旺  贾俊雪 《财贸经济》2006,(2):11-17,89
本文利用趋同核算分析框架和时变参数模型考察了各种因素对1978-2004年间我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贡献.分析表明,引发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增大的主要因素按其重要性的先后次序可排列为劳动力市场表现、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中央财政支出;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技术扩散引发的趋同效应是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缩小的主要因素;地方财政支出对我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基本上没有影响.这一结论有助于中央政府找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并科学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四层次观点,构建了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该体系的基础上,选择世界上主要的6个钢铁生产大国与我国钢铁行业进行对比,尝试采用理想解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方法,分析各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寻找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有关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钢铁企业"走出去"的若干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智慧产业、创意产业、知识型服务业发展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影响人才发展的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其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的教育。目前,广东省各大高校由于教学方式陈旧、教师素质较低、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原因,还存在人才观察力不足、思维能力较弱、缺乏想象力等问题。广东省高校应加快形成开放式的育人模式,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建立多渠道的交流机制,增强与政府、企业的互动,构建多层次的发展平台,以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促进其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We exa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outward FDI from Taiwan to mainland China has contributed to the rising unemployment rate in Taiwan. Further, it examines whether outward FDI has contributed to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aiwan, and the importance of linkages between sectors in determining these effects. We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Taiwanese firms have increased their investments in China, and that this has lead to a reduction in employment in such sectors at home. Further, we show that these effects are also translated up the supply chain, such that outward FDI also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employment upstream in the supply ch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