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旅游生态足迹主要由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游览等6种旅游生态足迹类型组成,本文计算了蓟县2007年旅游生态足迹,通过计算说明了旅游活动并不是所谓的"无烟工业",旅游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都是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是二十世纪末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提出和倡导是人们面对旅游环境质量下降、旅游资源遭破坏等问题,对因传统大众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反思。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地区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又维护了生态平衡。对我国旅游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作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更应该重视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于环境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因此建立生态旅游区成为我国旅游者广泛认同的旅游区发展模式。但是从我国当前的生态旅游区发展情况来看,国家公园模式下的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对生态旅游区的资源特点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将重点探讨当前国家公园模式下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家公园模式下我国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强调旅游活动应回归和保护大自然,达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受到各国旅游组织的普遍重视,生态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从国际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看,生态旅游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都在世界旅游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低碳旅游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保旅游的响应,促进了环境的保护和旅游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初步介绍了低碳背景下的低碳旅游及其内涵,并从低碳旅游的研究.实践途径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引导人们采用科学环保的方式进行旅游活动,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主要政策原因是:旅游法规体系不完备,难以有效解决旅游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容易使生物多样性保护让位于旅游资源开发;部分旅游发展政策不合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相矛盾。因此,完善旅游法规体系、在政策法规中细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及其保障措施、建立旅游政策法规评估制度,是促进我国旅游产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的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体育旅游已经发展为一项专门的旅游活动,这项活动注重健康和娱乐以及放松休闲的价值取向,还具有追求人的自由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体育旅游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21世纪我国体育的一个新的时尚点。体育旅游通过衔接体育与旅游,使人们既体会到了体育的深度,又感受到了旅游的广度。  相似文献   

8.
颜丽丽  萧磊 《商场现代化》2006,(36):259-260
世界遗产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历史遗迹或自然资源景观给予的一种肯定和极高荣誉。我国自从1985年正式成为《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以来,到目前为止共有34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三大遗产国。由于观念、开发意识、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了问题的表现后对我国世界遗产旅游的开发原则和开发模式进行了归纳,以期对我国世界遗产旅游活动的开发和发展工作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体育旅游是重要的生态经济形式,可以发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的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良好社会环境条件,应当从打造体育旅游品牌、做好生态旅游的规划、构思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加快我国体育旅游开发出发,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原生性,重视和完善体育旅游产品的策划、建设和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是一种肩负着社会责任感的全新的旅游方式,既融入了环境教育,又有利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较晚,存在规划不合理、旅游地管理粗放、生态旅游标签滥贴乱用、社区参与度低等问题,要采取加强森林公园建设、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健全生态旅游资格认证体系、加强生态教育等措施,才能使我国的生态旅游事业健康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资源是极具稀缺性和独特性的公共资源,是风景名胜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对风景名胜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和美国国家公园在制度、技术、社会等层面的研究对比,两者在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政策与措施存在不同。我国的风景名胜区要转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应借鉴美国先进、成熟的国家公园体系管理经验,建立国家公园的权威管理机构;对风景名胜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实行统一管理;加快国家公园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处理好风景名胜区内部社区、景区周边地区的发展问题;重视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发展生态旅游,控制游客数量,宣传环保理念。同时也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风景名胜区自身特点出发,寻找突破,积累实践经验,以实现风景名胜区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的目标,该目标是在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战略预见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在我国建立与实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与规制,有利于确立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联动机制,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格局,开创我国美丽中国图景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概述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逐步增加,居民对旅游的需求也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在相关政策及社会环境的带动下,吉林省旅游产业的增长态势更为强劲.从2011~2013年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8.9%.国内旅游发展快,收入也大幅度提升;同时海外市场也得到了拓展,入境的国外游客数量在持续增加.为吸引更多游客,吉林省还推出了特色旅游活动,如:吉林市雾凇冰雪节、净月潭瓦萨冰雪节、红叶节、长白山野生花卉节等,这些旅游活动都突出了吉林省的地方特色,其影响力已波及国内外,这些都为吉林省旅游业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打下了基础.21世纪将是旅游的世纪,吉林省要将自身的优势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加快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园作为我国规划的用于保护环境原始形态以及供人们旅游娱乐的场所,在国家公园内通常有一些旅游产品被供给以满足人们游玩时的需求。但是由于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的供给由市场所调控,所以常常出现旅游产品价格较高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国家公园的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率,使得国家公园旅游产品供给的过程中出现经济损失。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的性质进行介绍,并探讨了国家公园旅游产品的供给与定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博物馆旅游在近几十年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出现的新型博物馆旅游从以往以观光藏品为主转变为更注重游客的体验性,形成了红色博物馆、城市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等,甚至是泛博物馆群的旅游体系,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旅游活动的内涵,研究不再局限于博物馆的旅游要素、保护开发等内容,而是多集中于游客、社区、政府之间关系的探讨。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影视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也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旅游活动。而随着影视旅游的发展,它对旅游景区产生的双刃剑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一方面产生了刺激当地经济发展。树立旅游景区品牌形象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产生了对当地生态自然和人文社会环境带来威胁的消极影响。为应对影视旅游消极因素,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影视旅游文化内涵:加大力度保护影视旅游景区人文与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7.
森林旅游是伴随20世纪70年代世界环境认识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活动。它不采伐、不破坏森林资源,具有亲近大自然,发挥森林生态功能,保护环境和文化,倡导生态教育等特点。森林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经济发达并且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的热门旅游形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导游行业作为旅游活动的服务主体,不仅是旅行社行业的窗口,也是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但传统旅游管理体制下的导游社会地位和执业形象,时常受到冲击和社会质疑。伴随我国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实践,导游自主执业无疑对传统导游服务体制的变革提出了挑战。因此,为适应"互联网+"、"旅游+"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旅游活动的需求,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积极探索导游自主执业的制度创新与发展取向,对健全导游管理体制、激发导游行业热情、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晶  侯杰荣  邓闻静 《市场论坛》2021,(2):55-58,76
生态文明理念对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以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分析了该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研究表明,龙胜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具有区位及自然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旅游需求旺盛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游客参与性较低、旅游产品缺乏亮点与创新、旅游经营者与旅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旅游区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村寨口碑和当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危机等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保护当地自然环境;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内涵,增加游客旅游的文化体验性;普及生态意识相关教育理念,提高本地从业者和村民的专业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0)
无景点旅游是旅游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强调旅游活动的休闲型和自主性,在旅游活动中也更注重多元性和人文性。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它一般表现为不参团,不以景点为游览重心,不走马观花,更注重旅游活动的自主多样和体验感知。本文分析了"无景点旅游"的内涵、特点、及其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并根据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