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衍生产品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衍生产品是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以一定的成本转移给其他的机构投资者,从而达到降低自身信用风险的目的。在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解决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逐渐暴露出缺乏信用风险避险工具的问题,使信用衍生产品这一新兴的金融创新工具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对于信用风险,银行持有信用暴露直至到期,只在出现问题贷款时才积极管理信用风险.而有了信用衍生工具就不一样,银行可以用新的方式积极拆散和管理风险,可以迅速改变其风险状况.随着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对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监管将不断趋于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兵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这种新的衍生工具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作用.本文重点分析在使用信用衍生工具过程中的几类风险以其在我国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银行面临多种风险,其中尤以信用风险为要,近几年,信用风险的管理工具不断发展,其中信用衍生工具日益受到贷款者、投资者和衍生工具交易者等方面的重视。研究通过信用衍生工具和其他避险工具的比较,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的特点及优势,并且就目前中国推出信用衍生工具的所面对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斌  钟升 《商场现代化》2007,(6):266-267
作为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可以促进信用风险在金融体系内的优化配置,银行业可以利用信用衍生工具转移信用风险以获得资本减让,巴塞尔协议Ⅰ和Ⅱ对此有着不同的监管规定。本文分析了银行业在巴塞尔协议Ⅰ和Ⅱ框架下利用信用衍生工具的原理和效果,并对我国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及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2015,(36)
20世纪80年代末,信用风险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席卷了各国银行,如何有效管理信用风险成为了全球金融界的话题。1992年,信用衍生工具的首次亮相为各国迎接信用风险的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同结构的信用衍生工具在转移、分散和规避信用风险中具有不同的内在机制,这给予了金融主体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信用风险引出信用衍生工具这一概念,并对我国不良贷款现状进行深入的成因分析,然后比较了国内外采用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在我国应大力发展信用衍生产品。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莫过于信用风险。信用衍生工具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使其变得可以交易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倩 《商业时代》2008,(7):34-36,42
信用衍生产品因为可以单独分离交易信用风险、显著增强信用风险流动性、提高资本回报率,由此在国际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热烈欢迎.随着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急剧扩展,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显现.例如在美国爆发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本文着重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几个主要产品的设计原理、收益和风险以及债务抵押债券在美国次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期为我国学者深入了解信用衍生产品市场、规避潜在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杨军战 《商业时代》2007,(25):72-73
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发展迅速,其在转移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同时,又带来了其它的潜在风险。本文在探讨信用衍生工具优势的同时,又分析了其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新问题。着重强调了信用衍生工具对银行监管带来的挑战,其中涉及资本金要求以及会计披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s,CDS)作为当今国际上最流行的的信用衍生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中。Credit Metrics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度量信用风险的大小,在应用Credit Metrics模型计算商业银行贷款的VaR基础上探讨CDS的定价问题。以单笔贷款为例来说明该模型探讨CDS定价实际运用过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提高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使用的两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客户信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分类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特征和主要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用风险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本文认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是产生社会信用风险的必要条件,契约不完备性、信用制度不健全以及社会信用管理水平不高则是充分条件.社会信用风险具有两个主要特征:社会信用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社会信用风险;社会信用风险是可以管理的,可以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把社会信用风险控制在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文章提出,当代社会信用风险管理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从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制度化、全程化、模型化、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和全球化.  相似文献   

14.
陈英  于萍 《商业研究》2003,(23):119-120
企业信用管理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现有的理论研完对企业的实际运作效果不太明显。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增大的客观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用风险控制的监理模式,希望能给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以启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手段、体制、控制制度等诸多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盖异.管理权限过度集中,没有明确的贷款风险责任制,致使国内商业银行尚未有效建立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信贷长效机制,存在的不良贷款还没有完全化解,新增风险不断出现.应建全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考核机制和综合信用评级制度;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增加基层行信贷权限;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商业银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客户的信用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对电力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当前供电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通过分析了电力客户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管理的对策,在达到及时有效进行风险控制,使供电企业规避信用风险、保证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用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和关键环节。本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评估方法进行述评,在比较分析现行信用风险评估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各种评估方法的利弊,为今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农村信用社和贷款农户交易行为的博弈分析,发现贷款额度、违约成本、贷款追讨成功率、正常履约收益是影响违约行为的主要因素。为防范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改革管理体制,建立一个长期的切实可行的农户信用评级制度,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增加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其长期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种新的、灵活多样的结算方式不断出现,信用方式的普遍应用使得销售与回款两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企业风险越来越大,许多企业过早地品尝到了信用方式下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的恶果。中国加入WTO后,经济一体化及国际市场竞争向我国企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建立一套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增强企业信用实力与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将是决定企业在更为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信贷周期是银行在内生和外生的机制或条件下行为集合所形成的一种信贷紧缩和信贷扩张的交替往复的现象。国外学术界对于信贷周期理论的探讨,可以分为三个角度:一是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贷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角度阐述了经济波动的信贷观点;二是从银行信贷行为的角度,认为银行的行为具有内在的顺周期性,从而加剧了经济的波动;三是从银行业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角度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