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加快经济转型和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市场化体系的逐步推进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吉林省要把握"十二五"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灵活性,推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吉林省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栾秀云  赫荣亮 《商业研究》2006,(24):208-210
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区域差异性。通过对辽宁各城市的工业经济总体实力和产出效率的比较分析,找出导致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工业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吸引投资的能力弱;工业经济规模较大,而产出效率较低的地区更需要企业改造来实现其工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重庆民营存在经济规模实力小、经营成本高、资本不足、研发能力弱、经营管理水平低、转型发展认识不足六项竞争力弱势,近几年温州等地已经说明除了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外,培育、发展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行业协会是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眼点。本文分析了行业协会在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中的积极作用,建议营造"五个空间",以培育、发展行业协会,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钱峰 《商》2014,(15):75-75
近年来安徽省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与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全省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但与目前经济发展目标相比,安徽民营经济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融资难度大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突破金融体制制约瓶颈,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促进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浅议江浙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浙地区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前沿阵地,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在江浙地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和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加深对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并结合实际现状进行应用,使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断壮大起来,本文就江浙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情况做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经济欠发达地区,依托地方区域优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服务力度,从整体上推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政府部门要帮助企业加强功能建设,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培育和完善专业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要建立招商机构的运作机制,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尽管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没有动摇。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国家和企业面临的问题,才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民营企业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在实现自身科学发展上有更大作为。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促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我国最富活力、最具内生动力和创新精神的力量,也最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竞争,每经历一次经济变革和调整,民营经济都能通过创新与改革,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质量,都离不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型民营企业要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做转变发展方式的领跑者,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积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江浙两省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浙两省经济在民营经济的拉动下得以快速健康地发展,成为全国其他省份学习的模范。通过对鄂浙苏三省民营经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湖北省与江浙两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差距,进而得出对发展湖北民营经济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东北振兴的重要力量,沈阳的民营经济现状是数量多,规模小,总体实力偏弱,其中营商环境,产业结构,人才匮乏限制了沈阳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想让民营企业东北振兴中发挥作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自身共同努力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一、平度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一)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平度市是青岛市所辖的县级市,地处胶东半岛的腹地,位于胶东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中心地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已遍及城乡各地,涉足国民经济多个行业,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呈现出如下特点:1.经济总  相似文献   

11.
程霞 《江苏商论》2012,(2):150-152
循环经济要求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利用资源剩余。信息资源作为一种低能耗、无污染、可循环的优质资源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信息资源对循环经济的促进效应出发,探讨信息资源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机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作用,推动循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已不再是"边缘化的或奢侈的经济活动",而是位于经济的核心地带.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它具有"黏合剂"的功能,也正因为这一功能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经济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切实培育与发挥服务业的经济牵引力、产业整合力与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更好地推进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增强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比较优势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劳动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在下降,劳动资源规模优势在弱化。我国劳动资源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正是产业分工低端劳动资源过剩和产业分工高端劳动资源数量不足的具体体现。贸易条件的恶化和长期坚持比较优势战略产生的产业刚性限制了我国产业的升级,比较优势战略不再适合指导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迪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2(4):29-34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章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的相关性,揭示出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由此提出了发展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这些农村剩余人口,并相应解决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身特征,分析了其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转移的途径,转移的阶段,及转移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营经济融资困境的理论解析及政策出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康立 《财贸研究》2004,(4):42-48
民营经济是目前中国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然而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获得的金融资源却极不相称。作为渐进改革的一种内生现象 ,金融体制特殊变迁路径下的信贷和证券市场融资向国有经济部门实行政策倾斜 ,而对民营经济设置过高的融资壁垒 ,由此形成融资制度悖论。笔者对当前专家学者主张的融资解困主流观点提出质疑 ,认为从金融制度变迁的角度看 ,只有那些内生于非国有经济内部的金融制度安排才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服务劳动理论是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长期处于争论之中。本文就服务劳动理论的几个核心争议点及其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结合马克思的服务劳动思想对这些核心争议点进行回应,在理论上明确服务劳动的性质类属。在当下中国转入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的实践中,识别服务劳动与第三产业大统计口径中不同劳动类属的区别,有助于探索高质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体系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服务劳动支撑和关联着大量的实体经济内容,发展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应重视服务的发展。此外,信息技术将进一步释放服务劳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未来可结合互联网情境对服务劳动和现代服务业相关问题展开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未被观测经济(NOE)在国民经济活动成果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它的估算是非常必要的,它对宏观经济决策将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了对国民账户分析法作一定的改进的思路,以求提高其估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又在流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城市在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发展城市和流通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商品流通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对消费具有引导作用;对分配和再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产生巨大影响。城镇化过程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量之一,而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也是构成城镇化过程的重要内容。城市和流通的互动作用极大促进了二者的积极发展。做好不同城市的定位、充分利用各城市的优势、发挥城市作为连接点和集散地的重要作用等措施都会使城市和流通业得以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锋 《全球化》2020,(2):72-84,135,136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国经济从融入世界经济走向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带来重大机遇。2035年前中国外部发展环境有望总体保持和平稳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变,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继续崛起,构建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成为人类共同需求,“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世界加速互联互通。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博弈更趋复杂,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新危机。同时,中国的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综合优势显著增强,将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也面临经济发展新动能不足、世界级企业和品牌缺乏、能源瓶颈制约加剧和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大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