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管理的水平关键在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水平和整体素质。随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从完善教学管理人员选聘与考核激励机制、促进观念转变、搭建培训与交流平台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动漫产业及其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开始,分析我国动漫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校企合作模式的内涵分析,校企合作是实施工学结合动漫人才培养的平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动漫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几种主要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指出了动漫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敖凌航  余霞 《华商》2008,(22):65-66
伴随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逐步清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特色逐步凸现,以地方投入为主、行业参与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基木明确,高职院校的区域分布比较协调。但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仍不能完全适应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甚至可以说,培养模式转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传统学术教育的"压缩饼干"模式中走出来,必须突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路径依赖",切实按照"一线人才"的要求,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商》2015,(14)
在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下,很多高校开始实施"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企图通过这种途径来促进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而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下往企业输送的人才会更加适应本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实现校方与企业之前的共赢的一种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并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共赢模式的构建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高职院校招生数量剧增,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出更加适合社区以及企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成为了每一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关注问题。为此,校企合作发展模式下的"订单培养班"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环境下应运而生。"订单培养班"合作模式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校企双方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文章首先对"订单培养班"人才培养模式从内涵以及特点两方面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班"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订单培养班"合作模式的路径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敖凌航  余霞 《华商》2008,(21):65-66
伴随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逐步清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特色逐步凸现,以地方投入为主、行业参与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基木明确,高职院校的区域分布比较协调。但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至今仍不能完全适应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甚至可以说,培养模式转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传统学术教育的"压缩饼干"模式中走出来,必须突破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路径依赖",切实按照"一线人才"的要求,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黎会友 《现代商业》2011,(11):285+28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地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未来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特点,本文从培养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的必要性、结构模式、培养路径及兼职教师制度建立等入手,探讨适合高职院校"实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的有效联动,促进校企合作及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两所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例,从区域特色、高职院校自身规模、政府支持程度、优势专业等方面了进行分析;为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以期整体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形成高职品牌。  相似文献   

10.
贾丽飞  ;贾丽雅 《商》2014,(41):34-34
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做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个岗位的人才需求变化也非常大。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高职院校为企业输出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简要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内容,旨在更好的促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形势激发了企业参与高职办学的深度和强度,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新要求,依托"一平台、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效用,以期从供给侧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双方相互了解不够;合作层面较为传统、粗浅,尚未形成有效模式;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学校热,企业冷。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应从建立"内置式"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将企业资源直接引入校内,即将企业的岗前培训直接植入教学计划,共同出资在校园内开设冠名企业实体店/模拟店或实习工厂,在校内合作开设冠名虚拟班或实体班(订单班)等与企业合作开设冠名班等。建立"内置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找准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各种考核评估标准,从而保证合作有效持续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刘瑶 《商》2012,(17):224-224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教育模式,在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立足区域、融入地方",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寻探寻适合各职业(群)的有特色的、实用的、可操作的校企合作模式,解决企业的参与动力的同时兼顾教育教学规律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郑治伟 《消费导刊》2009,(5):178-179
本文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职学院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了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合作理念、模式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举措,以保证建立起长久、稳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职责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和企业应携手合作,探索出"校企合作,双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已经成为我国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如果培养一大批符合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大价值,然后就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1):29-30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明确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发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利用政府导向的扶持性政策,订立校企双方权责明确的法律条例,行业协会辅助协调促进合作沟通等对策来解决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郭彧 《北方经贸》2012,(11):148-149
根据校企协同、共享共赢、以学生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借鉴国内高职院校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初步设计出"一体双元互动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总体框架,并对该校企合作模式提出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对于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蜀娟  叶加冕  李强 《中国市场》2011,(48):188-190,21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的观念、思想、方法和手段都要发生新的转变,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探索、建立与之相符合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