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外资来源国之一,研究美国FDI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有助于中国合理制定对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文章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情况入手,重点分析了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的相关性及中国对美国出口增加的原因和中国从美国进口增加的原因.并从投资角度研究了中美贸易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2018年3月,中美两国爆发贸易战,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了中国的涉外经济领域。据此,提出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例,对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涉外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对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接着,基于宏观统计数据,利用比较分析方法剖析了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原因;最后,对外商投资领域应对贸易摩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更加频繁的流动于各国之间,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了推动各国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实现了由0到全球FDI排名第2的跨越。但与美国相比,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还是存在着不小差异。对中美两国直接投资环境进行比较,从差异中找到提升和发展的方法,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的状态下,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母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中国入世以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十分快,中国企业虽逐渐增加了国际投资比重,但对美国的投资所占比重较为低下。通过从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两方面出发,具体分析和比较自中国入世以来中美双向直接投资的结构变化,发现,在投资方式上,美国对中国的投资方式主要是以绿地投资为主,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主要是以并购为主;在投资主体上,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主要是私人企业,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以私营企业为主。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直接投资,中国可以建立健全企业对外投资制度,加强与美国的沟通与协通。进而进一步为中美双方间的投资创造更良好的双边环境。  相似文献   

5.
楚建英 《北方经贸》2007,(10):28-30
随着中美两国贸易额的增长,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中美贸易失衡问题自形成以来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引起了两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东亚产生结构调整;中美两国宏观经济状况不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扩大;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未能很好统计;美国对华过度的贸易保护政策等。  相似文献   

6.
中美建交将近四十年以来,双方经济贸易交流程度日益加深。截至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并且两国的贸易失衡愈演愈烈。本文从中国汇率变动角度说明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并不是人民币币值的低估造成的,同时从要素禀赋论、恩格尔系数、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等方面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国是新兴市场国家,理应获得高于美国的投资回报率。然而笔者利用均值方差模型在中美两国股票市场上分别构造投资组合,发现美国的有效前沿优于中国的有效前沿,美国股票市场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关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情况,探究"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吸引中国直接投资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在世界投资报告中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业绩指数构造了东道国吸收中国直接投资的业绩指数,并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之后探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哪些方面特质会影响其对中国投资的吸收情况,利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国家竞争力指数各个维度指标作为衡量系统,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同时与美国同期投资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中美两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中国重要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伙伴,研究其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之间的关系对于处理中美投资合作与双边贸易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了1991~2012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之间是一种正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进口均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产生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0.
长期合作的晴雨表——中美资本合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将于6月底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两国首脑的再次会晤,必将进一步推动中美工商企业间的广泛合作。 美国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华投资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对华投资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不论资金投入数量、技术水平,还是资本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关系发展迅速。随着两国贸易额的扩大,中美贸易结构也在不断的升级。本文对中美两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两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发现中美两国在进出口构成上的差别和产生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而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情况的原因,从贸易结构上说明中美两国贸易的互补性和非竞争性。通过对两国贸易结构的研究,分析中美贸易结构引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对我国的贸易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额从1993以年来快速增长,美方认为这是人民币币值低估造成的.通过对两国统计口径差别、两国投资和储蓄间不平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和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等方面的分析表明,人民币币值和中美贸易不平衡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与美国的出口管制制度、美国偏低的储蓄率、中美两国不同的产业结构、不一致的统计标准、中国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等有关。中国可以通过政策鼓励从美国进口、完善公平贸易政策、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等方式正确处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动向     
《中国海关》2012,(7):68-68
美国迫切吸引中国企业投资6月22日至23日,由中美两国财政部牵头,第二届中美城市经济合作和投资会议在南京举行。来自21个中国城市和20个美国城市的85家企业签署42个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能源要素视角分析了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利用2002~2016年中国8个制造业对美国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通过全面FGLS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时,根据行业能耗密度,将中国制造业分为高、低能耗水平制造业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两国能源相对价格、能耗税赋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中国制造业,特别是高能耗制造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两国能耗技术差异则对美国直接投资起促进作用。全样本与高、低能耗制造业子样本的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皆显示:两国经济体制差异、两国资本密度差距、中国制造业对美国出口水平均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直接投资,而美国市场规模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母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间双向直接投资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两方面出发,具体分析和比较了自中国入世以来中美双向直接投资的结构变化,并且发现了美国对中国的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RCA指数和RRCA指数衡量中美两国贸易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中国在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两大门类具有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与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基本一致.中美贸易结合度和互补度指数以及美中贸易互补度均大于1,说明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比较紧密,但是美中贸易结合度指数小于1,且明显低于中美贸易结合度指数.根据劳伦斯指数,中国对外和对美国出口结构变化都不明显,结合比较优势和互补度分析的中国对美国贸易稳定性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海外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来获取收益。传统的贸易余额没有包含对外直接投资收入。本文指出与传统的贸易余额相比,加入对外直接投资净收入的贸易收入余额更能反映当今一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及国家间的经济利益,用贸易收入余额衡量的美国贸易逆差和中国贸易顺差将大幅减少,中美贸易收入逆差将使中美贸易逆差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从1980年到2016年美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前后发起262次贸易调查,累计金额高达282.2亿美元。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中国是遭遇美国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国家。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级。通过分析近年来中美贸易相关数据,寻找中美贸易摩擦的起因,分析两国是否存在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寻找两国贸易关系发展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今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双边投资关系到整个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本文以新时期为背景,研究了中美双边投资的历史走势、短期挑战和长期机遇,并对投资的行业分布和模式进行了分析。中美双边投资长期以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但是近年来美国对华战略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导致中国对美投资呈跳跃性下降趋势,美国对中国投资则未出现明显下降,持续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增长。长期来看,中美两国在经贸投资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通过强化磋商、构建共赢机制,双边投资仍具有较好的机遇和前景。本文据此提出了应对短期风险、促进中美投资长期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