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首届“CCTV中国年度雇主调查”活动日前揭晓,海尔等10家企业员工“快乐工作”指数高的企业被选为最佳雇主。海尔集团的网上投票排名第一。在晚会现场观众及专家评审团的投票结果中,海尔集团获得了“2005 CCTV中国年度雇主调查特别奖”。本次专业调查机构于2005年11-12月期间进入20家入围企业,进行企业内部的员工调查, 以获得员工的“快乐工作”指数,“快乐工作”指数由员工对“成就感”、“成长感”和“归属感”的感受三项构成。员工内部调查的结果产生了10家中国年度雇主名单。“最佳雇主”的概念体现了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最佳雇主品牌的打造是企业人才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持续性增长、保持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策略。最佳雇主企业往往是择业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兴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竞争也愈发激烈,这种压力直接传递给企业的员工,员工过度加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员工与企业的矛盾。过度的加班不仅无法真正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并且对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都是有一定损害的。本文围绕员工过度加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有效揭示员工过度加班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有效治理员工过度加班的问题给予科学的对策指导,以此来维护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在《新民晚报》看到一篇讲白领加班的报道,这些人基本上是“朝九晚无”。其实,当今零售业,更是一种以持续加班为特色的行业。他们甚至把“未来健康”都投入到了企业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4.
有大量的企业把人的利益同资本的利益对立起来,认为提高人的利益必定减少资本的利益。我们把持有这样想法的企业称为“资本企业”,与之相对的是“人本企业”。资本企业,或者说经济型公司,不过是一台赚钱的机器,一切围绕利润出发,不为员工创造团体气氛。人本企业,或者说学习型公司,把企业当作人类社区,投资收益尽管也很重要,但管理者把资金优化视作人员优化的补充。换言之,前者重视的是“数目字”,后者却似乎总能洞察和认识那些只会制定利润指标的公司所不懂的或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郑伟建  冯婧钗 《中国工商》2002,(12):158-161
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制度也没有,但大家工作热情极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过加班费的问题,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感动。现在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制度也完善了,但是,员工的奉献精神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耶么,这是否意味着“制度越多,员工越自私”?作为成长中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6.
《四川物价》2005,(11):28-29
阅读:《中周经济时报》小久前刊登惠铭生的章说,据新华社报道,加班在目前已然成为了职场潜规则。一项调查显示,近8成上班族不能按时下班.只有2成职场人士还拥有8小时工作制这一合理合法的权利。这首先说明保护劳动体息权的法律权威性不高。我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劳动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7.
加班是中国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文章从职场新人的加班现状入手,分析了加班文化的成因,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解析加班,并且提出塑造合理的"加班文化"。  相似文献   

8.
现实当中,不是住何一家企业的使命部能够得到员工认同的,而没有员工的认同,任你怎么围绕它制定战略决策,也部无法给你带来梦想中的成功。美敦力每隔一年进行一次员工调查,在2004年年底完成的调查数据非常令人惊讶:一是全球31000名员工中,对这项非强迫性调查的回复率高达85%;二是对于调查中的问题“你是否了解和赞同企业使命”,有高达95%的员工对“我清楚地了解美敦力的使命”这一说法表示同意,  相似文献   

9.
文化视角下看加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班是中国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文章从职场新人的加班现状入手,分析了加班文化的成因,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解析加班,并且提出塑造合理的"加班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民营企业是以怎样的姿态投入战斗?是将员工对于企业的信任仅仅寄托于公司盈利之上,还是建立在对于员工安危的慎重考虑?是“浮光掠影”似地走走过场,还是严防死守,誓把“非典”挡在家门外?抗击非典,民营企业打响了一场以人为本、全力维护员工生命健康的攻坚战……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开展员工心理资本提升工程(“EEP”)的工作背景、工作思路、主要方法、取得的成效、存在不足以及下一步工作方向,把EEP作为是企业提供给员工的最好精神福利,以员工心理资本提升促进员工队伍能力资本提升和幸福资本提升,最终实现企业人力资本整体提升,人企和谐幸福发展的新局面,营造一个正气和发展的和谐工作环境,创建一个充满爱的快乐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2.
近期,一家世界知名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者,中国内地人士占75%,位列全球第一。生活节奏变快,竞争加剧等因素,使职场人士的确面临着重重压力。而职场人士解压除了自身的修为外,其所依存的企业也应采取措施,以保障员工的心理健康。欧盟工作健康与安全署于去年发布的《职场心理健康促进(MHP)——优秀案例报告》认为,企业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改进,将为企业带来更稳定的员工队伍.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有吸引力的口碑。本文摘编这份报告的部分章节,重点介绍了企业在促进员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几个有效方法和经验,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政策制定者、雇主等提供经验,以便在实践中为促进员工心理健康的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雅倩 《商》2014,(8):48-48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带着一身独有的个性进入职场,他们在企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也这一群体也因其异于以往员工的“独特”职场表现向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冲击和挑战。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适应新生代,及早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国内外学者对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在大量文献阅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的成长环境,总结出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最突出的四大个性特征,为管理者高效地管理好80后、90后员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BSR活动     
《WTO经济导刊》2011,(6):20-20
BSR与诺基亚公司联合召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用工论坛 2011年5月18日,BSR与诺基亚公司共同举办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劳动用工论坛圆满落幕。论坛首先分享了BSR受诺基亚公司委托,针对北京亦庄开发区内11家企业的100多名员工和管理者所开展的劳动用工状况研究报告,分析指出经济开发区企业所共同面临的过度加班、招聘难、离职率高、生产线管理缺乏经验等主要挑战,并就“生活条件和员工福利改善”、“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15.
柳亚飞 《商业科技》2014,(7):139-13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型企业应运而生,尤其是一些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多数是相对较小规模的,在当今的市场上也面临较大的竞争。企业为了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尽量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当工作效率无法继续提高时,企业就会让员工增加工作时间,即在规定的正常的工作时间外继续工作,就是加班。随着加班现象的屡见不鲜,这种现象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6.
俞苗玲 《浙商》2008,(11):89-91
伴随着轻柔的风,绚丽的光,《浙商》记者走进这个被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企业——传化。2007年,传化集团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亿元。 一个企业能够得到发展壮大,一定是得益于每个员工的付出。对此,集团高层感言:“员工把青春和才华都奉献给了企业,我们要对员工负责,搭建平台让员工施展才华,这是我们的责任。员工是这个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的主人,企业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我们是一条船上同舟共济的伙伴。”  相似文献   

17.
张婧 《商界》2006,(10):I0004-I0005
卷闸门一拉开,门边立了个人,可把开门的小员工吓坏了,定神一看,老王!!原来老王昨晚加班晚了,顺便住在了公司。此刻,上午8点40分,窗外稀稀拉拉的阳光洒在办公桌上.员工们也陆续来到公司。然后大家径直走向一张挂在墙上的地图边.时针滑向9点整,老王向大家递了个眼神.几十号人一齐吼出“象牙最好.我最棒!”声势逼人.其后.老王便挥舞着臂膀开始演讲,先表扬,然后批评,最后再激励,“成长是靠质量来见证.而不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前,职场中员工离职现象是所有组织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围绕员工离职已有研究进行了不同层面视角的探讨,但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离职研究却凤毛麟角。针对职场离职现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资本作为切入点探讨员工离职现象。首先对离职和心理资本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然后基于心理资本的视角探讨离职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美国管理学家沃特曼和彼得斯对全美历史最长、业绩最好的6O家大公司的调查研究表明,企业要想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想把“蛋糕”进一步做大,首先必须做到善待员工,“把员工当作重要的资产”。当今一些知名大公司的成长历程也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这里有几个故事。 松下公司与员工风雨同舟 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松下公司严重亏损,一度陷入经营困境。这时,公司有关部门向公司高层提出了减产减人的应急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上海商业储运公司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把企业工作的重心下移,提出了“以人为本,员工第一”的班组管理为抓手,以确保公司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