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经济高位增长.达到或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潜在增长率是一个经济体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时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或者说,是由人口增长、技术进步、要素质量提高以及制度效率提高等冈素决定的经济增长率。当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时.支持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一部分出现闲置.经济增长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当实际增长率达到或超过潜在增长率时,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济是否过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率超过潜在增长率是经济过热的标志。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经济运行由总供给与总需求两方面构成;总供给可分为实际总供给与潜在总供给,总需求也可分为实际总需求与潜在总需求。经济(GDP)增长率,就是实际总供给的增长率;而潜在增长率,则是潜在总供给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3.
陈霞 《中国物价》2012,(9):32-35
产出缺口、潜在经济增长率等变量是各国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运用HP滤波法估算了中国、美国、日本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并由此算出了三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现中国的潜在产出低于美国和日本,但产出缺口波动幅度要小于两国,而且潜在增长率要高于美国和日本,说明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王鹤 《中国物价》2007,(3):18-20
随着2005年下半年欧盟内部需求的复苏,欧洲经济2006年重新恢复到潜在增长率水平,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2.6%,欧盟25国将达到2.8%。主要推动力是内部需求的强劲增长、尤其是投资,以及持续的全球增长。不过受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2007年经济增长率略降,欧元区和欧盟将分别为2.1%和2.4%。  相似文献   

5.
潜在增长率的测算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紧密相连,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从现实情况看,潜在增长率的估算,在短期可以评估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中期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所处的状态,有利于决策者确认可持续实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在长期可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从而为政府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非参数方法以其适用范围广等相对于参数方法的独有特征,在数理统计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在效率评估领域应用的其中一种方法为DEA法,又称数据包络分析法,在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中属于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在近几年开始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DEA法和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初步研究,在对此二者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以DEA法为基础设计了一套专门针对我国潜在增长率的测算方法,并以此计算了我国2010年的潜在增长率。  相似文献   

7.
实际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过度上涨;实际经济增长低于潜在水平则不能实现充分就业,甚至加剧结构性失业。因此,准确估计我国的潜在GDP增长率是合理制定宏观政策的前提。许多机构对我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GDP增速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潜在经济增长的政策含义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场》2008,(29):44-44
著名经济学者张立群日前撰文指出,未来我国不会进入高增长、高通胀时代。他认为,因为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没有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不会发生高增长与高通胀并存的情况。同时,在推动成本增加和导致成本降低两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来我国产品成本不会出现持续快速提高的态势,更不会推动产品价格持续高涨。从长期来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也不会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9.
陈丽茵 《中国市场》2014,(16):17-19
据统计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波动起伏,随着2000年逐步上升至2007年的最高值14.2%,随后在2008年又出现了迅速的下降,而经济增长率下降至9.6%。从其增长趋势可见在随后的几年内我国的经济增长为振荡波动徘徊的发展态势,而在2013年的第三季度经济增速迅速降至7.4%,也对我国的经济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因素,对我国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未来经济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而全面的探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增减情况、现状及发生变化的一系列原因,努力从多角度对我国经济存在的潜在增长率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到外部需求减弱、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以及人均资本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面临下降的趋势,所以,必须对中国潜在的GDP增长率进行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测算。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制定"十三五"规划,科学设定经济增长目标,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同时更加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5~2015年浙江省市域面板数据为样本,依据劳动增强型的结构时变弹性模型,测算浙江潜在的经济增长率.研究结果发现,浙江人力资本产出弹性明显低于资本存量和劳动力产出弹性,三者变化的幅度不明显;浙江东北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产出弹性高于西南部地区,西南部地区的资本存量产出弹性日渐高于东北部地区;浙江实际经济增长率总体呈现波动下滑态势,增速变动不仅受潜在经济增速变动等内在因素影响,也受需求管理等外在因素影响.最后,从教育体制改革、需求管理优化和区域发展协同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我国潜在产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和产出缺口指标,以此分析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和宏观经济增长态势与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自1978-2014年间实际经济增长较为合理,基本与潜在增长率相吻合。然而,近年来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一方面说明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下滑,一部分可以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回落来解释,还有一部分是由经济周期性波动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应高度重视稳增长任务的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回升到9.1%,从而结束了自1997年以来连续6年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情况,使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2003年底以来,物价水平也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正确地分析和看待我国当前的物价形势,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1978~2011年包括能源在内的投入产出数据和岭回归方法,利用分三次产业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潜在增长率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能源因素对我国潜在产出及其增长率的估计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且这种影响近年来逐步增强,将能源因素考虑进来估计潜在增长率更为合理。在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依赖性逐渐增加的背景下,能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越来越强,使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变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是否偏低的论点进行了梳理,认为低于8%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低于潜在增长率。2013年出口形势将因国际形势好转而略有提升,投资将延续加快,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有可能比2012年要快一些,但应该还在可控的范围内,估计在3%~4%的范围内。2013年应加大财政政策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规模;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国内经济形势运行的态势,必要时,可以考虑适当加大货币政策的力度;落实好稳定出口的政策;保证投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6.
刘鹏 《中国物价》2014,(8):8-10
国外研究普遍认为,外部需求减弱、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以及人均资本下降等因素将导致未来中国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外部冲击和成本冲击作为影响潜在增长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样值得关注。对于未来中国潜在增长率的变化程度,不同机构、不同专家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大都介于5%-8%之间。许多观点认为,未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有潜力可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以及不平等状况的改善,中国未来潜在产出增长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改革,特别是结构化改革,成为影响未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通胀·油价     
<正>张立群:我国目前尚未进入高增长高通胀时代著名经济学者张立群日前撰文指出,未来我国不会进入高增长、高通胀时代。他认为,因为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没有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不会发生高增长与高通胀并存的情况。同时,在推动成本增加和导致成  相似文献   

18.
蔡昉  王美艳 《财贸经济》2021,42(5):5-13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在经历两个重要转折点时,经济增长会受到结构性冲击.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的转折点冲击主要在供给侧,导致供给侧潜在增长率降低;总人口到达峰值的转折点冲击主要在需求侧,可能导致需求侧潜在增长率降低.后一转折点主要通过人口总量效应、年龄结构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对消费需求的扩大产生不利影响.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由于老年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低,其获得的劳动收入下降十分迅速,因此,消费水平将随年龄增长而趋于萎缩.而且,由于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家庭养老均具有现收现付的性质,劳动年龄人口社保缴费负担重,消费有后顾之忧,在退休之前的年龄段上就出现消费减少的现象.扩大居民消费以保持总需求水平与供给侧潜在增长能力相适应,要求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加大再分配力度,以及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普惠性和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赵波 《商业研究》2002,(24):18-19
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是一个国家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两个最主要的指标 ,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高的经济增长率与稳定的物价在长期内是统一的 ,针对这一点 ,一方面可以从理论上加以推导 ,另一方面可以用武汉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加以验证。从中得到一些关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志浩  常钟 《新财富》2007,(9):22-25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增长高于潜在增长率,通胀压力不再仅限于食品领域,全面通货膨胀的苗头已经出现。如果接下来两个月(8、9月)的经济数据强劲,决策层很可能将偏向于运用更为激进的紧缩调控举措,特别是利率手段。绝大多数分析人士相信,延续了6年之久的此轮经济繁荣仍将以软着陆的方式收尾,但其实现与否有赖于宏观政策的精心呵护。 即将到来的紧缩调控将倚重于利率及更加严格的遏制投资手段,而不会是大幅加速人民币升值。预计2007年四季度还将有一次加息,2008年上半年会有两次加息。而2007年人民币兑美元将保持5%的升值幅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