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进入第五轮产业转移阶段,以"一带一路"为依托,中国西部地区通过开放、优惠的引资政策,吸引FDI向西部地区集聚。分析了西部地区承载产业转移的地域优势和成本优势,从产业规模、产业集群、产业转移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描述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选择承接产业、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生态园区建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文章从中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城镇积聚型、产业转移型、星火燎原型、资源整合型等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武陵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地区是一个以武陵山脉为主线的的湘、鄂、渝、黔接壤地区构成的地域范围,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业技术水平低以及产业竞争优势与企业竞争优势相脱节等因素是造成武陵地区产业竞争优势薄弱的主要原因。培育武陵地区产业竞争优势宜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与科技含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以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入手。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产业转移包括各种要素和产品的流动,它是形成国际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因素,也是转移国或地区与转移对象国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是生产资源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转移的动态过程,是实现产业承接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积极承接国际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河南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考察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从宏观、区域、产业和企业角度提出对策,为政府制定、调整有关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世界船舶工业的产业转移及我国船舶工业支柱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产业转移包括各种要素和产品的流动,它是形成国际间或地区间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因素,也是转移国或地区与转移对象国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国际产业转移概述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即某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它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投资实现的。国际产业呈现梯度转移:首先从产业层次来说,它总是先移出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然后逐渐移出钢铁、石化、冶金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从地区层次来说,先以具备一定工业发展基础的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然后逐渐扩大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9,(16)
区域品牌是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有区域品牌优势的产业往往是该地区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价值源泉。因此,优化区域品牌的发展和建设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图从产业融合视域下进行分析,探讨了产业融合与区域品牌发展的关系,并从产业融合视角提出了优化区域品牌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广西荔浦衣架产业集群为例,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研究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阐释了购买者驱动的全球生产网络下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过程和内容,揭示了欠发达地区通过接受国际间知识转移和产业集群内知识扩散,可以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最终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是在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资源环境消耗的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从而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目前,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考虑,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最佳目的地应该是我国的中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而从长远来看,非洲地区也有可能成为承接我国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  相似文献   

11.
韦菲 《商业时代》2015,(2):13-14
流通产业是在商品贸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于一体的产业组成形式,涵盖批发、餐饮、信息服务、零售、金融以及物流等多种行业。受制于资源、政策、经济总量以及观念和制度性原因,地区间流通产业发达程度差异巨大。从指数评价法出发而展开的地区间流通产业发达程度量化研究有利于分析不同地区间流通产业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基于此而有针对性的探索弥补落后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劣势的有效途径,实现地区流通产业均衡发展、国民经济要素充分流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空间结构已经形成了新经济地理学上的“中心——外围”模式。金融危机后,外部需求下降促使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外资也从过度聚集的东部地区逐渐流向中西部地区。两者共同作用可能会导致现有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即东部地区会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群,而中西部地区则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并根据各自区位优势发展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和地区绩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把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诸多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在规划中都提出文化创意产业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东部地区的省份。根据我们的计算结果,相当多的东部省份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距离希望的产业发展速度和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进而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绩效的衡量框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绩效水平并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虽然东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模比较大,但平均水平的利润水平和产业效率并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并非想象的那样集中于东部地区。文章从地区投资重点、产业发展所处阶段等角度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周雄 《市场论坛》2008,(4):18-20
梧州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很好的地缘优势。文章就如何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梧州市等桂东地区要率先建成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要求,分析了当前梧州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梧州市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路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圈经济飞速发展,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加强,再加上受近期金融危机的影响,要求长三角经济要从以外向经济为主导转变为以拓展内需为主导。长三角地区大批制造业企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腹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邻省,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也成为了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热门地区。安徽省在区位地理、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政策倾斜等方面,对于产业承接具有相对优势,而长三角地区由于自身水土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污染较为严重,也为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安徽省应加强产业选择自主权,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提高引资质量,培植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吸纳本地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从波特模型的角度对合肥市的支柱性产业—家电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从不断提升合肥家电产业竞争力优势的方面给出了产业布局合理化,强化地区品牌效应的意见和建议:产业布局合理化;强化地区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7.
鲁西南地区作为山东地区腹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文化资源丰富,具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机遇。从产业转移理论入手,通过对鲁西南地区承接山东省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文化资源优势和区域粘性进行研究,提出科学统筹规划,加大鲁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力度,完善产业发展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1):263-264
在人民收入水平以及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广大居民在旅游方面的需求不断攀升,从而带来了旅游产业的红火发展。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何利用好这些旅游资源,加大旅游产业发展力度,充分享受到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利好,这成为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必须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旅游产业本文以鄂西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下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所面临的重要机遇,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围绕鄂西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分别从基础设施完善、产品创新、的旅游宣传以及服务质量等几个维度提出了这一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更好地推动这一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从造船产业转移的角度看,无论是西欧向东亚的转移,还是东亚内部的转移,其基本的驱动力都是资源和要素的比较优势。即造船产业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高的地区向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为了对抗产业转移,韩国造船企业纷纷到菲律宾、  相似文献   

20.
在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当前我国并未产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的现象,这既与转出地区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集群产生的效应有关,同时也受到了转入地区政府政策选择的矛盾、产业配套能力低、劳动力素质不高、物流成本高等的负面影响。指出转入区和转出区都做出产业政策和布局的调整,从而促进我国产业转移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