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市场,华南市场-直是各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广州车展举办期间.国内各主流车企纷纷云集羊城,表露了对华南市场的战略思考.欧美车企发布南方战略,日系车企聚焦二三线城市,自主品牌打造高端产品.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5):6-7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占据主要市场,品牌竞争逐渐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但目前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现状还不容乐观,企业品牌战略也走过一些弯路。本文谨以中国汽车市场典型国产品牌为例,对自主汽车品牌战略的发展变化通过实际案例作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经营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世界知名企业相比,我国汽车业在企业规模、产品技术、性能、质量、品牌价值、利润等方面与世界知名汽车品牌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树立自主品牌,发展和提升自主品牌已迫在眉睫。因此,我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本文针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问题,结合相关理论,从自主品牌概念的诠释和界定入手,分析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经营现状分析,最后提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4.
华晨汽车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社会,国际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由以产品,价格的竞争进入到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品牌竞争时代.本文立足我国汽车产业的基本现状,从国家及产业的角度分析华晨汽车品牌的发展战略选择,通过对华晨汽车品牌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潜在优势和外部威胁等内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分删从技术策略、产品策略、品牌等略、市场等略和管理策略提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品牌的重新洗牌和崛起阶段,国外汽车品牌不断冲击中国汽车市场,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汽车自主品牌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树立自主品牌.发展和提升自主品牌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品牌文化建设的角度,以期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提出可供借鉴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唐韵 《市场周刊》2005,(18):34-34
从国际经验看,目前逐渐占领国际主流市场的日韩汽车工业,当初就是以小型车作起点进军欧美市场的。但是,在此次上海车展上,中国境内宣布有出口意向的汽车公司多为合资品牌,由此带来的一大悬念是,因为出口直接涉及中外双方利润的分割,因此中国产合资品牌汽车的出口前景仍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7.
奇瑞创造     
樽粮 《中国品牌》2008,(2):116-124
奇瑞,弱势品牌成功突围的典范,"中国创造"的标志性样板!当来来往往的大街上出现越来越多的QQ小车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人在买车的时候将奇瑞品牌和众多进口品牌放到同一个层面上进行对比的时候,当欧美的汽车巨头们已经开始将奇瑞和丰田视为同一个级别的竞争对手的时候……你可能会疑惑,"世界工厂"中国真的能自己生产自主产权的汽车了吗?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已经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奇瑞能挑起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大任吗?勿庸置疑,奇瑞以其创造性巨石砸中了世界汽车市场的眉心!从零起步的奇瑞在东方和西方都赢得了尊敬。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奇瑞成了中国制造的突破性象征。而这本《奇瑞创造》就试图破译奇瑞标志性突破这一密码,这对"世界工厂"来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本书着重研究奇瑞的企业管理理念。通过对奇瑞汽车公司的全面分析,展示了奇瑞汽车的发展进程以及其产品研发生产的情况。着重分析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不同策略。作者在管理思想方面有着较深入的研究,书中描写了奇瑞水银泻地的穿插竞争战略,"系统集成"的企业核心能力,"草坪式"的成本控制思想及"保守赌徒式"的领导风格……同时对奇瑞企业的成长史做了清晰的整理。相信一切的疑惑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8.
近来,中国豪华汽车市场风云水起!随着跨国豪华车品牌纷纷落子中国,国内车市竞争的战火已经从中低档车蔓延到豪华汽车阵营。曾经在华的欧系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奔驰、奥迪、VOLVO将遭遇挑战。原来欧系独舞、日本伴唱的格局,将演变成欧美系与日系同台献艺。  相似文献   

9.
回顾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从之前的外资车企品牌均以中高端产品为主、自主汽车主要占据低端市场,到如今的随着合资品牌产品线下探和中低端产品的大幅下降,价格战蔓延,中国汽车业进入到新一轮洗牌格局。本文运用客户价值理论,借鉴国内外汽车企业的实际经验,打破行业通行的新品以跟随策略为主的思想,从全新视角提出汽车新品的开发策略,为汽车企业查找问题、提升整体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林华 《经贸世界》2004,(2):36-39
近年,中国豪华汽车市场风生水起!随着跨国豪华车品牌纷纷落于中国。国内车市竞争的战火已经从中低档车蔓延到豪华汽车阵营。曾经在结书写三国演义的欧系三大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奔驰,奥迪,将遭遇挑战,原来欧系独舞,日系伴唱的格局,将演变成欧美系与日系同台献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逐渐走上了中外合资和独立创新的道路,但是由于自身汽车工业发展年限较短,自主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人才,并加以国外品牌的冲击,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之路充满了阻碍。为此,采用统计学中的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的方法,根据2009—2013年的中国自主汽车企业的销售量的数据,分析了汽车销售量与研发费用的关系,并针对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提高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创新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然而作为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中国尚缺少世界级的自主汽车品牌。作为本土品牌的奇瑞汽车是中国目前自主品牌中的代表和精品。本文以奇瑞汽车为例,通过对奇瑞汽车国际化过程的研究,总结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的经验及成果,并结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奇瑞汽车国际化过程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商务周刊》2011,(2):86-87
刚刚过去的2010年,产销超越1700万辆的骄人业绩再度令中国车市扬威世界。然而,这一年对中国车企来说却也是艰难的一年:年初销量的急转直下,年中的停滞不前,跌宕起伏、风云莫测的市场变化令一众车企猝不及防、步履维艰。与此同时,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变化,欧美车系强势走高,日系车销量迅速下降,自主品牌遭遇瓶颈。如此艰难的市场环境中,一汽却传来了"自主100万辆下线"的喜报,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4.
1886年,从世界第一辆汽车问世至今,各国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汽车工业,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汽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并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个蓝色星球上的人类的生活方式,汽车工业也成为各个国家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今天,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工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尤其是在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上显示出了更加蓬勃的发展生机与旺盛的生命力。2007年4月21日,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举办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上,来自汽车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自主汽车品牌企业的掌舵者围绕自主创新这一主题,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与未来进行了探讨与对话。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品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汽车企业不仅在竞争力上存在着较弱的问题,在汽车的性能方面也有待提升。本文针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提升等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3,(10):18-18
奇瑞:请叫自己中国品牌 9月12日下午.在奇瑞E3上市前的媒体沟通会上.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黄华琼说:“市场在变.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变.我主张,我们不要再称呼自己为‘自主品牌’了,因为消费者不会因为你叫‘自主品牌’,就会原谅你所犯的错误:竞争对手也不会因为你叫‘自主品牌’.就会心慈手软。我们应该就DU自己‘中国品牌’,中国的汽车品牌,应该和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汽车品牌放在同一个竞争层面上去竞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企业应该在获得高利润的同时,对将来企业自身发展的走向进行思考.本文将从汽车售后市场出发,对其进行研究,阐述其对于未来车企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权涛 《广告大观》2009,(7):81-82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要参与危机中的市场竞争,品牌建设尤为关键.品牌的建立有助于企业建立长效的发展战略,好品牌的公信度和说服力,能帮助企业缩短产品销售运作周期.为企业提供车竭的上升动力。  相似文献   

19.
魏仁干 《现代商业》2012,(17):51-53
中国汽车市场排名虽然居于世界第一,但不是汽车品牌强国,自主品牌在技术力量较弱的情况下,利用文化的力量塑造品牌个性,是自主品牌突围的一个方向,本文针对自主品牌汽车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传统文化打造品牌个性的观点,提出基于消费者认同进行个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轿车进入世界市场,由此而产生的中外厂商的知识产权纠纷也在日益增多。无论是相近的外观设计,还是假冒零部件,中国车企不断上演“模仿秀”,这让我们的自主研发技术受到质疑,也让侵权成为考验自主车企海外发展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