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基于河北省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数据资料,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相关模型,对河北省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高技术产业R&D投入产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年至2009年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在对四川高技术产业R&D活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结论:总体而言,四川省高技术产业R&D经费和R&D人员的投入对产出影响显著,但是,高技术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差异较大。为此,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提升高技术产业R&D投入产出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利用1995年—2014年广西R&D活动的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时间序列数据与GDP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R&D经费和人员投入对广西经济产出均有积极促进作用,且两者与GDP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相比而言,R&D人员投入的产出弹性要高于R&D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因此,广西在R&D要素投入中要优化资源配置,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各种激励机制以培养和引进R&D研发的高水平人才,以此促进广西创新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在研究与开发(R&D)领域的投入增长非常迅速。本文通过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各年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计算,以对我国R&D投资效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运用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3个三位码行业面板数据,定量评估内资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及行业内R&D溢出对该行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论为:该行业内资企业自身R&D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对其创新产出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总体的国内技术购买、技术引进及外资企业本土化R&D投入通过研发创新领域相互竞争机制对该行业自主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消化吸收能力较强的行业中,行业总体国内技术购买水平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存在负向R&D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R&D活动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标志,是科技活动的灵魂。在新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认真分析和研究新疆R&D投入产出的效率,有利于全面地了解其科技活动的实力和水平,对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决策与科技管理,推动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基于此,本文根据新疆2000年~2009年的R&D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数据,采用DE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新疆R&D活动的总体效率还不错,但是总量上和全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新疆R&D活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鼓励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府对R&D活动的投资将产生双重效应:杠杆效应和挤出效应。现阶段,浙江财政R&D投入对民间R&D投入的激励效应如何?政府资助率为多高时杠杆效应最佳?本文运用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3年行业截面数据和2006-2008年行业面板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和模型,就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轻工业企业的政府最佳资助率要高于重工业企业,对轻工业的R&D资助产生的杠杆效应大于重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1-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百强企业为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了R&D投入、联盟参与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D投入对联盟滞后一年、滞后两年的企业创新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联盟的企业有较高的创新产出能力;企业是否参与联盟对R&D投入影响企业创新产出有正向的调节效应,即参与联盟的企业其R&D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更加显著,并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基于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数据资料,从行业角度对河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赵楠  马星星 《中国市场》2015,(12):173-174
科技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R&D活动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因此,本文通过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各区域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并得出R&D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R&D经费投入[1]。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新产品开发与企业R&D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但企业新产品开发离不开企业R&D活动。企业R&D不仅是企业新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 ,而且渗透于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企业R&D投入在企业新产品开发投入中占有很大比重。企业R&D活动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源技术和保障 ,企业R&D的层次决定着企业新产品的生命力、竞争力和R&D收益率。企业新产品开发数量、周期和模式决定企业R&D活动的频度、速度、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1999年~2005年黑龙江省R&D投入强度作为原始数据,采用灰预测理论建立数列灰预测GM(1,1)模型,对黑龙江省2006年和2007年的R&D投入强度进行预测并得出了预测结果,黑龙江省2006年的R&D投入强度为0.9963,2007年为1.1121,经检验模型预测精度高达95.38%,拟合度很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南宁市2009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资源清查数据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南宁市企业R&D各项投入与专利产出的灰色关联度,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了南宁市企业R&D投入对专利产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南宁市企业专利产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灰色关联度,得出R&D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然后把河北省的计算结果与全国总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河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R&D资源状况以及产出成果居于全国前列,但江苏在R&D投入方面的强度与其经济地位不相称,资源配置效率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对江苏R&D资源利用方面优、劣势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优化江苏资源配置的机会和威胁因素,提出江苏省优化配置R&D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影响R&D投入-专利产出体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一个影响R&D投入-专利产出体系的因素模型,并对国内31个省区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业化进程和市场需求程度是影响R&D投入水平的重要因素,而FDI有利于企业的R&D支出;企业R&D产出以模仿专利为主,研究机构和高校以发明专利为主。最后针对这些实证结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企业R&D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要创新就必须进行相应的R&D活动,加大R&D投入力度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需要。政府和企业R&D投资是R&D经费的主要来源,利用协整和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方法,对我国1991-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政府R&D投资和企业R&D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洪琳琳  黄良文 《商业研究》2011,(12):109-116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途径下不同地区企业R&D投入和政府财税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从间接途径看,相邻地区的企业R&D活动对本地企业R&D投入有十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从直接途径看,其他地区的政府直接资助和金融机构贷款对本地区企业R&D投入有激励作用,而其他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本地区企业R&D投入有挤出效应。不管哪种途径,一个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对于本地区的企业R&D投入存在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企业的R&D投入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A模型的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技术创新效率的现状研究,建立了基于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黑龙江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对2006、2007和2012年进行松弛变量分析,得出结论:黑龙江省2006年、2007年和2011年这三年为非DEA有效,并且通过对这三年的松弛变量分析,虽然四个投入指标都对结果产生影响,但是R&D经费投入是影响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四项产出要素中,专利数量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是影响因素,还可以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黑龙江省应扩大R&D经费投入,提高经费使用率;增加专利数量,提高成果转化率;建立R&D人员流动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增加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的利用效率及扩大科技产出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9~2012年沪深两市电子信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R&D投入强度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子信息业企业R&D投入强度与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均显著负相关。研究结论对提高R&D投入效率、改善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