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在快速发展中仍存在金融制约因素,造成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不足。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些金融制约因素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出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改善信贷管理体制等对策,以促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宁夏农村信用社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支农贷款,加快了宁夏农业产业化的调整,促进了宁夏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因为宁夏农村信用社在支农资金的来源方面、支农贷款的发放对象和支农贷款利率的控制以及信用社的机制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以达到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作为WTO"绿箱政策"所允许的支农工具,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业保险对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在促进农业产业化、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实现支农性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及对经济带来有理的乘数效应等方面得到明显的表现。本文从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之保障农民收入出发,以个体农户为视角进一步探讨农业保险是如何为农民保收增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定8个指标反映农业产业化水平,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农业产业化综合得分,对农业产业化水平和金融支农水平作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二者存在较强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河南省各地市金融支农水平普遍不高.基于此提出改革农业发展银行定位,构建适度竞争的农业金融体系,完善农业金融支持的外部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为农民提供支农贷款,可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农村信用社在支农资金的来源、发放对象及贷款利率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先行。强国必先强农,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出路,但农业产业化发展一大阻碍就是融资难,因此要大力发挥各级政府支农扶持作用,扩宽融资渠道,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及信用体系,突破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融资难题,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金融基础。  相似文献   

7.
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贯彻和"工业强州"战略的顺利推进,凉山州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已成为带动州内涉农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区域内丰富的农业资源还不相匹配,发展过程中还暴露出不少问题。文章从问题分析入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期对加快凉山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徐维  贾金荣 《商业科技》2009,(5):370-370
农业保险作为WTO"绿箱政策"所允许的支农工具,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业保险对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在促进农业产业化、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实现支农性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及对经济带来有理的乘数效应等方面得到明显的表现。本文从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之保障农民收入出发,以个体农户为视角进一步探讨农业保险是如何为农民保收增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蒲涌 《致富天地》2012,(9):40-41
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从财政、金融、税收、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龙头企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发动机",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保障主要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从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都需要金融支持。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但目前,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缓慢,农村金融体系还不是很健全。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高度发达;泰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兴代表。所以,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和泰国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模式,从而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提供引导性经验。从而,促进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的平稳、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下,农业问题备受关注,精心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一项趋势,其中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对财政加以重视,并进一步实施财政支农机制的有效创新。本文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提出了财政支农机制创新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恩泽  黄旭锋 《中国市场》2011,(39):102-104,161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河南省各地区(济源市除外)金融支农现状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但同时发现河南省各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分普遍较低等问题。从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健全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培育资本市场和完善农业信用担保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信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为背景,分析了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促进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颖 《北方经贸》2021,(3):114-11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财政支农资金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现立足于江西省农业经济发展和财政支农实际情况,先从理论角度研究了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再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实证的角度量化分析江西省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江西省财政支农提出了合理增加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创建多元融资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强科技投入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政府进一步加大支农与惠农政策执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在多种经营模式的推动下发展较快,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带动能力弱、合同关系不稳定、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金融体制滞后、融资困难、科技支撑不足、农业科普推广缓慢等问题。河南省应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加快完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加速突破农村融资约束,强化农业产业化科技基础,以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有效促进全省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预调微调要求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江苏省物价局最近出台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0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价格政策:一是全力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完善服务、引导规范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1月发布的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再一次聚焦"三农",这已是自2004年起中央1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深刻体现了"三农"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纵观这些年的1号文件,都将财政支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财政支农政策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支农政策包括国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具有企业化、科技化、产业化、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的特点。湖南武陵山多样的地貌形成了该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目前,武陵山的现代农业模式主要有以"星空庄园"为代表的乐活农业,以"竹园山庄"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以"脆香梨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村合作社,以"老蔡牛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园,以"洪源农林"为代表的产业标准化。为加快促进武陵山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应以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并以长效投入来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支农政策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规模不足,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宏观效率不高,县乡基层财力薄弱等.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