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婧 《商场现代化》2007,(19):389-390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上做出了应有贡献,但由于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地方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需求变化以更好地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完善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推行以来存在着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和使用不合理、"信息逆向不对称"等问题,应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监管力度,调整支农再贷款政策,协调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发展多种为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基层地方政府应支持和推动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科学设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金额、利率与期限。完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飞 《财经界(学术)》2014,(24):115-116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能够有效的缓解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问题,从而实现农户与农村信用社双赢。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形势,文章以陕西三原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例,分析农户小额贷款运行特征和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依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能够有效的缓解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问题,从而实现农户与农村信用社双赢。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形势,文章以陕西三原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例,分析农户小额贷款运行特征和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依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施推广以来,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信用社难贷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目前开展情况看,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和问题,笔者以浙江南浔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贷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影响到小额信用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大量信贷资金沉淀,不良贷款逐年攀升,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如何有效清收、盘活农户小额信用不良贷款已成为农信社迫在眉睫的焦点和难点问题。现就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清收盘活措施,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对增加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与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也愈加凸显。黑龙江省金融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业务种类单一、信用环境缺失。政府应通过扩大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范围、引导农业银行加大支农力度、大力拓展邮政储蓄银行业务范围等措施,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金融部门要在继续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贷款覆盖面的同时,积极推出适合"三农"需要的金融服务品种和渠道,大力创新农村金融工具;政府、金融、农经三个方面都要做出积极努力,进一步探索符合黑龙江省实际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覆盖面广的社会征信体系,构建和培育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切实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年的推广实践证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一项主要农贷制度,其政策效应与经济效应都是勿庸置疑的。但是,随着"三农"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有必要加以适度调整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三农"发展的需要。山东省是农业大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金融需求不断增长。农村金融的发展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我们小组在这种背景下对山东省部分地市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与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几年的推广实践证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一项主要农贷制度,其政策效应与经济效应都是勿庸置疑的。但是,随着"三农"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出来,有必要加以适度调整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三农"发展的需要。山东省是农业大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金融需求不断增长。农村金融的发展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我们小组在这种背景下对山东省部分地市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与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9,(8):26-2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经历了多次的重大改革,目前逐步形成了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芳  魏伟 《商》2013,(13):178-178,162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项重要的支农措施,小额农业信贷业务在农村信用社的开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来,虽然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甘肃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现状为例,对小额信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场》2006,(3):6-6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用5年至10年时间,逐步把农村信用社办咸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业机构。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要着力搞好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科学管理机制的建设,继续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搞好小企业融资工作。在更好地满足农户基本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基础上,加大对产业化、产业集群形成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结算.信用卡及理财服务等中间业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现阶段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信用环境差,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多元化,农民还贷能力低,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期限和额度不合理,银行的内控机制不完善等方面。政府应从政策上重视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积极引导农民的贷款投资方向,降低坏账率;制定优惠政策;增加贷款的透明度,从而切实解决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的农村金融市场的结构与全国类似,农村信贷资源也主要由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提供。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在传统的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收益,创新信贷模式,着力解决农户金融需求,异质性强、信贷成本高、信贷风险较大等原因导致的金融抑制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村信贷资源紧张的状况仍然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改革中推广小额贷款的主力军,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市场,其营销策略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营销水平;强化奖惩激励,促进积极作为;创新服务品牌,赢得客户青睐;细分市场客户,区别贷款价格;实施诚信战略,优化营销环境。  相似文献   

16.
1.根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科学的、完善的、严谨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体系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否能够良性运作,农户评级授信是关键,目前,各地农村信用社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评级授信系统,等级评定主要依赖于评定人员的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社人手少压力大,在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建档时都是手工操作。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9)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小额贷款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尤其以县级农村信用联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增长十分明显。但是,在县级农村信用联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县级农村信用联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县级农村信用联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向事关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风险的化解,也是充分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的核心问题。1998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推广普及了小额农户贷款,取得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也给农村金融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分析研究这些变革,对于端正和坚定信用社的经营方向,促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下简称"小额农贷")是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中国银监会出台《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以来,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小额农贷的发放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政策效应和潜在的主要风险,对于完善和深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改善信用社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