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商》2016,(3):275-276
当前湖北省碳交易试行已经完成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权交易平稳运行,碳金融相关的基金、担保和衍生产品都有所发展。在基本完成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之后,对于碳市场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CCER,更值得深入研究。从去年CCER首次备案审核之后,全国各地的CCER项目数量和减排量也在逐渐增加。CCER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碳市场上碳排放权的流动性,对于构建成熟稳定有效的碳市场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交易已经成为全球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方式,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望超越石油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当前,我国碳市场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2月份正式批准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国内碳市场建立的相关政策.黑龙江省作为资源性省份,在碳排放市场建设方面既有需求又有潜力,碳市场建立是大势所趋.黑龙江省应在政府方面积极推进;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培养和引进人才;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碳交易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肖懿 《中国商论》2024,(6):124-129
在“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开展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论如下:(1)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的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这一提升效应长期存在,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时滞性。(2)碳交易试点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实现碳生产率的提升。(3)碳交易试点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和高经济水平城市的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本文在实证层面上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宏观效应研究,同时为碳交易市场持续发挥作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也逐步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各试点地区的碳排放交易所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研究认为,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存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分割问题,据此提出积极培育碳金融市场主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为提升碳市场运行效率及市场化水平,通过建立信用体系满足碳市场多样化需求、丰富碳市场治理手段成为推进碳交易体系的重要思路。一、试点碳市场发展现状与问题在国家与各试点省市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推动下,碳交易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家与试点层面的碳交易管理办法、交易规则等政策法规陆续出台,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平台与国家注册登记系统建设趋于完备,控排企业减排意识显著提升。从两年来试点碳市场整体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碳金融定价机理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的核心。本文通过探讨碳金融的国际交易机制、研究国内外平台以及价格理论的模型预测法、数学计算法、市场博弈法等,总结分析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一年来的价格走势图,提出了推进同一碳市场价格市场化、实现七个试点碳金融市场产品同质同价化、分阶段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碳交易是控制碳减排的重要方式,我国于2011年10月在七个城市开展碳交易市场试点。本文首先对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及其制度优势进行阐述,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比较国际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碳市场交易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许晗 《商业时代》2012,(19):66-67
虽然国际碳市场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但总的发展趋势已不可改变。目前我国作为碳市场的供应方已从中获取不小经济收益,但国内碳交易市场交易机制的缺失使得我国在未来国际碳市场格局变迁中处于被动地位。文章重点对处于被动局面的我国碳市场现状和潜在风险进行了剖析,并基于碳交易市场的碳金融本质特征和假设前提,构建了应对风险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和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的测量、报告和核查(MRV)机制是碳市场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本文从顶层设计、技术支撑、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全国碳市场MRV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7年7月全国碳市场有望启动,碳金融市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再一次成为视野聚焦。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碳排放国,碳交易市场会是中国的巨大商机。但对于我国来说,碳金融领域起步晚发展慢,商业银行参与度低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将基于SWOT模型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市场,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发改委计划于2016年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目前批准设立的七个试点对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了有效参考。本文选取了位于华北地区,且情况相似的北京和天津两个试点进行了比较分析。首先,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研究方法对北京和天津碳现货的收盘价和成交量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北京碳市场的有效性强于天津碳市场。然后本文从二者碳交易政策和标准的区别入手,分析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据此为中国建立统一有效的碳市场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抓手。上海是我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之一,2013年11月,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覆盖17个行业、191家企业,纳入碳交易体系的温室气体总量占到全市总量的50%以上。2014年6月30日,上海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以100%的履约率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低碳经济的盛行,世界各国不断推出碳税、碳汇、碳关税、碳金融、碳交易和CDM项目。中国也于2008年开始试点建立碳交易市场,在各试点城市基础上将于2017年建立全国碳市场。而作为能源大省的安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对企业强制减排,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但是其实现减排过程中没有完善和利用碳交易市场,减排成本较高。所以文章首先对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再对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0):101-102
两会委员提出推动"碳期货"市场建设使碳交易再一次成为了热门话题。本文在介绍碳交易市场概况及其相关机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学者曾经提出的理论,以北京交易所碳交易价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并结合模型和当下我国经济形势对我国碳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7月,全国碳交易市场已全面上线交易运行,碳交易政策及机制日臻完善。文章以中铝集团为例,通过分析电解铝目前行业碳排放的现状,低碳发展面临的有关政策,围绕当前有色企业碳会计构建中面临的问题,借鉴国际会计政策,建设相匹配的碳会计业务核算体系,加大人才培养,以期践行“双碳”目标,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常态化。同时,通过入选铝产品碳足迹第三方核查机构名单,积极主动参与行业规则或标准,让绿色成为中铝集团的鲜明底色。  相似文献   

16.
碳排放权交易能够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它的有效实行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加入国际气候变化阵营有着巨大影响。我国已在深圳等七省市试行了碳交易,"十三五"方案帮助我国从区域性碳交易体系向全国碳交易市场顺利过渡,并在2017年开启全国碳交易市场。列出了我国碳交易体系下的立法现状及立法问题,并根据问题一一提出对策,为我国碳交易体系的立法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尽早与国际碳交易制度相衔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的蓬勃发展,碳交易市场方兴未艾,各国纷纷建立碳交易市场,我国成为清洁发展机制(CDM)下核证碳减排量(CERs)最大的国家,更应该在相关衍生品搭建交易平台以求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抢占先机.本文提出了通过期权机制完善CERs的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碳金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各种碳定价机制如总量管制及贸易体系(C&T)、碳税、基准与排放额度(B&C)、项目机制等进行理论分析。接下来用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进行研究。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碳市场发展的先驱者,印度经验对同为金砖国家的中国碳交易市场意义重大。澳大利亚宣布固定碳价机制具体方案,作为未来ETS发展新动力,其过渡性碳定价机制的新特点对于中国碳定价的实施具有启示作用。因此本文总结了印度和澳大利亚碳市场建设的相关经验,最后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和碳定价机制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是我国通过市场机制有效配置碳排放权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我国低成本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促进经济发展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纳入门槛(以下简称:纳入门槛)指强制要求参与碳交易的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基准量,它是碳交易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之一。纳入门槛设定直接影响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和排放总量,并与排放配额分配、碳交易活跃度和重点排放单位的碳市场履约成本等密  相似文献   

20.
徐企昭 《商业科技》2014,(32):286-287
中国碳交易市场已平稳度过第一个履约期,七个碳试点市场在短短一年的运营期内已取得不小的进展、累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多数试点仍存在着交易量稀少、信息不透明、法律约束力不强、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而当下已建立相对完善碳交易体系的诸多发达国家中,这些问题都多少曾出现过。因此,学习已先行碳交易体系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是不可跳过的一个步骤。本文认为,欧盟碳交易市场的分权化治理、总量交易等模式,对中国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