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焕平  孙捷 《北方经贸》2003,(12):118-120
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二者是有区别的 ,但公司治理的监控机制有效运作还有赖于一个完善的公司管理系统。从现有文献来看 ,极少有把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章认为 ,要使公司治理的内部监控机制有效运作 ,必须依赖于公司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把公司的管理系统和治理系统加以整合 ,并描述了一个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系统整合下我国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公司治理的监控机制有效运作还有赖于一个完善的公司管理系统.从现有文献来看,极少有把公司治理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章认为,要使公司治理的内部监控机制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公司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把公司的管理系统和治理系统加以整合,并描述了一个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系统整合下我国上市公司监控机制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3.
从本质上讲,公司竞争优势来自于公司持续不断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核心能力的培养、管理和提升又来自于公司战略的卓越管理以及公司治理的持续改进。公司治理作为决定和控制公司战略方向和绩效表现的各种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安排,其核心在于寻求一种保证战略实质有效性的方式,也是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一种秩序和规则,因而公司价值的提升在公司治理作为战略制定和执行的主导因素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详细研究了内部控制的整合问题,包括内部控制整合的基础工作、内部控制整合的框架、内部控制整合的模块,最后以采购为例对内部控制制度整合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5.
6.
一直以来,盈余管理都是会计研究的重点.盈余管理损害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治理是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关注公司治理能否有效抑制盈余管理.本文分别从内部公司治理与外部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影响的文献归纳其相应的途径,总结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现状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是企业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关键。两者相互依存,又互有区别。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相互依存来自两者之间的匹配协调,两者的区别根源在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的匹配协调是动态的,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两者需经适时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试论管理审计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股份制将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不同的公司股权结构决定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和公司治理目标。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目标应该是在协调好公司各要素所有者利益的前提下 ,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我国公司治理模式选择应遵循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上市公司通过实施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改变报告盈余的现象突出。目前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应计盈余管理居多,涉及真实盈余管理的较少。本文以2011-2012年我国A股制造业154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因素对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高质量审计工作对应计盈余管理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Recent research has linked the reduction of abnormal accruals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metrics.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however, are based on samples taken from periods prior to promulgated board independence requirements. In other words, during this time period, management not only had discretion over accounting accruals, but als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ver the choice of membership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ethical management practices may be a correlated omitted variable in these studies, thus resulting in causal inference problems in the previous research. We argue that, rather tha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monitoring and reducing abnormal accruals as has been posited, management who was not engaging in abusive earnings management was attempting to signal the market regarding the quality of the firm’s financial information through its choice of board membership.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其内在轨迹,即企业管理学的研究重心依次从一线人员、中级管理人员转移到高级管理人员。其重心转移过程是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动态平衡过程,而实现这一平衡的主要手段是标准化管理即“广义科学管理”。考虑到标准化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我国企业无论在一线员工还是高层管理人员层面上都存在标准化管理工作虚位的情况,文章提出,为了促进我国企业管理的进步,应实施渐进的标准化建设过程,依照自身的认识规律和实践过程,逐次逐级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管理,其对象依次为一线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同时在三个层次上发生“革命式”进展。  相似文献   

13.
内向型管理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向型管理审计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要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内向型管理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充分发挥内向型管理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向型管理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向型管理审计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要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内向型管理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充分发挥内向型管理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模式正趋于同化,朝着以股东利益为主导、以盈利为导向、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模式发展。财务管理,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应随着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其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应该是股东利益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综述了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流派,然后从公司治理理论角度对企业危机进行了新诠释,并且利用近三年国内大型企业危机案例,分析了近阶段企业发生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公司财务治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是一个国际性的前沿课题。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我国对公司治理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财务治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深入研究财务治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治理的研究背景;财务治理的研究动态;财务治理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and how the participation of women in the firm’s board of directo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enhances financial performance. We use the Fama and French (1992, 1993) valuation framework to take the level of risk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comparing firm performances, whereas previous studies used either raw stock returns or accounting ratio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rms operating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do generat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abnormal returns when they have a high proportion of women officers. Alth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women as directors does not seem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is regard, firms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women in both their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systems generate enough value to keep up with normal stock-market returns. These findings tend to support the policies currently being discussed or implemented in some countries and organizations to foster the advancement of women in busi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