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席毓  孙玉栋 《财贸研究》2021,32(6):1-11
基于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收入偏离常态化的现状,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纵向财政失衡对预决算收入偏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省级地方政府预决算收入偏离处于较长时期的"超收"状态,不同区域内的超收规律基本一致,但超收幅度有所差异;纵向财政失衡对地方财政收入偏离度呈现正向影响,且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经济发展对地方财政收入偏离度呈现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当纵向财政失衡程度低于门槛值时,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有所减弱.促进经济发展考核指标的多样化、增强地方政府财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性以及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可以作为缩小地方政府预决算收入偏离度的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2.
《商》2012,(3):16-16
日前,国务院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规定,十二五时期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将年均增13%以上。这意味着在未来四年,全国多数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比现在要增长50%以上,假使现在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为1000元,那么到十二五末将增加到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东省1985-2011年的统计样本,本文借助协整理论考察了区域物流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运用OLS对协整方程进行估计,得出区域物流规模与需求每增加1%将促进区域经济增长0.483%和0.512%。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区域物流规模与需求的增长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是物流业和经济发展未呈现互动的趋势,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不配,因此广东省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促进物流业发展,避免未来经济增长失去动力。  相似文献   

4.
郑适  秦明  樊林峰  王志刚 《财贸经济》2016,(12):133-143
围绕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的争论从未停止,然而空间溢出效应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本文基于1996-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以此考察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的空间溢出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路径.实证结果显示,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呈现非线性变化特征,其中,直接效应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而间接效应的作用则恰好相反;区域间的空间溢出是影响最低工资标准就业效应的关键因素,并且在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更高的地区更为显著.鉴于此,本文提出保护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权益,制定差异化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促进区域要素市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宁 《商》2012,(22):127-127
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与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在国际上,物流业被人们冠之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利润源泉",然而,物流业的发展到底与区域经济的增长存在怎样的关系呢,笔者就我国部分地区的物流业发展情况数据与该区域的经济增长水平做一下对比,并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物流的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浅析一下区域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2010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但最近几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企业业绩下滑、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调整的形势下,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收窄,平均工资增长幅度较之以前明显降低。本文将对中国工资增长放缓的原因、今后的增长趋势,以及企业与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福建省1998年-2011年的最低工资标准及若干个经济指标的数据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和因子分析的分析方法对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以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社会劳动生产率、政府财政净收入为代表的收入因子与最低工资标准相关性较大,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系数等社会保障因子与最低工资标准相关性较小。说明当前社会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极大影响到本区域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94-2013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CPI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对最低工资标准影响物价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主要通过成本渠道影响CPI,即工资提升直接提高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应企业难以在短期内提高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来弥补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只能提高对应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而促进这一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9.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导论证出区域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采用中国1999—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得出结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区域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及明显的地区差异;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均GDP及上期能源消费同方向变动,本期能源消费对上期能源消费的弹性大于对人均GDP的弹性;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与物流业发展水平呈相反方向变动,区域物流的发展可以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以保障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利润最大化驱动下,跨国快餐企业凭借涉嫌违反最低工资标准,利用工会组织的不完善、法律的缺失和空白,作为谋取自身利益的保护伞。由"洋快餐"最低工资标准引发的"蝴蝶效应",暴露了中国法律的空白点及与企业相制衡的工会力量的弱小,促进了最低工资制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区域物流需求与供给的视角选取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对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对外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广东省长期物流需求与供给每增加1%,将促进对外贸易增长0.435%和0.337%,提升物流业水平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但是目前广东省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对外贸易发展应有的水平不相适应,应进一步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增加物流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文章探究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企业进口学习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明显促进了中国企业的进口学习效应;最低工资标准对处于衰退期企业的进口学习效应具有最大的正向促进效应,对处于初创期和成熟期企业进口学习效应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小;考虑到企业的异质性特征,最低工资标准对资本品进口企业、进口来源于OECD国家的企业、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进口学习效应具有更大的正向促进效应;从影响机制来看,最低工资标准通过成本效应抑制了企业的进口学习效应,但通过创新效应促进了企业的进口学习效应,且成本效应小于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以来,中国多数地区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以两位数的速度持续增长。但最近几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企业业绩下滑、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最低工资标准政策调整的形势下,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收窄,平均工资增长幅度较之以前明显降低。本文将对中国工资增长放缓的原因、今后的增长趋势,以及企业与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流通经济》2016,(12):29-39
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是当前我国碳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正确评估各驱动因素在碳排放中的贡献度对于促进行业碳减排意义重大。可基于LMDI分解技术,构建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解分析模型,将物流业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因子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物流产出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等六个方面,并利用2003—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物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年内各驱动因素动态变动和区域差异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效应是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高速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物流业产出的提高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东部地区能源结构的变化对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中西部地区能源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此外,对各省市区情况的分析表明,广西能源结构效应表现最好,宁夏能源强度效应表现最好,江西物流产出效应表现最好,河北经济发展效应表现最好,四川人口规模效应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最低工资数据,基于Hsieh andKlenow(2009)的资源错配测算框架,实证分析最低工资对企业资源配置扭曲的影响,并量化这一机制下最低工资对企业规模分布的优化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最低工资上涨使企业劳动扭曲得到改善,劳动配置过度的情况得以缓解.进一步的反事实分析发现,最低工资通过改善劳动扭曲促进整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张,最终优化企业规模分布.  相似文献   

16.
经济大省物流业效率动态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大省既要积极参与国内经济体系分工,又要嵌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这对区域流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物流业作为社会流通能力的核心,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提升物流业效率,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对于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与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基于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视窗分析模型测算2005-2012年我国五个经济大省物流业效率值,并构建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区域物流业效率演化发展影响因素可以发现,不同省份物流业效率演化规律差异显著,如广东物流业效率呈现"U"型演化趋势,江苏物流业效率呈现线性加速增长演化趋势,山东物流业效率呈现倒"V"型演化趋势,浙江物流业效率呈现平缓的倒"V"型演化趋势,河南物流业效率呈现斜"N"型演化趋势。物流业效率的核心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如对广东物流业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城镇化;而同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江苏和浙江的物流业效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都是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对山东省物流业效率的影响最大;影响河南省物流业效率最主要的因素是制度因素。因此,为有效提升经济大省物流业发展效率,在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形势下,各省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速工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广西通过发挥其在"新通道"的重要节点位置优势,积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并发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作用。本文分析了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和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分工理论探究了物流业发展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发现广西物流业发展通过促进工业效率提升和工业结构优化这两条途径对工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广西需要依托"新通道"建设,巩固和改造传统物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加强内外联系,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因连年高速增长而积累了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失衡等问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冲击使中国这几个失衡问题凸显出来,特别是投资与消费失衡问题突出起来.文章指出,强刺激投资实现的增长将进一步恶化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投资增速过快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贷款大量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大量的资金投放正在推高资产价格、催生资产泡沫,而且正在逐步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这也是中国经济的"隐忧"."十二五"起要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这些失衡问题.文章提出,中国经济需要及时进行转型,从追求数量扩张型转为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型,也就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型,使经济真正走上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文章还提出了顺利推进经济转型的未来发展建议,一是适当放缓经济增速;二是致力于调结构,转交经济发展方式;三是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9.
偏离-份额分析法主要用于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揭示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的原因,确定产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河南省入境旅游产业存在结构失衡、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局部结构调整,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建筑业面板数据分析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并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作用机制.从全国来看,最低工资对建筑业就业具有正效应.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种正效应部分是通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来实现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阈值,在该阈值之前,提高最低工资会减少就业;超过该阈值,提高最低工资则增加就业.目前,提高最低工资有利于就业,对企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