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27):148-149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发展迅速,将长时期保持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和老年人口都占世界的五分之一。由于长期积贫积弱,在改革开放前我国GDP还不到世界的1%。中国人口庞大,并且又迎来加速老龄化,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居民储蓄与老龄化关系复杂,一方面从生命周期角度和养老保险实施之后,老龄化会减少居民储蓄,另一方面老人的消费少爱储蓄又会导致我国的居民储蓄增加。  相似文献   

2.
老年消费群体特征与营销战略□杨光当大多数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商家的决策更多转向老年消费市场以后,中国的老龄化过程也开始起步,老年消费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消费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银发浪潮”的到来,如何针对“银发族”的消费行为实施营销战略,成为众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及比重的迅速上升,中国社会正快步进入老龄化,老年消费市场日益庞大,发展前景广阔。文章分析了我国老年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进而提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步入快速老龄化社会,当前的CPI无法反映物价上涨对老年人口消费方式、生活福利的影响。因此,编制老年消费价格指数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比较总结英美两国老龄化初期老人消费价格指数实践经验,提出通过编制老年消费价格指数,丰富和完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体系,对我国老龄化阶段社会经济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3-2013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引入老龄化与服务性消费比重的交互项,综合运用多种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稳健性分析,考察老龄化通过服务性消费渠道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负向影响,但老龄化引致的服务性消费比重的提高能显著减弱这一负向影响。进一步扩展讨论的结果证实,服务性消费确为老龄化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提高民生性财政支出、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提升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释放老年人口的服务性消费需求,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老年家具市场却接近空白,老年家具研发水平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分析了我国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并对我国老年家具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剖析了老年家具市场短缺的成因,对我国老年家具市场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就如何拓展中国老年家具市场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倾向的老龄观。积极老龄观是指老年人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对老龄人群、老龄现象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对待。基于积极老龄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策略更有助于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引导老年消费需求,发展老龄产业,重视"第三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老年继续教育,注重老年娱乐事业,倡导传播"孝"文化。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目前虽然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欧洲国家和日本,但老龄化速度非常快,老年系数加速已接近临界值,使得中国的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面临巨大挑战。在H-O框架内构建跨期迭代模型,引入老年期存活率和人力资本投入,解释人口老龄化影响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机理,发现人口老龄化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使用1996-2015年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发现,当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临界值时,人口老龄化会提升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而当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临界值时,人口老龄化将抑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优势,二者的"倒U型"关系十分显著并且稳健。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中国需树立"积极老年化"的观念,加速推进人力资本的积累,释放老年人口的消费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需趋动力和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并适度调整人口政策、延缓老龄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彭琪欢 《光彩》2014,(12):40-41
正2014年老年人口中隐藏着4万亿元的消费潜力,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在带来养老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商机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产业市场。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称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称,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02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4.9%,同时《报告》预测,2014到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  相似文献   

10.
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要求国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则是要利用老龄化趋势发展经济,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后续动力。以体育消费为出发点,通过中美老年人口体育消费差异性比较,得出发展我国老年人体育消费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老龄化时期,老龄人口的增多意味着保健品市场的潜力巨大,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的市场调研分析北京市老年消费群体的保健品的购买习惯以及该群体对保健品品牌的选择意愿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老龄化时期,老龄人口的增多意味着保健品市场的潜力巨大,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的市场调研分析北京市老年消费群体的保健品的购买习惯以及该群体对保健品品牌的选择意愿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流通经济》2014,(7):110-115
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消费不足由来已久并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导致我国居民消费不足、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此,可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对消费函数进行扩展,对家庭跨期消费选择进行建模,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将人口年龄结构内生化,利用面板VAR模型来分析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居民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少儿抚养负担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而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并未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经济的增长,少儿抚养比会降低,老年抚养比会升高,将出现老龄化过程。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居民消费,应由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扩大内需向允许人口适度增长的扩大内需转变;挖掘老年人口消费需求,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探索弹性退体制度。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的社会经济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老年教育可以使老年人力资本得到提升和维护,这是已有老年经济学研究和实践上所忽视或未予强调的,显然不利于老龄化社会里各种老龄问题的解决。老年人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现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出规模化、组织化和大众化的发展态势。中国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确定为解决老龄问题的主要举措之一,中国的老年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联合国老龄化国家的划分标准,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队伍,而且速度是相当惊人的。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老年市场将在众多细分市场中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场。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年市场容量和老年市场消费特点的分析,结合4P营销理论探讨我国老年市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旅游市场已基本形成规模,而各旅游企业针对此市场推出的旅游产品却相对甚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询问法等方法对武汉市老年消费者的行为及心理特征做了一定的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简洁的老年旅游消费决策模型,希望本文可以对此领域的研究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老年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及营销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玉新 《商场现代化》2006,(13):174-175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市场将成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市场之一。本文对我国目前老年市场的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目前我国老年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存在着太多的空白,并提出老年人消费行为具有消费决策理性、消费求便等特点,最后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家线上线下结合的老年健康生活馆老龄化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响应国家完善老年服务号召,2013年中国光疗第一品牌"光灸国际"凭借雄厚的技术和经营实力,获得"中国慢性病防治工程"唯一承办单位。2014年,光灸国际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第一家线上线下结合,以中国城镇社区为基础单位的"百城万店"老年健康生活馆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蓬勃发展与我国日渐严重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多有文化和独立经济能力的城市老年群体参与到网络消费市场中。针对我国城市老年群体网络消费中存在的政府责任缺失问题,如技术、资金、人才的投入不到位,政府对老年网络消费市场的立法不完善,对网络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不健全,老年群体的诉求和反馈渠道不畅等,政府应引导和支持城市老年群体的网络消费,监管和规范城市老年群体网络消费环境,建立和完善城市老年群体网络消费制度,倡导和培养老年群体正确积极的网络消费观,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在城市老年群体网络消费中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老年体育旅游将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的健康水平,扩大社会消费领域,推动经济发展。本文就发展老年体育旅游的因素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老年体育旅游广大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