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对于任何行业,大数据如今都成为了热点问题,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越来越可行以及审计数据处理需求量的大幅度增长,加上被审单位全面信息化的背景,大数据驱动的审计将影响未来审计的走向。本文根据大数据的特点以及审计理论及实务发展的现状,分别阐述了大数据技术及环境对审计理论研究、对审计取证以及对审计数据分析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做出不小的贡献,由于工程项目本身时间长、涉及资金量大的特点,因而工程跟踪审计出现“屡审屡犯”的问题。本文对安居工程审计和屡审屡犯问题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究“屡审屡犯”问题的原因,分析审计整改与“屡犯屡审”的关系,最后根据问题的特点提出加强绩效审计、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和建立工程数据式审计平台三个方面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内部审计的角度,针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实务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从审什么、能审出什么和怎么审三个方面揭示了内部审计在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中的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环境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具备开展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党委政府完善治理提出建议,但目前审计机关工作存在与大数据环境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信息化建设、审计人员能力素质和审计机关力量动员能力等方面,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创新政府审计的措施:积极创新政府审计的工作思路、审计监督的手段和方式,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审计力量动员机制,提高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监督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背景下,独立审计行业迎来彻底的改变,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从海量、冗长、无规律可循的数据中找到内在关联,提取有效数据。为审计预测、审计目标提供数据支撑,能够提高独立审计的效率。本文详细分析大数据背景给独立审计带来的影响,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斌 《商业会计》2023,(17):73-76
在信息化技术以及商业模式不断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对审计取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背景下审计取证模式需要转变,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质量,特别是对于业务真实性的验证,为审计报告使用者提供所需的真实信息。同时,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变得更为重要,在取证过程中要引入一系列新的思维方式,如总体思维、容错思维、规则思维等。文章深入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对审计环境的影响、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取证中的应用及面临的风险,并就此提出了风险规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以提高政府审计能力为前提,探讨大数据审计在政府审计中的应用。总结政府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增强大数据审计的思想、深化财政审计数据运用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加大大数据审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三点解决建议。大数据技术和政府审计工作的结合,将加快实现审计工作创新与转型,并能够为今后政府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中国石化审计信息化工作目标为切入点,介绍了大数据的内涵及其特点,就大数据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作者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即信息集成化、分析智能化、应用战略化,并结合中国石化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审计部门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作者最后提出,审计部门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来提升审计监督和审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审计环境和审计取证模式,因此建立大数据审计思维势在必行。而大数据技术与审计全覆盖尚处于融合期,如何使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审计全覆盖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问题。本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阐述了大数据融合下的审计全覆盖面临的挑战,并从顶层设计层、技术平台层、人力资源层三个方面就如何实现大数据推进审计全覆盖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求教于审计界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10.
胡昭瑾 《商场现代化》2023,(10):180-18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审计署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审计机构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推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尤其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建立了强大的审计支撑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我国大数据和内部财务审计的发展,紧接着分析了运用大数据实施对内部财务审计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质量提升途径,以此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闫夏秋 《商业会计》2023,(14):34-38
《数据安全法》的颁布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审计使审计机关获得海量的审计数据,包括审计对象的财务、业务数据以及审计机关履职产生的审计监督数据等。这些审计数据属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数据,若被泄露、篡改或者非法利用,将会严重损害审计的安全性与权威性,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审计数据安全法律法规规范体系尚不健全,需要加紧健全审计领域的审计数据安全法律制度。审计数据安全治理框架需要在《数据安全法》的背景下明确审计数据安全的治理原则,完善审计数据安全治理规则,为我国审计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的审计工作根据环境的变化有了许多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引起的审计变革,阐明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审计在数据、分析程序、审计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提出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创新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取信息化手段,利用大数据思维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我国审计实务界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普遍存在的审计力量薄弱、审计方法和工具落后、审计独立性较弱三大局限,借助大数据思维和先进技术,从系统与业务管理、数据采集、项目实施、存储、审计分析五个模块提出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系统架构和运作机理,为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化工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Big data)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基础工具,不断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信息系统审计在大数据环境的影响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大数据提高了信息系统审计效率、扩展了审计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大数据也改变了审计流程,为数据安全带来了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思考当前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审计是信息化时代的审计趋势,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经之路。大数据审计给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但也给审计风险的防范与管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对审计风险的探究有助于把控审计质量、助力审计信息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的发展分析,揭示大数据审计面临的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防范建议,对大数据审计在确保审计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斌  殷学会 《上海商业》2023,(10):112-114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赋能,为社区基金绩效审计工作提供质量和效率支撑。本文基于大数据视域,阐述了社区基金绩效审计的时代要求,指出大数据视域下社区基金绩效审计发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促进信息化建设、预防数据风险,保证数据安全和准确、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智能绩效审计平台等一系列措施,构建健康的社区基金生态,进而进一步助推社区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收集处理整合技术的发展,人类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对审计技术和方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先进的数据采集、挖掘、分析技术和方法,为审计提供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了审计方式的发展、推动了审计模式的转变。研究大数据对审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与要求对审计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积极采用可视分析方法,能够显著增强审计工作实施效果。文章从分析大数据、可视分析内涵入手,着重介绍了大数据审计可视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大数据审计可视分析系统的策略,还以实例说明大数据审计可视分析系统的应用情况,为更好发挥可视分析的优势和价值,推进大数据审计活动稳步开展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9.
审计整改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审计机关工作的重点 履审履犯,履查履犯,或是审计出的部分问题难以得到整改,一直是困挠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乃至影响审计质量和成效的关键,给不能真正全面理解审计或对审计抱有过高期望急于看见成效的群体造成了困惑或质询,到底是审了还是没审,有没有审深审透,审了为什么问题得不到纠正,再加上审计机关对审计成效的切实关注,审计整改问题也就成了社会探讨的热点,是审计机关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审计作为经济运行管理的综合性监管工作,如何挖掘利用好大数据资源和技术,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企业经营和经济风险防控,已成为审计工作创新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出发,客观分析了大数据对传统审计方法、审计模式等提出的挑战,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国家审计服务能力的政策建议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