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财富观点     
我国发行境内外币债券发行额度5亿美元 国家开发银行将于9月19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5亿美元金融债券,这是我国由金融机构发行的第一支境内外币债券。本次发债募集的外汇资金将用于支持国有企业调整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置换已有的高成本外债。业内人士认为,本次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规模也迅速攀升,境外发债更是成为近年来各大房企实现规模扩张的重要融资途径,但随之而来的发债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2021年以来频繁出现的规模房企境外债务违约事件为房企境外发债敲响了警钟。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在对近年来境内房地产企业境外发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境外发债风险的类型从发行风险、资金使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和债务偿还风险四个维度进行识别并深入探析其成因,对具体实务操作提出了慎重选择境外发债融资模式、有效安排资金使用、合理控制汇率风险、提前规划资金路径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刚 《新财富》2004,(10):42-44
国内优质企业的海外上市,将迫使本土市场放弃对本土公司的定价权。这不仅导致海外市场低估中国企业的真实价值,还将迫使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被动地与海外中国股票接轨,引发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为做大作强本土市场,建议停止海外发行股票、搁置QDⅡ、壮大国内机构投资者、实施批股式发行做市商制度、推行全流通。  相似文献   

4.
陈年  丁志勇  刘川伟 《市场论坛》2006,(4):182-183,185
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债券市场,其发展滞后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绕不过去的坎。文章认为应逐步推动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取消对发行主体资格、发行额度、发行利率和发债用途的限制.建立企业债券发行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它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去",在企业融资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海外债券市场,海外发债规模与日俱增,对于企业而言,境外发债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发现新的融资模式,可以通过参与境外金融市场,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境外债券市场目前以离岸人民币、美元及欧元为主。本文先分析境外经济市场环境及境内政策环境,然后分析几种常见的企业境外债券融资组织架构,并指出各组织架构的优缺点,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海外债务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6.
张贾龙 《华商》2013,(4):20-20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债券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借款狂潮,内地房企今年以来的境外发债总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房地产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的充裕程度和价格对企业正常运营来说至为关键。为何难以从国有银行获得信贷的房地产商纷纷去境外发债?在境外发债有何好处?  相似文献   

7.
徐菲 《商》2013,(6Z):116-116
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债,由中央代理发行,列八省级预算管理。日前,财政部印发42013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指出2013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山东省开展自行发债试点。这是自2011年地方政府放开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个省市自行发债的闸口之后,再次扩大自行发债试点省市范围,江苏和山东也纳入到放开试点。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发债的收益与弊端简要分析,以及发债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潘永明  王芊 《商业研究》2012,(2):128-134
长期以来,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2007年以来,我国进行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的试点工作。本文基于规模经济视角,对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进行经济学研究,目的在于介绍一种融资方式,旨在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针对发债主体间的关系提出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认为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对支持企业筹建新项目、扩大业务规模,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何铭宇 《新财富》2006,(2):18-20
股市的持续下跌.导致增发、配股等必须以股价为参考的再融资体系的价格重心下降,而可转债属于债券,并不直接牵涉到股价且发行量大,尤其是定向发行可转债的方式,可以直接避免让二级市场“失血”,在再融资恢复后将更受企业原股东的欢迎。对于符合内地企业海外上市规定的企业来说,如果等不及国内的融资排队,也完全可以通过在海外市场二次挂牌的方式,通过定向发行可转债进行再融资。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财政部和证监会发言人指出,国有股减持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方向是正确的,符合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但国有股减持是一项探索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制定出系统性的、市场广泛接受的国有股减持的实施方案。同时,国家设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海…  相似文献   

11.
发债主体信用评级与债券定价息息相关,而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虚高,且诱因或为发行人付费模式。研究发现:不同付费模式下的发债主体信用评级差异为债券发行市场带来了增量信息,并提升了债券发行利差,且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的发债主体信用评级差异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改革以来中国国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培勇 《财贸经济》1995,(4):30-34,39
改革以来中国国债的实证分析高培勇-、1959-1978年:并非真正的国债“空白”当1979年中国政府再度举借外债,特别是1981年决定在国内发行国库券的时候,它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引起的震动决不是轻微的。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毕竟已在“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十几年来在企业外债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实践,尝试从企业的外债风险及其管理机制方面做些探讨,以便为国内企业的外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状况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基本状况(一)海外上市的总量到2004年底,我国在香港、美国、新加坡以及境外其他股市上市的企业达到265家。虽然与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数量(1377家)相比家数较少,但由于海外上市企业规模较大,其可流通股份总额大大高于国内沪深股市的总和。按总市值计算,海  相似文献   

15.
李湛  香伶 《财贸经济》2012,(4):59-65
我国各地债务融资结构存在很大差别,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格局不同导致吗?尤其是法律环境差的地区相对法律环境好的地区企业发债比率更高,有违经典的债务契约理论,这一悖论又如何解释?本文研究发现:(1)地方经济规模越大,对外依存度越高,当地企业发债越多;企业债券比银行贷款对通胀更敏感,而银行贷款是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固定投资的首选;(2)各地债券融资、银行贷款与股票融资在融资结构上此消彼长;(3)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越高,当地企业发债比率越高。地方法律治理环境越完善,当地企业发债比率反而越低。其原因在于地方的政府干预是法律治理的替代机制,并且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更多的政府管制。  相似文献   

16.
海外上市之德国证券市场股票上市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力军 《财贸研究》2006,(6):125-129
中国企业在海外证券市场的上市不仅能够拓宽融资渠道,而且促进了这些企业按照国际市场规则进行经营,也有利于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但是,企业选择上市地点,涉及上市地法律环境、上市公司自身资质等多种因素。因此,中国企业对海外上市地点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上市的成功基础、上市成本以及维持挂牌的后期资金和技术成本等,尽量降低发行风险和成本,以期最大可能地取得海外融资成功。  相似文献   

17.
在香港人民币存款猛增和国内银行人民币融资环境有限的共同因素作用下,境内企业人民币外债增势迅猛。当前,人民币外债存在外债概念定义不清、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部分企业以人民币外债替代注册资本、监管政策执行不统一等问题。可采取修订外债概念、视额度大小实行分级管理、制定统一的执行办法等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8.
一、介绍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及相关配套文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短融券的发行,表明我国信用化产品开始走向市场,因此衡量发债主体的信用风险,评价其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利用KMV模型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国内已经有学者做过相应的研究,如张玲、张佳林(2000),王琼、陈金贤(2002)先后对KMV模型与其它模型进行了理论上的比较研究,认为KMV模型比其它只注重财务数据的信用风险模型更适合于评价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并初步探讨了在…  相似文献   

19.
从去年开始,一线房企"出海"动作频繁,海外发债融资、海外项目合作。国内的房地产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与国内限购、限贷、房产税等频频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很大关系。如何科学利用国外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和实现国际化的市场布局,是"出海"房企必须完成好的功课。  相似文献   

20.
《商》2015,(13)
在经济腾飞的今天,国内市场与国内经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积极的开拓海外市场、树立全球经营战略已经成为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目标。而海外并购作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然而,由于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性、并购企业自身决策适当与否等原因的存在,使海外并购过程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就海外并购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做了充分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