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粟湘福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4,(21):13-15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弱化,导致农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基于怀化市会同县500户农民的调查数据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显示,农民的参保影响因素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政策认知的综合影响。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收入能力等对农民参加新农保影响显著。为了提高农民参保率,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教育,优化缴费制度,提升新农保服务质量,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保建设。 相似文献
2.
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有所养、农民社会保险权、中国农民的特殊性、统筹城乡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分别构成新农保立法的伦理基础、权利基础、社会基础、政策基础和经济基础。新农保立法具有相应的根本法律依据和一般法律依据,保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构成了新农保的立法原则。立法可以提升农民对新农保的良好预期,可以明确新农保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为新农保提供基本的法定标准和法律制度框架,可以妥善安排好不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可以为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经历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从1986年开始积极探索,由于缺少国家财政的支持和低水平的保障待遇,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实施效果不理想,1999年开始进入停滞搁浅阶段直至2002年。从2002年开始,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各地开始进行由地方政府主导,有地方政府财政介入的新农保探索,创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具有地方自主性,但缺乏系统性。2009年底提出的新农保试点是由国家主导的,有国家财政介入,对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市J区农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卷调查所得的462份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相对比较低,年龄等个人特征和家庭子女数、家庭年净收入等家庭特征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影响显著.提出了增加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有步骤地构建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体系、将当前正在实施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养老制度"逐步过渡到"普惠型"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8.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家庭的小型化等因素使农村传统的依赖土地和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大大弱化,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面临极大挑战。因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土地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有效途径,是保证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消费情况决定了对其的认可程度。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策略是政府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旧的农保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间仍存留着给付待遇、覆盖范围、筹资方式等区别。新农保更佳地处理了一定量的养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险福利经济学效益,探讨实施新行农存养老保险制度前后,社会的福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探讨需求弹性对于政府补贴成本与消费者刺余所产生的影响,换而言之,即社会总福利收到农民对于养老保险需求的影响,所以我们运用了弹性指标。从而从深层次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11.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及其对我国新农保试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大敏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1,(22):11-12,120
借鉴发达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险中的得失利弊,我国建立农村养老模式,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要广,使这种公共产品为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以体现公平;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搞"一刀切",使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走向成熟;针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类型的农民、和不同经济状况的地区,设计不同的种类、不同保障办法和不同的发展方式,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强调政府的责任,包括财政支持、政策制定、法律法规建设的责任,以确保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得以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顺利开展的直接原因在于农保制度供给不力,如相关制度未能及时修订等。当前,由于农民分化为纯农户、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在制度供给上也应针对不同农民实行分类制度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3.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践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许多国家都建立起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我国也在研究和探讨这一制度的建设。借鉴当前国外三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模式,通过对其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特征环境的分析,作为借鉴来建立我国转型时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余洋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36-39
随着新农保制度的试点和逐步推行,理论界和政策研究者对其密切关注,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从政府责任、模式选择、筹资模式、基金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这些研究成果,并指出现行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促进此项研究的深入开展,推进新农保制度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着收不抵支的风险,由此引起缴费率发生变动.根据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数学模型,影响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风险因素有替代率、就业年龄、退休年龄、抚养比、平均余命、死亡率、人口年龄构成、目标期间、经济景气、通货膨胀、人口迁移、工资增长率、利率等.其中工资增长率和利率对养老保险平衡的影响较复杂.对缴费率随各因素的变动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险平衡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着收不抵支的风险,由此引起缴费率发生变动.根据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数学模型,影响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风险因素有替代率、就业年龄、退休年龄、抚养比、平均余命、死亡率、人口年龄构成、目标期间、经济景气、通货膨胀、人口迁移、工资增长率、利率等.其中工资增长率和利率对养老保险平衡的影响较复杂.对缴费率随各因素的变动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利用1990年至2004年人寿保险业保费收入和相关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对影响我国人寿保险业需求的经济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变迁、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和居民金融资产总量扩张,都会强有力地推动人寿保险业发展,而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的倾斜也有利于人寿保险业的阶段性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