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AT模式下碳排放权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欧盟成员国从2005年起通过欧盟排放交易机制(EU ETS)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我国也已批准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来降低碳排放量.但对于碳排放权的相关会计处理,国内外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实务中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存在很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本文主要就总量控制及交易模式(Cap andTrade)下碳排放权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2013年以来实行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事件,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目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效率提升在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和“减排”中分别发挥了10.19%和5.93%的作用,而能源结构转型分别发挥了48.87%和52.95%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动力来自能源结构转型,而非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转型涉及问题更加宏观和深层,这为中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进程,特别是完成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将体现其适应性强、机制灵活等优势,发挥激励型环境政策工具的资源配置功能,以市场手段实现节能减碳目标,成功积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经验。在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中,可通过碳交易的具体博弈形式与规则的制定,在满足既定条件约束的前提下,使碳市场主体在自利行为下策略选择的相互作用结果达到与预期减排目标接近一致。  相似文献   

4.
“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市场激励为导向碳排放权交易是双碳实现的重要政策手段,该政策能否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是否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本文以中国201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考察该政策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成本倒逼、资金激励以及融资缓解三个渠道显著促进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非资源型城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国有企业和高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高于私营企业和低创新能力企业。因此应继续完善和推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提升金融机构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5.
<正>碳排放权交易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制度,具体指政府通过设定某一区域的碳排放量上限,按规定免费或有偿将碳排放权分配给各排放单位,并允许各单位对实际排放量与所持有排放量配额的差额进行商品化交易。该制度具有优化碳资源配置、最低成本实现污染控制目标、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等优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具市场化、最高效、最具发展前景的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我国环境资源领域的一项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广东省是国家第一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份,2012年9月11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在广州联合交易园区  相似文献   

6.
《商》2016,(15)
2014年利马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角"的成功落幕,标志着我国在碳汇交易项目上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碳排放权交易下的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机制,不仅可以促进减排,而且可以增收扶贫,对发展我国碳金融创新模式具有重大意义。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整下,跨区域的林业碳汇项目可以降低各地区减排成本,促进区域内固碳增汇。通过建立区域性农林碳汇融资担保监管机制协调机构从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均衡各方利益,更好的解决我国雾霾、PM2.5等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货币化。  相似文献   

7.
两种节能政策工具的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现有节能政策的基础上,以社会节能总成本的视角建立了命令-控制型政策和基于市场的可交易节能证书机制的数学模型。比较分析了两种节能政策的节能成本和效率,并给出一个算例,结果证明了在不考虑市场交易成本的条件下,可交易节能证书机制更能激励企业积极节能,实现全社会节能总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双碳”目标战略指导下,提升碳排放效率成为各地区追求的发展目标。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运行以来,其促进企业碳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逐步显现。为评价碳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同时鉴于数据可得性和完整性,本文以2006-2021年7个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省、直辖市为实验组,剩余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控制组进行分析:首先,基于非期望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碳交易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再利用空间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空间溢出视角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不仅对本地区的碳排放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相邻地区的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应进一步释放碳排放权市场的碳减排效应,扩大行业覆盖面和主体参与范围,关注国际碳交易动态,助力碳排放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9.
王兴娟 《商业会计》2011,(34):46-47
世界各国在《京都议定书》的基础上都积极制定减排目标,国际市场上的碳排放权交易发展快速,如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体系、欧洲气候交易所等。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企业也面临着如何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会计核算的问题。针对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目前会计学界的观点基本一致,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外购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决定与最优出口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杨来科 《财贸经济》2011,(7):70-77,136
本文分析了总量控制和交易、基准排放和信用两种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价格决定原理,并以边际减排成本等于市场均衡价格为基础,分析《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国际碳排放权交易规模和利益分配不公等情况;然后构建两阶段模型,讨论“非附件B国家”碳排放权出口规模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并通过估测中国碳排放权出口规模决定因素的函数值或参数值,计算中国第1承诺期的最优出口量;最后提出中国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环境危机凸显,特别是严重的空气污染,不仅给人民生活造成了困扰,也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埋下了隐患。这使得全球将环境治理的重心放在寻找有效的污染防治机制上。而实践证明,碳排放权交易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污染治理模式,将其作为一种政策型工具引入企业的排污治理中,是当下最切实可行的治污减排办法。本文着眼于企业,研究范围锁定在有强制减排任务的企业中,从碳排放的减排循环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控排企业碳会计流程进行了梳理,说明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是碳会计中的重要部分,是碳会计与交易市场接轨的重要纽带。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自用或出售的角度考虑,按不同的交易目的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账务处理分为初始取得和实际耗用两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波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权交易将在我国未来的减排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当前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剧烈波动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是现阶段面临的紧要问题。本文对我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的深圳、天津、北京等地区的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针对其量少价差大的特点,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剖析了其原因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稳定机制,同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是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控制的有效手段,而双向拍卖机制作为一种高效的价格形成机制广泛应用于各种金融及其衍生市场中。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传统的单向拍卖模式效率较低,而双向拍卖机制的引入可有效提升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本文在全面回顾和分析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及交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碳排放权双向拍卖机制,并阐述其交易规则及效率,以期对我国未来不断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肖懿 《中国商论》2024,(6):124-129
在“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开展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论如下:(1)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的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这一提升效应长期存在,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时滞性。(2)碳交易试点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实现碳生产率的提升。(3)碳交易试点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和高经济水平城市的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本文在实证层面上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宏观效应研究,同时为碳交易市场持续发挥作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低碳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力的今天,控制温室气体尤其是C02的排放成为各国经济的约束条件,该文从信号传递、不确定性、政策的可行性、公平性以及减排效果五个方面对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进行比较,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减排机制。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4,(10)
在新常态背景下,绿色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必然选择的途径。碳金融市场在世界各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目前,作为一种市场化的交易手段,碳排放权交易已经成为了西方先进国家实现减排目标、降低绿色经济发展成本的一种手段并逐渐趋向成熟。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我国碳金融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市场整合加剧市场竞争,倒逼企业通过节能减排等手段降低相关成本,促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利用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检验市场整合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主要机制。研究发现,市场整合有效降低了区域碳排放,且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更换模型估计法、考虑内生性问题、考虑政策滞后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基于分层回归的机制分析发现,市场整合加剧市场竞争,激励企业通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减少能源消费、提高碳排放配置效率等渠道产生减排效应。基于门槛面板模型、分组回归法和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考察影响市场整合减排机制的主要外部因素。估计结果表明,在更富创新活力和减排规制更强的地区,减排效应更显著。鉴于此,我国应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各种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引导、激励企业转向绿色集约生产,逐步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完善中央对地方的激励机制,通过“做对激励”引导地方放弃保护主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更大范围发挥市场竞争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宣布了温室气体排放减排目标,即将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实现这一目标将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左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现这一目标要靠政府继续出台刺激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并将政策的实施落到实处,也要靠每个企业和每个人去实践低碳之路。目前很多企业都在考虑这个减排目标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低碳经济的盛行,世界各国不断推出碳税、碳汇、碳关税、碳金融、碳交易和CDM项目。中国也于2008年开始试点建立碳交易市场,在各试点城市基础上将于2017年建立全国碳市场。而作为能源大省的安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对企业强制减排,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但是其实现减排过程中没有完善和利用碳交易市场,减排成本较高。所以文章首先对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再对建立和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协定暂时不承担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中设定的三种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并且我国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CDM项目的最大卖方。本文针对CDM项目,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