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源外包简单来说,是将某一资源交由独立的第三方完成,目的是实现企业资源效率的最大化,资源外包目前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和运用。以1994-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采用DEAP软件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再将全要素生产率与我国汽车行业的资源外包率进行回归分析,以检验我国汽车行业资源外包的生产率效应,结果证明资源外包程度对汽车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并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1981—2008年的实际数据,测度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对我国外包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包贸易进口的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互为格朗杰原因,外包贸易的进口促进了我国生产效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加大我国外包贸易的进口。外包贸易出口的增加不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格朗杰原因,但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外包贸易的出口。 相似文献
3.
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跨国生产协作成本与国际贸易壁垒大幅下降。国际生产分工深入到产品内部,由产品间分工逐渐向产品内分工转变,近些年来国际外包的蓬勃发展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通常情况下,外包行为会对外包双方的生产率产生影响,研究外包的生产率效应是近年来的理论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5.
李丹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4,(10):150-151
国际服务外包已经成为继20世纪制造业全球大转移之后,不可逆转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和转移方式。近年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国的就业增长。本文将从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背景现状、就业效应、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件外包是兴起最早、发展最成熟的服务外包形式。深入研究影响我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发展的因素对于政府和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我国在国际软件外包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和深度访谈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对我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可能产生影响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政治环境、企业能力和人才成本等五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环境、制度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宏观层面因素对承接能力的提升有显著影响,其中制度环境影响最大,其次是市场环境,再次是政治环境;而企业能力和人才成本等微观层面因素表现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信息技术外包(ITO)、商业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是目前可供我国企业选择的三种主要服务外包模式。通过实施完善市场发展战略、改善市场环境等措施,我国可以发挥在这一领域的潜在优势,培育先进的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能耗低、附加值高,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因此,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成为我国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加强服务人才的培养;大力培育本土品牌,拓展国际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创建国家级的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9.
西安IT企业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西安以其良好的人力资源、成本等优势逐渐成为国外众多发包商理想的软件外包基地,西安软件外包产业初具规模。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通过对西安IT企业问卷调查,分析影响西安IT企业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软件外包市场的发展"、"发包国的外包需求"、"企业的声誉和品牌"、"承接大型项目经验"和"专业技术人才"是影响西安IT企业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最主要因素。在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市场、企业、人才、产业四个方面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中国势必要大力承接大量附加值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因此,着力打造中国服务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可通过优惠政策倾斜、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品牌企业、加强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加快服务业改革等措施打造中国服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国际贸易新形式的外包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把原本在内部完成的活动委托给企业以外的主体去完成,对发包国和承接国的生产率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从外包视角关注国际贸易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学最新的一个研究领域。文章从研究方法、经验证据和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在中国的适应性三个方面对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做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12.
跨国外包对接包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Antraes(2005)中间品选择模型,结合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的动态特征构建南北方国家之间中间品生产合作的模型,从北方国家技术转移与接包方技术吸收能力建设两个视角探索接包方发展创新能力的因素,提出外包项目动态升级情境下接包方获得的创新激励效应。在此基础上,论文通过回归分析模型检验外包生产对当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结论表明,各地承接外包的出口对当地创新活动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跨国外包的承接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我国2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就跨国外包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跨国外包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跨国外包会阻碍未超过发展门槛行业的技术进步,会促进超过发展门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但跨国外包对我国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对超过发展门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外包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影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际外包为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产品内分工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正逐渐从垂直FDI为主导向国际外包为主导的方向演变。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国际外包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并快速切入全球高技术产业链条。通过调整产业升级思路、提高交易制度的效率、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和注重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努力,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好地实现国际外包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外包率的测量及行业差异——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Feenstra和Hanson计算外包率的方法和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1997-2006年34个工业行业的总体外包率、物质外包率和服务外包率分别进行了测量,然后按照要素密集度、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对工业行业外包率进行了分组计算,最后测算了工业行业中不同类型的服务外包率。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行业的外包率稳步提升;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外包率增长较快,高技术水平以及高开放度行业外包率明显高于低技术水平和低开放度行业;服务外包率普遍偏低,生产性和分配性服务业外包率高于消费性和社会性服务业外包率。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提升我国工业行业外包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一个显著行为特征就是纷纷将其非核心业务活动交给外部企业执行,业务外包得到蓬勃发展。通过分析跨国公司业务外包的动因及其必要的条件,以期对我国企业承接外包,以及我国跨国企业开展离岸发包活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发展服务外包是合肥市作为中部崛起、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合肥市服务外包产业SWOT分析表明,合肥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同时需要注意及时解决外包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际外包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1981-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专用要素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笔者将国际外包的经济效应分解为产出技术效应和成本技术效应,对外包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城乡人力资本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收入差距与中间品贸易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中间品贸易进口和贸易结构的升级则是导致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因而,缩小城乡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应该成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长期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总体评估与趋势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表现为市场容量迅速扩充的同时竞争格局和供需结构不断调整;离岸外包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外包形式,也蕴涵着成长中的社会矛盾.未来服务外包在业务类型、服务领域、主导决定因素、服务提供商发展方向以及外包合同等方面呈现五大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服务外包的路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