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西部长江经济带需要快速发展和崛起。分析了中心节点城市在流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武汉为例,分析其在湖北长江经济带中的能级,并指出发挥武汉龙头带动作用的四个着力点是: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增长极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产业协调与带动作用、发挥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对外合作功能。  相似文献   

2.
杨剑飞 《商》2012,(17):214-215
分别从流入规模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实证分析分布差异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关于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是富民之源.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是促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商贸物流建设是永川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永川商贸物流建设的分析,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和推动永川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经济联系为衡量指标形成的城市经济圈相对以行政区为主导而形成的城市行政圈来说,前者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更好。京广高铁通车对沿线地区6省市、2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联系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京广高铁城市经济带经济联系,并试图比较京广高铁城市经济带内各城市经济圈与之城市行政圈之间的差异性,提出以经济圈为主导将京广高铁沿线城市打造成京广高铁城市经济带,将有助于为京广高铁形成及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珠江—西江流域连接我国西南、华南的重要水上通道,2014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市的2013年的10项指标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广州、佛山、南宁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发达城市,贵港、来宾、云浮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相对落后城市。研究还提出了缩小区域内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提升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连锁与特许》2004,(10):42-43
依托区域背景"希望广场"应运而生 最近的研究表明,沿长江经济带中,一些中等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如九江、芜湖、江阴等城市……以江阴为例,近15年,江阴GDP增长一直保持在12%以上.经济的发展缘于产业的发展,而产业化则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将扩大,同时由于区域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沿江高速和同三国道等区域交通干线的建成,正如有关学者提出的,可能会加速导致沿江经济带中的沿江城市群的形成.对江阴而言,作为长江下游新兴的现代化工业港口城市,其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区域的商贸中心城市是可以预期的.  相似文献   

7.
李彬 《市场论坛》2012,(3):21-22,35
打造西江经济带是广西发展区域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就如何推动西江经济带发展、提高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水平提出了培育主导产业、构建核心城市和江海联动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修船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修船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开始走向世界.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修船大国.世界修船中心已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区位转移.并初具雏形.为中国修船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我国修船业已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带.即以大连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区域经济带.以舟山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带.  相似文献   

9.
物流畅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崛起的关键。中国西北段是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黄金段,而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银川、西宁作为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对于西北段物流畅通至关重要。从国家的宏观定位来看,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全国性节点城市,西宁、银川为区域性节点城市;从现状来看,西北地区已经形成了铁路为主、公路和航运为辅的物流系统,以铁路物流为主的格局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从各自的自然人文禀赋和发展水平差异来看,五个节点城市应当各有分工,将兰州作为西部物流中心和大陆物流几何中心,西安作为西部物流商贸中心和大型出版物流基地,乌鲁木齐作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西宁作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银川作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同时,要在功能定位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搭建区域物流基础平台和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动各地区物流体系衔接与协调,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现代物流体系,实现西北段城市物流节点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的竞争格局逐渐由企业竞争演变为地区间产业集群的竞争.城市经济带的发展及其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并正在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基于国内外城市经济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经验比较,通过对沈大经济带的实地调研与测算,探讨了其范围界定及特点,以为其开发与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北线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2009、2012年三个时间截面数据,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北线10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度分析,重点分析了北线城市空间联系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空间联系较弱,城市间的绝对差异在逐渐的扩大,相对差异出现减小的趋势,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匹配;(2)乌鲁木齐处于北线城市流强度的高值中心区,与外围相邻城市的梯度差异在减小,辐射效应显现,而与相距较远城市间的梯度差异增大;(3)城市流强度空间格局变化较大,基本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分成三个大类,进而运用优势粗糙集方法对聚类结果做进一步分析,找出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核心影响因素,对聚类分析法不能判别的核心影响因素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西南区域物流发展水平高于西北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物流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V”字形分布,临近中部和边境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高于内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铁路营业里程和互联网宽带数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质上是商品流通之路,是经贸合作平台,流通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我国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开启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会加剧国内相关城市的竞争,并影响地区和国际之间的竞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建设,应探寻节点城市大通关协作机制,构建经贸发展绿色通道;以推进贸易便利化为契机,加快提升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前期基础建设,为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空间打下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20,(3)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出发,为打造西安在经济带中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采用比较分析法,从成都、重庆、西安的经济发展现状、金融发展现状、以及金融生态环境三大方面进行数据对比。总结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商》2015,(5)
本文主要基于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发展背景下地区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改善后的波士顿矩阵法筛选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以宜昌市现有产业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提出建议促进作为重要节点的地区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5)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是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沿线国内城市和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西北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心城市,其对外经济发展将受到这一战略构想的影响。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概念提出出发,宏观分析了西安在丝路起点的战略位置,并从落实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深度分析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影响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分析和产业结构分析中有重要的用途.对芜湖市的三大产业构建了偏离份额模型,并应用构建的偏离份额模型分析了芜湖市三次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城市中的竞争力,发现芜湖在发展农业和第二产业方面在长江经济带具备区位优势,拥有较有利的增长结构,但相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其他城市,芜湖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在收集201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的基础上,从经济联系品级圈、经济联系可达性和经济联系互动量3方面,定量分析江西省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联系。结果表明:江西省在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品级圈中为三级中心省份;江西省与其周边省份的可达性较好,而与贵州、云南两省交通联系亟需改善;空间距离对江西省与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互动量影响显著。依据获得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付鑫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7):252-253
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以及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节点,其周边的交通网络系统的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空间形态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现有的中心城市以及区域交通网络规划以及改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区域交通网络规划及优化方法的不足,指出了中心城市周边的交通网络形成以及不断优化过程中,个体出行行为应当作为交通网络系统优化的根本依据,并据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出行行为的中心城市周边交通网络系统的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晶  张中强 《商业时代》2007,(31):111-112,105
目前我国对生态城市建设评价均以行政区域为界,本文首次将徐(州)—连(云港)经济带作为整体研究对象,研究其1995-2005年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及发展的状况。本文首先构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研究徐连经济带生态城市建设能力,找出影响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从而找到加强徐连经济带生态城市建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