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财政部于1997年5月和7月分别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该准则和制度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将财政部原制定发布的自198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与这次新制定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作一比较,可以归纳出事业单位会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郭磊 《财经界(学术)》2010,(16):170-170
财政部于1997年制订并发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又发布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从而构建起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本文针对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改革的措施,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践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和1997年7月,财政部分别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于1998年1月1日开始实施.随后,财政部又相继发布了中小学校、高等学校、医院、科学事业单位和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些会计制度共同构成了现行的事业单位基本会计制度体系,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真实完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按照<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的正式生效.与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相比,2008年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在适用范围上有所扩大,其中包括把事业单位的大部分人群纳入到了<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在我国许多行业都开始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其中事业单位从合理合法用工角度对本单位的一些辅助岗位也采用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本文就劳务派遣三方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增强了具体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有利于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本文借此展开分析,思考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问题,试图为有关单位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金收支渠道和会计核算也日趋多元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将不断加大.收付实现制会计已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收支活动.实行权责发生制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和财务运行状况,有利于事业单位了解其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有利于事业单位对这些经济资源的状况和使用效果做出正确评价,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合理化和资金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在介绍权责发生制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缺陷,提出了事业单位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1997年我国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制定并发布了"一则三制"(<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从市场经济环境的巨大的变化,政府职能的转换、政府监督的加强以及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主要内容,进行着一系列改革等,均可看出政府和市场对政府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政府财务报告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了,从而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在预算会计制度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9.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为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参照和指导.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期望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提出一定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保留预算会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明显地向企业会计制度迈进了一大步.本文首先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申 《财经论丛》2008,(1):84-88
会计真实不仅是会计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文章采用法学分析方法,借鉴司法诉讼中的实体真实与程序公正之法学理论,对比从会计信息使用人、编制人提出的会计真实标准后,认为"结论可核"与"方法公开"才是会计真实之现实标准,而报表日价格与改进后的报表附注,是实现结论可核与方法公开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会计系统结构以会计系统为基础,从制度的角度客观地描述会计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目的是弄清现行会计系统的制度安排以及这种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串行”会计系统结构是适合单一产权主体要求的。随着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与产权交易的市场化,会计系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生了由多个目标与理论支持的能同时产生符合不同要求的并行会计系统结构。文章提出,构建网络化会计系统结构需要变革设计目标,变革技术手段,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时性,变革会计系统结构中的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小企业占全国企业的绝大多数,为了规范小企业国家财政部制定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对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完善会计制度,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的基础,而计量属性的选择又是会计计量的核心。所以,为了能够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计量中选择的计量属性是否公允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普遍存在的关联方交易严重影响交易价值的公允性;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判断选择。为此,在我国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进行重新定位,但是,通过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的分析,发现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到客户管理层就职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的一个重要职业选择,但监管机构对审计质量和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担忧引发了对此类现象的严格监管.本文基于2002年~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CFO的变更事件,从审计师的职业谨慎性出发,探讨了CFO审计师经历、"旋转门"现象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CFO审计师经历能提高会计稳健性;"旋转门"现象并没有削弱公司会计稳健性;相比仅有审计师经历的新聘任CFO,"旋转门"现象下的CFO能更快地融入新公司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规定是我国会计计量中对会计计量属性有了新的选择。通过对"公允价值"在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回顾,由"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学术界引发的争论的思考,着重论述"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优缺点及现阶段如何对待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保障其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资源普遍存在突出的“公地悲剧”和“外部性”的产权困境。本文以此为命题缘起,提出旨在实现会计产权功能,化解生态产权困境,提高生态产权效率的一种边缘交叉新学科——生态产权会计学。并且通过界定其基本定位、目标、职能及主要研究内容,描述了生态产权会计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McNair (1991) discusses the "proper compromises" made by junior auditors in large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by arguing that the conflict between high-quality and low-cost auditing leads to "ethically ambivalent" behavior. Specifically, McNair provides evidence that succes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a public accounting career requires auditors to complete quality audits in an unreasonably short period of time. Completing quality audits within insufficient time constraints puts junior auditors in the following dilemma: report time truthfully and fail versus underreport time and succeed. We reevaluate this conflict approximately one decade after McNair's study and provide evidence that pressures toward "ethical ambivalence" have been reduced in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相似文献   

19.
The development of legislation determining corporate behaviour is a fascinating topic, offering insight into the societal problems of corporate enterprise as they are related to their accounting, their administration, and their external reporting.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specific implications for accounting are examined:
  • -Should accountants get involved in social auditing and are they the ‘core’ persons in corporate social accounting systems?
  • -Should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become obligatory and to what extent?
  •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accounting systems is suggested and quidelines for its auditing are proposed.
  • -A tentative set of social auditing standard is outlined together with its methodological accompaniments.
  •   相似文献   

    20.
        
    Recently within the critical accounting literature Funnell (1998) has argued that accounting was implicated in the Holocaust. This charge is primarily related to the technical, mathematical nature of accounting and its ability to dehumanise individuals. Broadbent (1998, see also DeMoss and McCann, 1997) has also contended that "accounting logic" excludes emotion. She suggests that a more emancipatory form of accounting could be possible if emotion were given a voice and allowed to be heard within accounting discourse (see also Kjonstad and Wilmott, 1995). 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emotion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accounting education and in particular emotional commitment to other individuals should be encouraged. It is suggested that one way to do this may be through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increasing ethical commitment to other individuals may go some way towards combating the tendency for accountancy to dehumanise other people. While there have been specific studies of ethics and accounting education there has, as yet, been little open debate about what the objectives of accounting ethics education should be or the specific techniques that could be used to meet the desired aims. 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accountancy has become dangerously dehumanised and tha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ives for any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must be to develop an empathy with "the other". The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s within the medical, legal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 in order to suggest some specific methods which could be employed in order to re-humanise accountancy and develop a sense of moral commitment towards other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