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兴群 《致富时代》2011,(8):186-186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为克服以绝对精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局限,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思想体系的基本价值,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一个基本价值,是其价值维度的最高目标;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消费观具有三个逻辑层次:工具层次——作为社会产品的物质性消耗,消费是生产的手段;价值层次——作为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价值评判标准;本质层次——消费推进人的需要的发展及满足,其本真意义体现为人本质的确证及实现。马克思消费观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对消费的作用、地位及本质的系统性、整体性认识,拓展并深化了消费的科学内涵,对当今诸多现实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伟大价值目标,也是历史发展赋予我们的时代任务。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我国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也都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素萍 《中国市场》2012,(40):69-70,73
围绕当前科学发展观对追求GDP的批判与超越,客观深入反思发展的属人性,即价值之维。传统发展价值观是单一的"物"或"统摄自然"的自身发展逻辑,背离了价值属人的规则,因此凸显出一个问题,即封闭的交往空间、狭隘的交往规模和僵化的交往制度,自然导致"反发展"的产生,挖掘马克思的发展价值思想,重构发展价值观,其旨趣就是使自然、人以及社会走向一种共同发展和互养相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的,其逻辑机理为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所包含,其价值旨归同共享发展理念的永恒愿景相一致。共享发展理念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产生的发展理念,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做了一次伟大的正名,并提供了新的遵循。  相似文献   

6.
价值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价值尺度必须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因此价值尺度与价值量都是随着生产关系变化而改变的相对量,不同生产关系下的价值量没有直接的可比性。对斯密的误解所产生的追求逻辑一致性的价值理论,致使人们将仅仅适应于非货币性简单商品交换的劳动价值论应用于性质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忽视了绝对性的价值量与相对性的"生产价格"量之间在逻辑上的不可统一性,因此产生了古典学派体系中的严重逻辑矛盾。理论和事实证明,以"实体"为基础的绝对性劳动价值论,与马克思所要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本质是格格不入的。只有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相对性价值理论,才能够真正成为其理论基础,从而是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和安德森“命运共同体”理论为基础,探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当代中国国家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价值.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以单位制为基础,已不能适应当下经济社会的剧烈转型,亦无法应对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扁平化变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顺利转型,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中国能否顺利实现经济社会转型,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结合中国国情,本文提出了符合共享发展和国家共同体理念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囿于马克思文本中个别字句和结论的束缚,更不受人学体系建构的限制,而是始终从时代和现实实践的需要出发,依照马克思本人思想逻辑的发展,来揭示人学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变革以及人学的精神实质,从而为当代中国人学发展和创新提供方法上的引导,是当代人学研究的一般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9.
张倩  张磊  王谦 《华商》2008,(7):100-101
人的价值追求作为一种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理想追求,是主体本质力量的重要表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对自身价值理想的实现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终极目标和渐进性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民”的不同维度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个人、他人和共同体之间和睦相处的独特特征。和平贯穿每一代中国人民的基因,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14亿人口的现实国情奠定了特殊的机遇与挑战。与西方式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人本逻辑”,坚持以“人”为自身的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11.
分工、交易与协同劳动创造价值乃是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一般形式,基于劳动价值论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被作为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主体内容。《资本论》第1、2、3卷分别从历史维度、逻辑形态和具体形式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企业是劳动合约的实体形式,劳动者通过协同在企业中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统领着马克思经济体系的各个范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企业理论依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2.
商品两因素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经济理论的体系.但是,商品两因素理论有一些问题:在决定价值的因素中排除使用价值是否合理?决定价值的是否仅仅是劳动?商品两因素的体系是否舍乎逻辑?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曹莹 《消费导刊》2010,(5):140-140
马克思主义人学贯彻马克思主义始终,在当代渐渐凸显出来,是对人所作的高层次的思考。马克思人学内涵十分丰富,其关于的人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关注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章从马克思人学理论基础入手,从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性、全面发展性为切入点,论述马克思主义人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洁 《现代商贸工业》2023,(23):159-161
马克思在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使用了“人化自然”一词,并由此形成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马克思这一科学理论的形成是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具象化考察和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发展完成的。马克思人化自然概念的客观性、双向性、实践性及其价值走向凸显了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中的生态意蕴。在新时代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研究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形成发展,延展人化自然观中的生态意蕴,不仅能够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指引,并且能够构建更为健康有序的“自然的人化”模式,实现“人的自然化”,建立起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相互交融的情感联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共同体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它既制约着个体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城市这一共同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公民集体的集合,它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突显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作为传承马克思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念为战略内涵的社会治理理论要求中国在当前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关键期、传统城镇化建设转型期,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使新型城镇化道路行稳致远。这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构建智慧、生态、公平可持续的人民的共同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6.
孙岩岩 《消费导刊》2014,(11):258-258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构建了科学的劳动及其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的理论基础,文章以“自由自觉的活动”作为劳动价值理论的逻辑起点,探讨其理论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7.
人的类本质异化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内容。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发现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因此他把人看作是普遍的、自由的、对象性的存在物,从而与人的类本质异化相区别。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存在异化问题,因此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异化理论在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中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赵月 《华商》2008,(4):92-93
费尔巴哈把人仅仅看作是对象性存在物,不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的发展为内核,具体指明了人实现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和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19.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分属不同的学科,但其在理论逻辑、教育方式、内容上有其内在一致性,二者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高校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路径入手,明晰其内在逻辑的交互性;探寻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和意义价值,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包容性增长本质上是协调和共享的增长,其逻辑起点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并以此推进社会的进步。包容性增长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现社会和谐,降低经济增长进程中的不稳定性,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协调处理好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和和谐性,政策指向应围绕这个目标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