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充分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合理和适度的保护我国的国内产业和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将分两期登载《保护国内产业促进对外贸易》一文,本期特别介绍美、日两国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下期介绍欧盟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以及美、日、欧应对贸易摩擦机制对我国的启示,敬请读者留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研究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充分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合理和适度地保护我国的国内产业和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刊分两期登载《保护国内产业促进对外贸易》一文,上期介绍了美、日两国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本期将介绍欧盟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以及美、日、欧应对贸易摩擦机制对我国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除了要继续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作用外,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是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行业协会应对贸易摩擦进行SWOT分析,旨在进一步发掘行业协会在解决贸易摩擦方面的优势,找出亟须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更好发挥其在应对贸易摩擦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贸易摩擦新动向的切实把握基础上,从中小企业应对出口贸易摩擦的理论支持及建构主体间协同的角度,深入探讨制约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并从强化中小企业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的建构主体间协同力,推动其应对出口贸易摩擦的理念转型,健全其出口贸易摩擦预警系统的工作机制等方面,给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济与贸易往来的迅猛发展,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同样呈现高发态势,本文结合我国贸易摩擦的特点从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营造良好外贸环境等角度对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摩擦的特征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中国市场》2007,(31):7-9
本文围绕21世纪国际贸易摩擦的特征及我国的对策这一中心,探讨了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的显著特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加快制度的调整与创新;注重自主创新及技术认证工作;建立政府、行业、企业的多元应对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常娥 《财贸经济》2005,(10):73-75
应对贸易摩擦需要有相当的策略与技巧,但我国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对此认识不足.根据多边贸易体制的和当代各国在这一方面的实践,提高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与技巧,首先需要以平常心看待贸易摩擦,其次是要能够对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进行准确的预警,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借助第三方力量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贸易摩擦,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贸易摩擦所引起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贸易摩擦高发期中国之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也频繁发生,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积极、正确地应对贸易摩擦,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当前所遭遇的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和原因的分析,对中国应如何应对贸易摩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遭遇贸易摩擦数量及强度呈增长趋势,并逐渐从传统市场扩散到新兴市场,涉及的行业及产品向高端延伸,惩罚性措施也越来越严苛.我国行业协会在应对贸易摩擦中却存在角色缺位问题,主要是由于行业协会运行体制不合理、服务意识不强、职责不清、人才匮乏、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行业协会应充当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行业信息预警机制,积极代表企业应对各类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0.
中日蔬菜贸易摩擦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以来,中日蔬菜贸易摩擦不断。本文在概述中日蔬菜贸易摩擦过程的基础上,从成因、依据、福利和应对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我国应积极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妥善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及时跟踪产品的有关信息,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蔬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发展蔬菜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竞争秩序、不断强化主体意识,逐步提高企业应诉能力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高额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过高、贸易摩擦等。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强制结售汇制、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等现象是导致这三个问题的主要因素。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扩大内需,成立中介性质的进出口公司,开放市场、调整汇率;鼓励国内优秀企业对外投资,规范政府引资行为;完善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法律体系,构建"四位一体"的应对贸易摩擦机制,善于利用WTO框架下的贸易争端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2.
截至去年11月3日,去年已有19个国家(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有关人士指出,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汇率问题、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异常严峻。本文首先以广东省为例,来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新动向。其次,分析了国际贸易摩擦主要的特点。同时,从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摩擦、争端解决机制;突出重点,继续抓好大案要案的应对;要讲究策略,不断改善应对方法;注重政治关系对贸易摩擦的解决,利用西方国家的院外民主争取自身的贸易利益和产业、企业利益;要加强能力建设,提高运用规则的水平等方面就如何应对我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作为我国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小企业应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呢?本文将对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如何对待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 ,正确估计和认识贸易摩擦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辩证、理性地看待贸易摩擦 ,充分运用WTO规则并积极依法应对贸易摩擦 ,通过磋商妥善处理因贸易摩擦引发的问题 ,对于进一步做好加入WTO后的各项应对工作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分析了我国所遭遇贸易摩擦的特点及原因 ,并提出看待贸易摩擦的正常心态和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出口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因素,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中国的出口产品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在应对贸易摩擦方面可以向邻国的日本学习。从日本应对日美贸易摩擦的六十年的经验,我国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注意双边谈判中的谈判手段,和对美国议员和利益集团的游说;利用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摩擦。通过自主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的建设,不断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实现销售市场的多元化,以减小贸易摩擦。加强行业行会的建设,以更紧密地联系企业和政府,使贸易信息更加快速有效地传递,企业更为有效地改变出口方式应对摩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从1949年的41.3亿到2018年的305100亿,近70年间中国的贸易总额翻了7387倍,201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在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的同时,我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数量也连续增加,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情况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问题。如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已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为此,认真研究和分析近年来中国所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及主要特征,构建科学有效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对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为我国企业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关于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必要性,探讨了企业应对贸易摩擦主动性因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贸易摩擦日益成为阻碍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前人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历程、特点、成因和应对策略等进行综述,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具有复杂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应多管齐下,协同应对,建议加强宏观协调,调整贸易政策,鼓励积极应诉,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双边和多边贸易体系,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9.
孙磊  谭波 《商业时代》2015,(6):30-32
本文沿着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逻辑顺序,对主流贸易理论中解释贸易摩擦成因的重商主义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特定要素与S-S定理、国际贸易扭曲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GBS理论、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以及经济再平衡调整与贸易摩擦八部分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每种理论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局限性的分析,明确了关于贸易摩擦成因理论分析的完整体系。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分析与回顾为我国贸易摩擦应对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美、日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对日美、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状况的回顾,本文提出在贸易摩擦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利用贸易摩擦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借鉴日本贸易谈判应对经验,抵制贸易摩擦给人民币升值和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压力,更多地运用世贸组织等多边贸易摩擦解决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