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1—2022年UN Comtrade数据库HS2分位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分析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和互补性。研究表明:我国出口日本农产品结构多元化,出口的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向加工制品转变;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贸易中,水产制品、蔬菜制品、其他动物产品以及树胶、树脂及其他植物汁等几大类农产品具有综合优势,编织用植物具有很大的贸易潜力;在中日农产品贸易中,以产品的竞争性为基础,互补性为导向,才更贴合现实的双边贸易。因此,为实现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提升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瞄准日本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紧抓国际机遇,深化中日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日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目前中日农产品贸易有滑坡的趋势。本文利用竞争力指数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理论,针对中日两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测算,并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对我国农产品向日本出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稳步增加,日本作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对象国的地位不断稳固,中国农产品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的潜力仍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出口增速缓慢。面对日本农产品贸易保护严重及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不利局面,我国应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主要目标,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近几年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速下降的情况,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是中韩两国主要的贸易商品之一,2014年,中韩农产品双边贸易额达到了两千亿美元。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三个指标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结论认为,中韩农产品出口的竞争性不强,且中国农产品的平均竞争力在韩国之上;中韩农产品的出口互补性大,且中对韩出口的结构匹配度大于韩对中出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出口已经远远超越了日本,但对日本的双边贸易保持着逆差.中日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上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仍比日本弱,部分细分产品的竞争力高于日本;双方优势产品重舍度较低,贸易以互补为主,双边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四川省农产品进出口的特点,选用生产成本和贸易竞争力指数法实证分析了四川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提出了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国,两国贸易关系相当密切。本文采用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市场的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输日农产品增长主要由日本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所引致;产品结构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输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输日增长产生阻碍作用。为扩大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本文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1996~2013年HS农产品6位编码共计达727种农产品的贸易数据,借鉴对出口增长因素分析的创新型研究方法,从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原因,以及这三元边际变量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扩展边际不是中国对日农产品增长的主要原因,即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以量取胜的基本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数量边际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价格边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且,价格边际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强弱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相似性指数高于市场相似性指数,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不是以竞争为主;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业领域内的合作将有利于强化产品差异、缓解农产品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中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RCA指数、相似度指数、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对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农产品贸易结合度不断提高;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农产品竞争力提升效应,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市场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WMS)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和贸易竞争力(TC)指数,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与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虽然在有些年份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总的来看,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并不高,需要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周边市场,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农产品出口已经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本文系统分析了农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以及出口经营主体结构的特征与变化,并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以及国际市场份额等评价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显示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总体反映了我国农业资源的禀赋和比较优势特征,主要集中在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但与农产品出口大国相比,整体竞争力弱,处于低竞争劣势,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农业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本文主要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结合浙江农产品贸易现状对浙江出口农产品作了竞争优势分析,通过分析揭示了我省农产品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明显优势,如水果、茶叶、蚕丝、蔬菜、食用菌以及禽畜、水产品等都有较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扩大浙江优势农产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及其次生危害使日本农业遭受重创,地震后数月,我国对日农产品贸易居高不下,尽管2012年受政治因素影响我国许多产品对日出口明显下滑,但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仍有扩大趋势,这是地震所带来的刚性需求所致。东日本大地震为中国扩大对日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契机,我国应引进先进技术及农业管理理念、加大对日本农业企业招商力度、树立品牌意识、实现现代化营销,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努力扩大对日农产品出口,缩小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状况分析 研究一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有多种方法和指标,比较常用的是贸易专业化指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简称TSC),也称出口竞争力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部门,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出口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贸易变动趋势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2008年农产品和对外贸易的现状,得出无论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还是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看来,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都呈现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日本和韩国是山东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因此,研究山东省对日韩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对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进行测算,得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种类最为丰富,区域市场占有份额普遍较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疆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在探究原因的基础上,对提高新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发展较快,对带动两国双边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基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G-L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 & Mc 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采用UN COMTRADE数据库中中日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和日本整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增加量主要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提供的,提出应加强农产品间、产业内贸易优势互补,深化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和农产品出口较多的省份。本文通过国际竞争力指数来分析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从中找出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在需求和供给方面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增加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措施,以此提高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