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男女     
洪阳 《商界》2005,(9):83-85
周庆娣总也记得第一次见到朱强时的情景。9年前,她到北京出差,去某职能部门找一位同乡。到了办公室,同乡不在,他的同事告诉她他出去了。那位同事问,有很着急的事么?她讲,我来北京出差,来看看他,顺便蹭餐饭。同事说,没关系,我请你吃饭。她就这样跟着这位第一次见面的陌生男人去吃饭,这对她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这位同事就是朱强。  相似文献   

2.
午餐基金     
去年复天,我在纽约市曼哈顿联合广场一家嘈杂的亚洲餐馆见到了一位朋友。我们曾在同一家公司任职,而见面时他正在找工作,并建立着自己的人脉网络。  相似文献   

3.
杨云 《上海商业》2010,(4):56-58
认识香格纳的洋老板也有十六年了.他是个瑞士人,叫Lorenz Helbling,他幽默地把Helbling又笑译成"何浦林",这就是他的中文名字.何浦林是上海艺术画廊老板中唯一的一位正宗的欧洲人. 和他第一次见面,那是在上海美术馆的一个展览会上,我们好几个朋友都兴高采烈地在门口等主办人,突然迎面来了一个外国人,他潇洒地骑着一辆"山地"自行车,向我们微笑着点了点头,说了一句不太熟练的中国话:您们好!我想:他一定是画展的主办人,这策展人怎么会是一个洋人?  相似文献   

4.
他是我们见过的第一位说话腼腆的老总。他说:我懂技术,做生意不行。诚实、谦虚、务实,这些与他对一家业内有“黄埔军校”之称的企业的感情一脉相承。他想突破,想发展,却充满困惑。  相似文献   

5.
谢园  孙珺  李欣  蒋潇琼  崔文花 《成功营销》2012,(9):I0016-I0018
初见别星.风风火火.却又时刻带着充满亲和力的微笑.见面一句“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瞬间减少了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呈现着他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6.
曾晓 《商界名家》2005,(6):88-89
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不会否认.他是一位非常具有个人魅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拥有企业家的胆识和资深管理顾问的睿智。从他严谨而又深刻的文章里,从他儒雅而又不失风趣的谈吐中,我们领略了他思想的火花.并深切感受到一份对于时代.对于社会的深沉的责任感.这在我们商品化如此广泛和彻底的今天.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7.
老总论道     
《中国报业》2010,(4):6-6
本期我们把“老总论道”提前,因为我们认为3位老总所谈的问题都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干音盼是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在报社内部一次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出,人民日报的干部应该是具有“五心”的干部,即以赤诚心履职、以进取心做事、以平常心做人、以敬畏心担当、以白省心律己。我们认为,这“五心”的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对各级报社尤其是党报社的干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征得他的同意。我们节选了其中一部分,冠以现在的标题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8.
美国某公司总裁Jemes先生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即便是和他在广州星巴克咖啡馆的一次聊天,也总能让我从他那里学到不少经商之道。 “市场立本、流通盈利、销售为先”:这就是他告诉我的成功“秘诀”:随即,他给我举了个例子。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见面,北京东方祥瑞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东就递过来3张名片,分别是他在不同时期所使用的。相同的是名字和联络方式,不同的是企业名称的展示方式。“业务其实一直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三张名片浓缩了我这些年做外贸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0.
三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春风送暖。记者拳到位于浦东大道的五牛城,采访上海外经贸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张翰青总经理。记者采访前曾猜想,有着丰富阅历的张翰青一定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人、但我们一见面,张翰青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一个风趣、幽默,具有亲和力的人……  相似文献   

11.
正电商真正的利润来源是新产品。被忽悠进了聚美我和陈欧是在电视节目《非你莫属》上认识的。当时,我在那儿玩儿,他是带着目的去的。节目之余,我们去喝酒,他坐在我的左边。别人都在讨论如何泡妞,他却一个劲儿地问我怎么做销售,刨根问底、面面俱到,我觉得他挺无趣的。好像是第三次见面时,他就问我愿不愿意去聚美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我自己第一次创业失败后,遇到了一位恩师,他给我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不是在创业,而是在闯墙。”就是因为他的这句话让我懂得:努力可能只是一个陷阱。也因为这句话,庆幸的是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听说黄建华,是朋友买了他的太平猴魁茶叶,品了,对其赞不绝口;第一次见到黄建华,是在北京市马莲道的一家宾馆里,他来参加在京城举行的“黄山市名茶展示会”,憨厚但精明的他,向我们诉说着要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他们这次的展示展销将全胜而归,正是这次见面定下了我们之间的黄山之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改版论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在全国工商联党组及商会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在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工商》以崭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了。 手捧这期杂志,心里百感交集。国外一位传媒大师说过:“如果你想毁谁,就让他去办期刊吧!”办好期刊确实很难。自从涉足期刊产业,三年间,一千多万投进去了,经历了多少一般人难以承受的酸甜苦辣,现在才刚刚找着一点感觉。 有位全联领导说我是“自投罗网”,朋友们劝我别“自讨苦吃”;多少次,我也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投身这个事业?多少次,我摸市场、问专家,寻找着期刊的准确定位和发展方向。 下面,把我真…  相似文献   

15.
<正>他一见面就打听:"于老师来了吗?"在《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第二届读者节上,记者遇到一位山东读者,一见面他就打听:"宏福康的于小轩老师来了吗?我想见见他。"记者告诉他:"这段时  相似文献   

16.
王思远 《中国广告》2013,(12):102-105
在中国.我做了20年的广告工作.很多穿着朴素的客户一见面就说.希望得到一个眼前一亮的创意,或者是与众不同的创意.简单来讲就是从没见过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国度从不缺少对求新求异的创意需求!因此广告同行不断地求新求异.不断地刷新国外广告奖项的中国纪录.但市场效果呢,这似乎有点像我们的体育事业,奥运会纪录有很多.但是走到街上看到健康的没几个。  相似文献   

17.
一个另类的客户 说实话,做策划这么多年,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客户。 那天,第一次与这个客户的老总见面,一上来,他就在会议桌上摊开他的一系列产品,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理论来。我们从其半懂不懂的安徽阜阳话中,大致听明白了他企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陆荣珍 《中国广告》2004,(11):166-170
悉尼的冬天是温暖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澳大利亚式庭院,我和Nick约好在这家名叫Window Productions的澳洲制作公司见面。Nick Livesey,是一位对广告和电影充满激情,喜欢骑着自行车周游世界的英国导演。  相似文献   

19.
龚细鹰 《华商》2014,(8):1-1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期间,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问道:“爸,怎么了?”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相似文献   

20.
_Fred 《市场周刊》2011,(8):50-56
1966年3月,《花花公子》公布了对鲍勃·迪伦(Bob Dylan)第一次采访的未删节版本。这之后的许多年里,他几乎再未接受过采访,然后在他即将完成他的第一部正片电影的时候.他再次同意了我们的采访请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