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我国教育储蓄发展的困难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储蓄本身的制度缺陷、外部环境的制约、同类业务竞争激烈、银行疏于推广等方面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储蓄发展困难的原因。应积极发挥积累教育资金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教育储蓄的上浮利率;加强金融合作,发挥信用优势;提高银行发展教育储蓄的积极性,改善服务质量,使教育储蓄重现活力。  相似文献   

2.
学哲 《国际市场》2002,(8):59-59
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是国家为了鼓励城乡居民积累教育资金,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储蓄种类.教育储蓄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国家规定免征利息税,单此一项,教育储蓄的实得利息收益就比其他同档次储种高20%以上.同时,教育储蓄还可以享受利率优惠,一年期、三年期教育储蓄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按开户日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可以说是零存整取的存法,却享受整存整取利率.开办教育储蓄的手续也非常简单,凡在校的小学四年级(含四年级)以上学生,为了支付将来上高中或大学等非义务教育而积蓄资金,均可到银行办理教育储蓄.  相似文献   

3.
开征利息税后,精明的储户已经发现一个免税的好品种一教育储蓄。教育储蓄的好处在于它享受了两大优惠政策:一是在国家规定“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除个人所得税”;二是教育储蓄作为零存整取储蓄,享受整存整取的利率。相对于其他储蓄品种。教育储蓄利率优惠幅度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4.
教育储蓄——独领风骚自 1999年 11月 1日 ,利息税开征以后 ,全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其它储蓄业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或增势明显减缓 ,而工商银行开办的教育储蓄业务却增势强劲。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在沪独家开办教育储蓄业务以来 ,这一储蓄品种逐渐受到广大储户的青睐 ,前往工行各网点询问教育储蓄存款条件、利率、存款对象的客户蜂涌而至。 1999年 9月 1日至11月 30日 ,工行上海市分行开办储户数达 30 0 0多户 ,仅 11月份就猛增了 2 0 0 0多户。广州市民们纷纷去学校开具证明 ,然后到银行办理教育储蓄 ,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积蓄资金。在教育储…  相似文献   

5.
赵宁 《大经贸》2000,(6):80-81
自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颁布新《教育储蓄管理办法》以来,少数较为富裕的地区(如深圳等)反应并不热烈,一些媒体一片"贬多褒少"声,有关人士也并没能从正面,或者说是从积极的方面,去大力宣传,去耐心向老百姓推介新教育储蓄的优越之处,而却是抓住新教育储蓄这样一个在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出来时都可能难免存在着的个别欠缺之处大做文章,竟然造成了给人们对新教育储蓄中看不中用的错误感觉。其实此次新《教育储蓄管理办法》比去年9月起指定由工商银行独家试办的教育储蓄,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具投资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越来越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本其瓶颈在于缺乏有效的培育和储蓄人力资本的手段和机制。本文在阐述人力资本储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进行人力资本储蓄的原因及其风险探讨了我国企业进行广义概念上人力资本储蓄的人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无疑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各种收入与消费的不确定性,以及体制,政策,消费环境等方面带来的不确定都影响着消费者的储蓄和消费行为。与此同时,各项改革措施如房改,车改,养老,教育制度的实施,使得家庭储蓄还担负着多重责任。从长远上看改革有益于经济发展,但在短期内,无疑增大了居民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使得居民对未来有着较强的不确定性预期,在储蓄中预防性储蓄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本文将主要从预防性储蓄及其不确定性,制度变革几个方面,定量检验中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问题。  相似文献   

8.
骆祚炎 《消费经济》2006,22(2):31-34
本文根据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计算得到,城镇居民储蓄倾向呈现逐步增强的趋势。引起居民储蓄倾向提高的原因包括: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财富向高收入阶层聚集、财产性等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低、住房等消费品价格过高等。本文认为应该通过多种措施化解高储蓄,促进消费并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是要提高贫困线并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二是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三是要培育教育和文化等消费热点;四是要抑制医疗和住房等价格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管理,规范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发展,人民银行与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储蓄国债(凭证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人民银行表示,储蓄国债(凭证式)是我国储蓄国债的首个品种,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发行的国库券。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一直呈高速增长趋势,其巨额储蓄存款形成了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和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因此,居民储蓄分流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正是在对以上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以积极推进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作为有效解决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储蓄替代型证券的银证合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储蓄替代型证券在我国发展迅速,但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较多困难。通过银证合作可以解决我国发展储蓄替代型证券的主要难点。银证合作是发展储蓄替代型证券的最佳方式,并且对于改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经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及其困难为出发点,对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的银证合作动力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依据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业务经营的金融环境提出可行的合作模式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而主要的原因就是高额贸易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以及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的持续增加,因此必须提高准备金率、降低政府储蓄、发展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以吸收过剩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苏素  崔凌霄 《商业时代》2006,(26):66-66,68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数额庞大,因此很多人认为我国居民教育消费潜力巨大,刺激教育消费能拉动内需。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虽然我国城镇居民增加了教育消费,但这可能是中低等收入家庭压缩其他基本开支达到的。这说明庞大的银行储蓄并不代表现我国居民有在不影响其他消费前提下增加教育消费的能力。因此,过高的教育消费不但不能有效地拉动内需,并且还会影响教育公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高储蓄的成因分析和中期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财贸经济》2007,(10):10-16
中国高储蓄的特征事实是居民、政府、企业三部门储蓄率都位于较高水平。传统文献集中于对居民储蓄的分析,而相对忽视了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本文集中对中国政府储蓄进行分析,认为导致政府高储蓄的原因包括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上升以及消费性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下降等。导致政府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支出不足的根源在于1994年税制改革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匹配。中期展望显示,中国政府储蓄率将在未来5—10年内显著下降,并对财政平衡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抑制消费的影响因素中,俭省节约的文化思想是最有力量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们选择储蓄而摈弃现时消费是因为主观上认为这样做能带来更大的长期收益。本文分别分析了人们选择储蓄和选择现时消费的收益,提出通过抑制房价、健全保险制度、保持教育公平能够减少人们选择储蓄的收益,而适度的通货膨胀、普及健康观念、强调生命质量的做法则可以增加现时消费的收益。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国人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国庆前夕,各银行门前人们争先排队取钱。原来是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一纸通知,从10 月1日起清理违规教育储蓄,对违规的教育储蓄一律征收利息税并按活期利率结算利息。按照这一通知精神,储户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证明消费者预防性储蓄动机存在异质性:(1)教育程度是预防性储蓄动机重要影响因素而年龄不是;(2)消费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在中国消费者中典型并存,教育不能减弱消费者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甚至会加剧消费过度平滑;(3)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并不完全决定于收入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改变中国现有的高预防性储蓄状况,关键在于降低预期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雅清 《品牌》2012,(2):72+74
<正>一、我国储蓄类国债的发展现状储蓄国债是一国政府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投资者中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交易国债。按债权记录方式的不同,我国的储蓄国债分为凭证式国债和储蓄国债(电子式)两种,期限一般为1年、3年和5年,利率  相似文献   

19.
田立中 《商场现代化》2007,(10):392-394
本文分析经济转型中体制变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初期,货币化因素、价格管制和强制储蓄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于储蓄主体由国家变为居民,但是金融资产结构单一,限制了居民资产选择范围,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之后,居民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大,储蓄倾向提高,增加的储蓄大部分以存款的形式持有,进一步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住房、医疗、教育等多重并举的改革措施,仍将使体制变迁的预期净支出增加,进一步引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较高的储蓄率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降息等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收效甚微.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的迅速发展对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相关理论和我国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相关变量构建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发展对居民储蓄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这种"挤出效应"还不明显,同时认为储蓄的增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