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受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毕业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研究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入手,依据就业工作实际构建就业工作模型,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理论上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为解决当前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创业是本科毕业生在高校、创业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理性行为选择.因此,立足演化博弈分析的视角,通过建立高校与商科院校本科毕业生创业行为选择的演化分析模型,可以明确双方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高校商科院校本科毕业生建立更加适宜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影响房价变动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并运用统计数据建立计量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据此得出了影响因素对房价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人民币升值将明显促进房价的上涨。针对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现状,文章提出应对高房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5,(31)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进一步增加,一线城市对毕业生落户政策的紧缩。高校应届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回原籍就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究其原因,除了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也成为重要因素。此外,高校毕业生的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逐渐形成;大城市意识淡化,自身定位趋于合理;就业价值取向多元化;自主创业意识逐渐增强也是大学生回原籍就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先后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但是很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却在毕业时面临就业困难。本文对目前社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不断攀升,学历严重贬值,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文章仅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结合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根据就业困难影响因素权重分析数据,对主导因素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为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探索高校毕业生流动性规律是解决我国区域人力资源失衡、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步骤,也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所在.采用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区域流动性综合指数,定量测度高校毕业生在生源地和初次就业地之间的流动强度,并采用多元LOGIT模型分析区域经济特征、个体异质性特征等因素对高校毕业生流动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流动表现出很强的区域特征和粘性;(2)女性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中西部女性生源具有更强的“滞留”性;3)高学历和研究型院校的生源具有更强的流动性,但是对于中西部来说这种“高级”生源的出逃将对本地人力资本的形成造成阻碍;(4)稳定就业对中西部生源的本地就业并没有形成吸引力.文章为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经济快速增长对就业拉动效果削弱、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就业形势日益增大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分流毕业生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业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予以广泛。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就业,各种新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该文针对大学生如何更好地自主创业,从创业应做的准备对其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政府、社会、学校的职责,学生、家庭关注的热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很多,既有社会经济等宏观因素,又有高校毕业生个体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探索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跨期优化选择模型中根据住房和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条件得出房价决定模型,使用动态面板广义矩进行建模。得出结论:预期人均实际收入和预期房地产收益率是房价持续快速上涨及波动的主要因素。该模型可以解释我国房价自1999年以来的快速上涨以及2004年房价增长的拐点和2007年房价增长的拐点。高房价城市房价的预期收入弹性大于1,因此高房价城市房价出现了非理性增长,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中等房价城市房价的预期收入弹性小于1,低房价城市预期收入对房价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中等房价城市、特别是低房价城市房价增长较为理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现状,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博弈模型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招聘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前所未有压力。本文通过对三所高校毕业生就业意识的调查,详细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及特点,提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意识,促进就业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魏巍  杨河清 《商业时代》2015,(4):111-113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工作搜寻理论,为工作匹配、摩擦性失业、保留工资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释视角,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随着高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从2008年开始严重凸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评估?高校和整个社会需要通过营造何种环境来助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升?一度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本文拟从工作搜寻理论模型入手,通过筛选、提炼影响工作搜寻的诸因素,描述诸因素对求职者的作用机制以及求职者对诸因素的适应机制,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估指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2000—2014年的数据,把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纳入分析框架,首先分析了分税制改革对土地财政影响的背景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土地财政对房价水平的影响。分析表明,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财政困难,从而使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是影响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因素。根据分析得出两个假设,并以房价为因变量,财政支出分权度和土地出让金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土地财政作为分税制改革和房价的中介因素,对房价的影响非常显著,得出了土地财政推高房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得机制的建立,不仅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在国家与地方就业政策大背景下,采取相关的就业政策和指导,如高校就业宏观指导、订单式培养模式、就业信息的指导、法规介绍等,影响高校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筛选和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意向流向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不均衡是近些年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其流向现状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造成的。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为农林院校的代表,对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意向流向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农林院校在就业意向流向上呈现的特征及影响这种现状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岳龙  张瑜 《财贸研究》2010,21(2):27-33
针对目前社会上关于房价与地价之间沸沸扬扬的纷争,在对各方观点进行系统梳理后直接研究房价对地价的弹性。研究认为:地价是一种需求价格,如今的高地价是由于高房价而产生了对土地强烈引致需求的结果。而房价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由于容积率的调节作用,使得短期内地价对房价不产生明显影响,房价更多地与楼盘所处的区位、面临的经济形势等经济基本面因素有关,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土资源部最新公布的一组关于2006年至2008年间,全国105个城市536个楼盘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支持。住房供给的空间垄断、异常旺盛的住房需求和地方政府的不作为是导致房价飚升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就业价值取向是高职毕业生对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择业标准、择业薪酬期望、择业单位性质意向、择业地区意向、对择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等就业价值追求、定位、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相应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为此,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学校必须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高职毕业生应全面调整就业观和择业观。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全国各层面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由于扩招的膨胀因素等诸多方面,构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出路,除国家政策、社会关注外,最基本途径是改革高等教育体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创业教育,强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方能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问题,达到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比2014年增加了22万人,政府教育部门出台各种公共政策来促进就业的发展以缓解就业难的问题。武汉市作为全国教育大市,各大高校集中,在2014年百万高校毕业生中,30%来自于民办高校。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以武汉东湖学院为例,对这几所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探讨近年来武汉市政府、企业为拓展民办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所做的探索与实践,并通过对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找出现行政策措施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实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