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旭 《商》2014,(30):199-199
网络舆情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领导干部如何有效应对网络中的突发事件是执政为民能力的一个体现,本文对网络舆情的生成、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缺陷与障碍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意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许陶 《商》2014,(2):218-218
P2P网络借贷平台属于舶来品,其本质是结合了互联网技术的民间借贷的中介,具有较传统中介撮合交易更加方便快捷的特点。这种新型金融平台在国外发展相对完善,不乏成功案例,但在国内则处于刚起步阶段,信用评级机制和法律监管都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发展既给电子商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安全问题的挑战。目前,电子商务中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网络缺陷、黑客攻击、技术管理欠缺、软件漏洞和人为触发等,其中的关键是电子商务企业自身安全管理问题。因此,必须从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出发,实施技术和管理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4.
段兴利 《商业时代》2011,(20):43-44
网络购物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在互联网上从事商品或服务零售业务的活动,互联网技术为网络购物的产生提供了基本条件,互联网空间为网络购物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互联网的特点为网络购物的发展提供了磁力,青少年的需要为网络购物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网络购物具有刺激人们追逐时尚,引导社会潮流等社会功能,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516份问卷,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及参与情况。在认知方面,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程度较低,普遍认同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缺陷,虽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景迟疑,但大多数大学生仍抱有较大信心;在互联网参与方面,网络支付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互联网金融方式,部分大学生流动性管理意识较好,但是对P2P网络借贷的认知少,普遍没有接触。调查结果表明,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但又存在P2P网络借贷危机等负面因素的情况下,要改进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构建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以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会计是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环境基于网络,交易背景也基于网络。是跟进事项、确认事项、计量事项和披露事项的一种会计活动,这是当前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平台获得所需数据和资料,交易在网上就能顺利达成。但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不少的缺陷和漏洞,甚至还有隐藏的问题和未能解决的方案。本文研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和管理出现的新动向,希望能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水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商》2015,(2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项目也随之获得了发展:网络融资理财、网上投资和网络金融产品销售等互联网金融业务都在迅速蔓延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本文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对其发展的原因、模式和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最近这几年,互联网金融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现如今互联网金融已经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包括P2P网贷、电子银行、互联网基金、众筹平台、小贷、第三方支付理财、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证券等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而网络技术不断创新,不断与金融业相结合,从而不断加强互联网金融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经济主要源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尤其是因特网发展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之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最终形成了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随着网络技术的持续性及快速性发展,其号召力越来越大,使互联网经济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还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足以见得互联网经济对我个未来经济的重要性。互联网经济与传统经存在很多差异性,但同时也存在密切联系,所以互联网经济对传统经济有着重大影响。所以了解和掌握互联网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用户、高宽带需求业务增加。在此背景下,产生巨大的互联网数据,能源消耗严重,对互联网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因此,提高网络能源利用率,优化网络能耗是发展无线通信的必然趋势,需要采用合理技术,减少数据重复传输,提高网络传输速度,降低传输能效。本文主要对概述目前互联网能耗问题,介绍高能效互联网传输技术,并探究该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信息处理也实现了自动化、无纸化,存储介质也出现了变化,信息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查询,也能够非常快速地进行复制和传播,其信息处理效率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信息处理具备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对于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信息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数据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数字化信息的挖掘,实现金融业务的扩展。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具有较大的区别,融资模式上互联网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是一种多种特征相融合的金融活动。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3.
《广告大观》2008,(1):120-121
互联网是技术驱动的媒体,网络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带动互联网内容上的升级,增加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品类,进而丰富媒体的盈利模式,促进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网络视频作为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对互联网的升级换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互联网对传统媒介的融合,至此已经实现了全面的覆盖,作为一种包容以往媒介形式的新媒体,在以技术手段实现视频在宽带环境下的顺畅播出后,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作用逐步凸显。互联网金融冲击着传统的居民消费习惯,网购又进而催生出新的互联网支付方式,居民的消费支付在由传统的现金支付向着如今的互联网支付方式转变。此次调研在居民的角度上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发现互联网金融普及度不够,并且存在网络诈骗、行业规范不够等缺陷。通过调查分析出原因并据此提出主要针对扩大互联网普及度、完善互联网行业规范以及加强政府对互联网金融支等三大方面的建议措施,以更好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支付、投资、资金融通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的金融业务模式。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呈现飞速发展状态,如今的互联网金融不再是简单的网络业务,而成为网络技术与金融业务紧密结合的产物,从而使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差异性也逐渐缩小。本文主要从互联网金融的角度出发,介绍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然后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对比它们的发展状况,分析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为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探究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现今,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也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发展起来。金融本就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互联网金融也成为继金融深化、金融国际化、金融自由化之后的一太热点,网络金融产品销售、网上理财及网络融资理财等金融业务也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就是指通过合理、高效的运用互联网技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该文通过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及法制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服务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去实现对人们的金融服务。从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的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四种需求,即:支付的需求,投资的需求,融资的需求以及风险管理的需求。互联网支付主要运用第三方支付和网络银行的支付形式。投融资需求主要依靠网络银行、网络众筹、网络资产交易平台、网络微贷、网络基金、网络证券等方式完成。风险管理需求则依靠网络保险、网络征信、金融产品搜索引擎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成为21世纪发展主流,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给企业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企业管理模式更加现代化和规模化,那么在财务会计管理中也开始使用网络技术。网络使财务会计管理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只需要有网络就能够完成各种交易活动。凡事都有利弊,互联网技术也不例外,比如黑客使用网络漏洞,干扰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本文首先介绍财务会计管理,然后分析互联网时代下财务会计管理新动向,最后互联网环境下财务会计管理所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P2P技术就是在个人计算机之间直接进行资源和服务的共享。P2P技术克服了传统c/s模式的服务器单点性能瓶颈的缺陷,极大的发掘互联网中的节点的潜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同时,它在对等计算、协同工作、搜索引擎等其他方面也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本文深入的剖析了移动P2P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和金融改革的快速发展,P2P网络借贷应运而生。P2P网络借贷贷是通过信息和互联网技术,为个人之间的借贷提供信息中介服务,从而满足个人和微型企业主的信贷和投资需求,它是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P2P网络借贷具有便捷性和低成本的优点,近两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的现状,并针对该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