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成就、经验,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卓有成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一件意义重大而又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已有经验和教训,就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吸引力和感染力"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秀化 《中国市场》2011,(31):177-17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一个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应用延安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多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不足。研讨式教学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参与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五个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探索并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过程中,《纲要》课实践教学亟需建设一套成熟的课程体系方案以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应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进而理解"四个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深刻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并最终使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相似文献   

6.
杨玉荣 《商》2014,(28):249-249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现状不足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结合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提出了实现教学方法多元化改革的具体措施,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宝贵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增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回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实践的应有之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育人机理上的价值共融性,文章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分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科学的“大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和实效性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学考评则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形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体系缺乏科学性、长效性、融合性。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在构建考评体系时应考虑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教育工作者应从新的角度构建科学的、系统化的考评体系,优化考评方式,以克服传统考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王炜杰 《北方经贸》2012,(6):189-190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主渠道。客观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操作性的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是融为一体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构建学校的德育体系,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局限于课堂教学,无法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学校的整体德育工作,不能有效发挥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因此,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建设和考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与学校德育工作实现有效对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德育工作之间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科学可操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意义的基础上,运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完成了对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并期望在实践中继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2.
宋成坤 《商》2014,(11):65-65
实践教学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大势所趋。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作用及意义、方式及内容、问题与对策等四个角度进行了文献综述,将目前学界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牌化问题进行了研究评析及研究展望,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软抵抗"现象合力作用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为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软抵抗"现象,应实行一把手工程、一票否决制,要坚决制止压缩课时问题上的变相赎买政策,要规范高校自主办学行为,坚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阵地,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意识,营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舆论氛围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谢洪兰 《中国市场》2008,(22):125-126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迄今为止,实践教学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其达到实效性。笔者对多年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认为主要问题之一是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含义和形式没有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教学方法亟待进行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体现。因此,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度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周伟  李丹妮 《中国市场》2010,(52):205-20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2005新方案"实施五年来,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本文通过对医科大学学生目前思想特点的分析研究,探索性地提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整体设想方案,为开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以资借鉴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政治地位、待遇低,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教师理论水平、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教学方式不灵活,效果不理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理论,参加社会实践少。应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准入标准,保证教师的整体质量;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教育,提高教师理论、科研水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并保障经费投入,稳定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桂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充分利用湘江战役红色资源实施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并就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如何与桂北红色资源对接提出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欢 《商》2014,(39):291-29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向学生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塑造人格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特殊地位。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学效果欠佳的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师生都存在目标意识不强的现象。本文研究目标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着重论述了目标教学法的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目标教学法的意义,目标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目标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差的原因在于国际国内形势刻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高校及思想理论课教师在管理、素质、观念、方法等方面存在困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在于:营造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推动学科上层次、上台阶;改革教学方法、考试办法,提高教学效果;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体系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