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勇  王晓国 《消费经济》2006,22(2):88-90,93
基于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的需要,本文探讨我国股市作用消费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股市作用消费的传导机制主要有财富效应、q效应和流动性效应;股市作用消费的效果不仅有正负之分,而且有短期和长期之别。股市作用消费的乘数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证券需求的收入弹性和GDP的证券化比率;短期乘数效应,主要取决于证券市场的规模和发育程度;长期乘数效应,由居民的消费偏好、风险偏好与资本市场发育水平共同决定。实证发现,我国股市作用消费的乘数效应不仅存在,而且显著;但牛市作用消费的正效应小于熊市作用消费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一、股市对消费影响的研究回顾股市对消费的影响,传统上往往被称之为财富效应。这里的财富效应,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股价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其中,促进消费增长的效应称之为正的财富效应,抑制消费增长的效应称为负的财富效应。但是,股市与消费之间是否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尚有着较大的争议。从消费函数理论看,生命周期理论(Life-cycleHypothesis)将股票财富作为非人力财富纳入消费函数;持久收入理论(PermanentIncom…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市“财富效应”传导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 《商业研究》2006,41(7):171-173
肇始于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在我国已初露端倪。财富效应具有三种传导渠道:通过影响持股者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即期消费,改变居民的收入预期和边际消费倾向来影响消费需求,以及经由供给面的影响。正面财富效应与负面财富效应具有不对称性,后者尤应引起重视。“挤出效应”抑制了财富效应的发挥,并且间接引发股市泡沫。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尚很微弱,且不对称性明显,必须从股市规模、投资者结构及收益分配结构、股市持续变动趋势、“挤出效应”等方面来分析,针对股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实行积极稳健的股市政策,为拓宽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提供依据,确保股市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下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年至200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不对称性表现在股市上升期的货币幻觉导致的消费增长,股市下行时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居民投资和消费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居民主要通过银行储蓄与证券投资之间转换来配置财富,另一方面在心理预期和行为偏差的共同作用下根据证券市场运行趋势调整消费。  相似文献   

5.
1992年以来中国消费函数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992年以来的中国消费函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MPC过低,MPC=0.5254(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存在财富效应,资产财富效应引起的消费变动占当年总消费变动的平均比例为15.18%;但是,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微弱,股市财富效应引起的消费变动占当年总消费变动的平均比例仅为1.33%。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市财富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股市规模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高为背景,从消费函数的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理论和动态滞后分布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问题展开研究。从股票市场规模与稳定性、企业和投资者参与程度、股票市场对资金的吸附等方面对我国股市财富效应问题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不但没有促进消费支出的增长反而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即财富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7.
股市收益率波动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GARCH——M模型刻画股市收益风险,重点考察股市收益率波动对我国城镇居民不同类型消费行为的影响。表明:股市收益率波动对我国城镇不同类型的居民消费行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多样化的消费政策并及时进行绩效评价考核,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8.
股市财富与消费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雪冬 《消费经济》2002,18(3):57-59
在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之前,美国股市经历了长久繁荣.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增加的财富中有超过60%的部分是源于家庭持有的股票价值的上升,股价的上涨使得美国拥有百万美元财产的家庭数在2000年超过500万.本文主要以美国为例,研究股市财富效应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有证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上涨确实提高了家庭消费的水平.即使实际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比许多宏观经济模型计算的结果要低,但在过去10年中财富累积数量的增加仍然使得总的消费支出增多了.  相似文献   

9.
关于股票市场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者进行了大量分析。文雪冬(2002)主要以美国为例研究了股市财富效应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刘振彪(2002)对股票市场启动国内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上述研究对于验证股票市场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很有意义的见解。但他们的研究主要基于经验数据所体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启动国内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彪 《消费经济》2002,18(5):56-58
通过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启动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已经为发达国家成熟股市的经验所证实,目前中国政府也充分肯定了股票市场在启动消费、刺激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中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启动消费的条件等都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建江 《商业研究》2003,89(2):124-126
通过对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可从不同侧面体现出财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LC-PIH模型则对股市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即持续繁荣的股市所形成的财富效应,既增加了公众财富,也增强了市场信心,扩大了短期MPC,刺激消费增长,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将我国消费率提高到正常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在我国经济总体上供大于求,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的情况下,要达到充分的有效需求,就必须达到正常的消费率水平;目前我国消费率偏低有其特殊原因,一是居民为社会保障所困,二是居民为收费的“义务教育”所困,三是居民为住房、买车、出国等高级消费所困,四是教育投资和科研支出相对不足,五是资本回报率低,股市投资价值低。文章提出,要有效提高消费率,必须改变投资结构,尽快发挥投资启动有效需求的作用;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农村城镇化,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城乡就业,使临时就业收入长期化;完善促进消费提升的系列税收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培育更大的中产阶层;降低居民在公共人力资本和不动产领域保储蓄投资、压当前消费的倾向,稳定居民消费心理,优化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国股市波动以及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本文将居民消费进一步分为普通零售消费以及乘用车消费和住房消费为代表的非日常需要开支两类,分别估计了股市对这两类消费的影响,并对普通零售消费按2007年10月的股市拐点分样本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我国股市对零售消费和乘用车销售影响微弱,但对住房消费影响相对明显。最后根据结果对股市如何影响这两类消费行为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股市噪声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景 《消费经济》2002,18(1):20-23
财富效应是指资产的价格上升使资产持有者的财富增加,并导致消费支出增长的效应,财富一般由金融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组成,在现在的资产证券化年代,金融财产已经是个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股票,其价格的涨跌直接使股票前持有者的财富增加或减少,因此,本文所研究的股市财富效应,指的是在任一给定的收入水平上,个人的股票资产越多,其消费函数的水平就越高,换言之,一个个体拥有的股票资产越多,他就会消费越多,个人的消费决定因素之一是他所拥有的金融财富。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影响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动态相关系数分析以及G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1997年至200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当期及滞后期的实证研究,指出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对消费存在微弱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何劲 《新财富》2005,(5):22-25
债务杠杆所支撑的住宅投资和轿车消费构成了这一轮总需求扩张的原动力。中国家庭自2002年以来第一次开启了大规模的债务消费,但随着2004年的大规模债务消费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家庭部门进行债务消费的能力目前已大为削弱。债务消费增速的放慢将使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自然消退,而且中国经济的总需求也将开始自我紧缩,未来的景象可能是: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企业盈利状况普遍恶化、股市继续下跌。  相似文献   

17.
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内外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研究结果后,运用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理论,结合数据,分别实证分析了1999年-2007年,以及1995年与2000年两区间段中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情形,比较得出了依靠推动股市拉动消费效果不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一战之后的美国经济大繁荣进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程度日趋严重。收入占比较小的大多数美国家庭收入达不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水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现象只发生在收入占比很大的少数富人阶层。但是,大萧条前10年美国非但没有发生有效需求不足,而且消费占GDP的比例增长趋势非常显著。统计分析发现,是消费信贷缓解了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对美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压力。1929年股市崩盘,美国金融体系垮塌,致使消费信贷规模锐减,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之严重局面显现,大萧条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社会需求量既决定于收入水平,又受消费倾向所制约。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多种多样,消费能力、消费状态和消费制度是最主要的因素。探讨消费能力、消费状态和消费制度等因素为什么以及如何影响和决定消费倾向和商品的社会需求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胡智 《消费经济》2001,17(3):26-28
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必然走向对消费质量的追求。这是人类消费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消费走向成熟的表现。消费质量是人们消费时对消费资料进行的最佳效果配置。衡量消费质量的好坏、优差状况,是由多种要素资源共同反映的结果,体现在消费对象本身的质量,消费环境和条件的好坏,消费者自身的消费心理变化及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等综合指标上,或者说消费质量是多要素的函数,单一要素是不能反映消费质量的好坏的,只有多种因素配置的最优状态,才能达到消费质量最佳,传统的消费观念下,人们不大讲究消费质量,只是吃饮穿暖有房住即可。追求量的积累,而质的飞跃,特别对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的改善,物质产品丰富,收入水平提高,是发展消费、提高消费质量的先决条件,但不能说消费对象实现了,消费需要满足了消费质量就提高了。这是一种误区,对消费量的追求,是消费发展的低级阶段,只有走向对消费质的追求,才是消费发展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