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基本立足点。消费需求不足是影响内需扩大的主要因素.扩大内需应以增加消费为主要手段,而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从扩大内需的视角研究农村消费问题,分析农村消费水平与结构以及制约农村消费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农村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熊芳 《消费导刊》2014,(4):10-10,13
扩大内需既是国际需求疲软条件下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缓解三大需求结构失衡的现实选择,也是“十二五”规划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内生增长动力机制的必由之路。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启动农村消费,启动农村消费不仅要增加农民收入还应该重视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对于扩大农村消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是实现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的根本途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的有力保障。本文着重从如何增加农村居民非农业收入以及如何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财税政策建议思路。  相似文献   

4.
刘喜民 《价格月刊》2010,(4):54-56,60
彻底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并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于扩大内需。13亿中国人7亿在农村的现状,扩大内需的重点和难点则在农村,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途径又在于提高农民收入,稳定消费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发展消费信贷,调整消费品的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5.
李娟 《价格与市场》2002,(11):22-23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国内消费需求回升的重要因素。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2 0世纪 80年代基本在35%上下波动 ,90年代以后 ,降到了2 0 %左右 ,1998年的贡献率仅为9.9%。据国家统计局测算 ,我国农村居民每实现 10 0 0亿元最终消费 ,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 2 356亿元的消费需求。由此看来 ,农村庞大的消费人口基数和较低的消费水平 ,决定了增加农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而 ,我们应将增加农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笔…  相似文献   

6.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而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拉动农村消费从而扩大内需具有可行性.城镇化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有利于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而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拉动农村消费从而扩大内需具有可行性。城镇化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有利于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而城镇化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就业问题,以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为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改革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人口与其所占的市场消费份额极不相称,需求潜力巨大,拓展空间可观。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不断加深的新形势下,需要高度关注农村市场与农民消费,重视开拓农村市场。这是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企业积极应对挑战,在危机中捕捉商机,赢得广阔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赵苹 《中国物价》2009,(6):49-52
当前,面对国际需求迅速下降,扩大内需成为“保增长”的主要途径。在扩大内需中,推进农村消费需求增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因为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消费倾向高,他们将增加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消费,而很少用于储蓄。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政策安排,既要增加农民收入,也要降低他们的生产生活成本,最终推进农村消费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农村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如何使农村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是我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当前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来看,农民具有快速提高消费水平、追赶城市消费结构、模仿和追随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而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与经营服务水平跟不上新的消费需求又制约着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因此,农村零售业需要创新发展;以大型连锁超市为平台构建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完善农村零售商品结构体系和零售业服务体系是零售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是重要环节与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农村消费市场还存在:市场不够成熟和完善、农民消费水平低下、消费环境差、消费观念较落后等问题。本文提出政府应该从以上问题入手加以改善,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2.
立足农村实际 开拓农村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又取决于农村市场的开拓。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挖掘农村市场潜力,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城市工商业活力,促进其迅速发展,同时又是实现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立足农村实际,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3.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由于农村消费环境较差,它不仅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束缚了农民消费需求增长。文章从农村消费的社会环境出发分析了对农村消费需求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消费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建设经济强省,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立足点。我省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缓慢,不仅消费总量低、比重小,而且与城镇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该论文针对制约农村消费市场扩大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力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更多人开始关注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的问题,扩大内需也成了这一段时间来的关键词,中国农村,作为一有广大的、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刺激消费,与其说是救市倒不如说是救心,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就是提高农民消费信心,开启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后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基础上又推出了消费信贷政策,以扩大内需,并把重点放在农村。但从实际经济运行的结果上看农村市场一直消费不旺,笔者从4点分析消费不足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动力的经济环境、农村家庭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现实背景下,研究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因素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实证研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能有效促进农村家庭释放消费潜力,且能推动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的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收入、失业、医疗、健康等方面的未来预期风险和自然灾害、人为灾害、重大疾病、经济恶化等方面的事故经历,均表明不确定性风险会弱化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3)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农就业能够缩小农村家庭消费、收入、社会网络、技能阶层的消费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非农就业,充分释放农村家庭消费潜力,进而实现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水平滞后,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制约着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因此,扩大内需,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加强农村道路、交通、通讯、水电供给、能源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开拓农村市场 扩大农村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转变 ,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也由供给转向了需求 ,需求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从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来看 ,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是 ,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在当前形势下 ,要使扩大内需政策获得成功 ,必须认真研究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调整消费结构 ,提高消费需求 ,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农村市场的扩大和农民消费的增长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价格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能够在开拓农村市场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一、开拓农村市场的必要性。首先 ,开拓农村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市场的容量和潜力很大。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2%,是十分庞大的消费群体 ,而这个消费群体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国的40 %左右 ,说明我国农村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 ,已基本具备了向更高消费...  相似文献   

20.
当前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点应在于如何刺激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消费需求、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但由于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与城镇消费需求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应找出制约农村消费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